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中國“楓景”|用這樣的愛守護每一位留守兒童

2023-09-15 23:20:00
來源:法治日報-法治網
字號

  

  “16歲的你,想成為怎樣的人?你的夢想是什麼?”

  “第一我想自己創業當老闆,第二我想嫁給本地人。”個子小小,眼睛亮亮的女孩給了河北省灤平縣人民法院法官助理路子亮這樣一個答案。 正當記者對第二個回答感到有些不解時,路子亮已經讀懂了理想背後的深意。

  “創業是為了不看人臉色吃飯,嫁給本地人是為了不再忍受離別之痛。”路子亮説,雖然字裏行間未提留守,卻字字説盡留守。

  這樣的留守兒童,在灤平縣有千余名。2020年開始,共青團灤平縣委聯合中國鄉村振興基金會,在全縣建立了10個留守兒童服務站“童伴之家”,除了統一配發公益物資,還有一位“童伴媽媽”照顧孩子們的日常學習和寒暑假假期生活。碾子溝村民劉海俠成為“童伴媽媽”已經四年了,“我想給他們更多的法治教育,希望孩子們能夠更加懂得自我保護和保護他人,但這些事情,我做不來”。

  針對留守兒童的法治教育空白,灤平縣法院啟動“童伴法官”項目,為留守兒童送去暖心的法治教育服務,建立安全工作機制;成立以青少年為普法主體的“灤法息壤”普法少年團,教育引導孩子們掌握身邊的法律知識點,開展了模擬人大常委會會議等特色普法活動;今年6月,灤平縣法院在向共青團灤平縣委提出申請後,建立了灤平縣第一個法治教育實踐基地。

  ……

  這些舉措,是承德兩級法院積極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創新“一村一法官、一社區一法官、一校一法官”的“三個一”工作機制的縮影。

  長期以來,承德市人民法院將塞罕壩精神融入訴源治理工作,創新“三個一”工作機制,構築法院、法庭、法官工作站、法官工作室為主體的司法為民“主陣地”,推動更多法治力量下沉基層,將司法資源延伸至基層治理最末端,以矛盾糾紛源頭化解為突破口,取得可喜成果。全市法院民事一審案件增幅大幅下降,訴訟信訪案件大幅下降,案件調解率大幅上升。

  “她”身邊的法律問題

  “分手後哪些‘戀愛賬’能討回?”

  “胎兒權利該如何保護?”

  “‘全職太太’被離婚能要求補償嗎?”

  ……

  今年國際勞動婦女節,隆化縣人民法院在振興社區法官工作站內舉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普法茶話會”,14名婦女代表紛紛提出自身關切的法律問題。隆化縣法院一對90後法官夫妻通過以案釋法的方式,講解了關於“全職太太”“戀愛賬”等新型矛盾糾紛案例,併發放“以法護她 以法護家——婦女維權法律知識手冊”。

  隆化縣法院在社區、鄉鎮一級共設立了21個法官工作站,並在行政村設立法官工作室357個,實現一公里內滿足群眾訴訟解紛需求,為基層社會治理注入“源頭活水”。

  存瑞社區是一個以烈士董存瑞名字命名的社區。2022年初,隆化縣法院率先在此設立社區法官工作站,橫向聯動建立“法官工作站+司法所+行業調解委員會”的多元解紛體系,縱深推進建立“法官+調解員+網格員”的聯動解紛機制,形成“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基層矛盾糾紛預防化解網路。

  今年以來,隆化縣法院分流至訴前調解3694件,調解成功案件2564件,取得萬人訴訟率、民轉刑案件、人民群眾訴累“三個減少”的良好成效。

  “幾根壟”不是小事

  “百姓日用即道”。相鄰關係、土地承包、婚姻家庭、物業糾紛等,看似微不足道,卻牽動千家萬戶。

  “在農村,房樑地土關係著農民的生活命脈,幾根壟、幾分地、幾棵玉米在他們眼裏都不是小事。村裏涉及土地的糾紛,看似就佔了幾根壟,看似只是十幾到二十幾公分的小事,但是對於把土地視為命根子的農民來説,這就是天大的事,往往會因此爭得頭破血流。因此,面對這些事情,我們調解員要用法、用情、用心去化解。”隆化縣人民法院湯頭溝鎮法官工作站特約調解員龐自強説。

  隆化法院打造“法官+特邀調解員”調解機制,完善法官工作職責清單。吸納397名兩委幹部、五老鄉賢、家族尊長等組建特邀調解員隊伍,打造龐自強、李信、閆振海等金牌、優秀調解員,編輯“解決農民訴求20要”等工作交流材料,組織開展線上線下培訓12次,提升依法調解能力,更好地實現案結事了。

  專家點評:

  人民法院要加強訴源治理,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堅持多元治理,主動將司法工作下沉到基層,將矛盾和糾紛由“終端裁決”向“源頭預防延伸”。承德法院針對本地山高路遠、地廣人稀的區域特點,以司法為民為指導,發揮黨組織的作用,構建了“一村一法官、一社區一法官、一校一法官”的“三個一”工作機制,織密息訴止紛“一張網”,選派400余名法官和法官助理,下沉到法官工作站(工作室),選聘3000多名特邀調解員,與法官一起進行法治宣傳,為群眾提供法律諮詢,進行司法調解等,打造了“一支部一品牌”,橫向聯動,縱深推進,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群眾滿意的工作模式,急百姓所急,為百姓提供便利,把矛盾和糾紛解決在家門口,把司法服務延伸到最前端,切實做到便民、利民、為民,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中國政法大學教授 劉金華)

[責任編輯:孫海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