•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延安:用好紅色資源 賡續紅色血脈

2024-10-28 13:46:00
來源:西部網
字號

  2022年10月2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瞻仰延安革命紀念地時指出,延安革命舊址見證了我們黨在延安時期領導中國革命、探索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光輝歷程,是一本永遠讀不完的書。牢記殷殷囑托、賡續紅色血脈。兩年來,延安不斷加強革命文物保護利用,拓展紅色文旅融合發展新路徑,打造傳承弘揚延安精神的“大學校”,讓延安革命舊址“這本書”常讀常新。

  “騎白馬,挎洋槍,三哥哥吃了個八路軍糧……”

  每到周末和節假日,一群平均年齡在10歲左右的“紅領巾講解員”,都會活躍在延安楊家嶺革命舊址,他們通過講、唱、跳等多種形式,為遊客生動講解舊址里的故事。

  浙江遊客陳剛:“小朋友講得挺好,革命精神要代代相傳,更需要年輕人接過來、傳下去。”

  延安紅領巾講解員徐子露:“在給遊客講解的過程中,我不僅了解了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故事,而且還把這些紅色故事講給遊客們聽,給遊客推介延安,這讓我非常自豪。”

  近年來,楊家嶺革命舊址積極發揮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作用,每年舉辦近30期“小小講解員”培訓課程。通過推出主題展覽、開發文創產品等方式,多層次、全方位講好紅色故事,傳播延安精神。同時還與陜西科技大學聯手,探索數字孿生技術在革命舊址保護開發中的運用。

  延安楊家嶺革命舊址管理處副主任薛健:“我們將繼續深化館校之間的合作,討論革命文物如何更好地融入大思政課的建設之中,講好楊家嶺的故事,講好黨的七大故事。”

  金秋時節,延安革命紀念館迎來一批又一批研學人員和參觀遊客,一幅幅珍貴照片、一件件歷史文物,讓遊客近距離了解革命歷史,感悟延安精神。

  延安革命紀念館講解員白婷:“眼前我們看到的這匹馬,是毛澤東主席在延安十年和轉戰陜北期間唯一的交通工具,今年小青馬有了自己的‘新房子’,具有恆濕恆溫智能控制功能的預防保護特制展櫃。”

  在借助科技手段保護好文物的同時,紀念館不斷對文物進行挖掘、研究和闡釋。目前,已完成30多件重要文物的三維高清圖像數字信息採集及腳本編寫工作,創新推出VR體驗項目,促進文旅深度融合。通過持續開展“文物回家”主題徵集活動,兩年來,已有上千件革命文物“回”到延安,收藏在延安革命紀念館。

  延安革命紀念館黨委副書記劉憶:“我們將著力打造有關延安十三年革命史和延安精神的理論體係、史料體係以及話語體係,把革命文物背後的故事講得更加精彩生動。”

  依托豐富的紅色資源,延安還著力打造精品文化演出,增強遊客互動體驗,讓紅色故事有了新的“打開方式”。在金延安文化主題街區,2023年全新改版升級的大型紅色沉浸式歌舞劇《延安十三年》,已成為許多遊客的必需項目。

  金延安旅遊度假區市場營銷中心副主任吳學萍:“今年我們在演出中增加了融合聲光電的科技裝置,根據時間順序展現出不同的演繹形態,進一步豐富了演出效果,為觀眾帶來更加立體化、沉浸式的觀演體驗。”

  延安共有革命舊址445處,革命類紀念館19座,館庫藏革命文物4.3萬件。近兩年來,延安統籌推進革命文物與歷史文化遺產整體保護、有效利用,用好紅色資源、講好文物故事、賡續紅色血脈,形成了“綜合博物館+專題類紀念館+舊址”的展示格局。今年1月,國家文物局為6家首批國家文物保護利用示范區授牌。其中,延安是全國唯一一處革命文物專題類國家文物保護利用示范區。(延安臺 黃建斌 劉鋼 殷宇峰 白娟 楊帆)

[責任編輯:滕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