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切實將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

2023-09-15 09:19: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切實將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

  ——浦江縣人大學習踐行“浦江經驗”的實踐與思考

  2003年,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同志親自倡導並帶頭到金華市浦江縣下訪接待群眾,推動形成了“變群眾陳情為領導下訪,深入基層,聯繫群眾,真下真訪民情,實心實意辦事”為主要內容的“浦江經驗”。20年來浦江縣人大持之以恒學習踐行“浦江經驗”,切實將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成為忠實踐行“八八戰略”、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生動實踐。

  一、堅持和發展“浦江經驗”的時代價值

  “浦江經驗”既符合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這一新時代的必然要求,也與人民代表大會制度高度契合,對推動新時代人大工作高品質發展具有指導和借鑒意義。

  (一)“浦江經驗”提倡幹部下訪,是始終堅持人民主體地位的重要體現。“浦江經驗”的一個重要啟示是,面對面做群眾工作是最管用的方法。領導幹部在與群眾面對面接觸時原汁原味地掌握社情民意的第一手資料,真正起到了解群眾呼聲、掌握基層實情的作用,從而為科學、民主、依法決策打下堅實基礎。通過變群眾陳情為幹部下訪,變領導約訪為主動走訪,主動深入基層群眾,訪民情、聽民意、暖民心、匯民智,既保證人民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也保障其依法管理國家事務、經濟文化事業和社會事務的權利,確保了的主體地位。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人民當家作主的根本途徑和最高實現形式,傳承弘揚“浦江經驗”,人大責無旁貸,理應更好地發揮積極作用。

  (二)“浦江經驗”強調事要解決,是切實保障人民權益的重要體現。把落腳點放在“事要解決”上,是“浦江經驗”帶給我們的又一有益啟示。領導幹部要主動下訪去發現基層能解決而不解決的問題、解決基層想解決而解決不了的問題,發揮在解決重大複雜基層工作問題中的主力軍作用,全面提升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準。作為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機關,人大及其常委會要切實發揮制度優勢和職能優勢,主動鑽進“矛盾窩”“群眾堆”裏,摸透情況、找準癥結,推動政府部門和領導幹部瞄著問題去、追著問題走、迎著問題上、盯著問題抓,真正啃下“硬骨頭”,把工作幹到百姓“心窩裏”。人大代表來自人民、代表人民,更應學習踐行“浦江經驗”,積極回應群眾新要求新期待,通過解決群眾切身利益相關的訴求,踐行好“人民選我當代表,我當代表為人民”的莊嚴承諾。

  (三)“浦江經驗”突出基層調研,是充分體現人民意志的重要體現。“浦江經驗”要求幹部下訪,直接奔赴基層“矛盾窩”,所了解的往往是基層群眾急難愁盼的訴求,所面對的往往是基層治理中各類久拖難決的“疑難雜症”。其本身就包含了以問題為導向做好調查研究的內在要求。對於人大而言,調查研究是一項基本工作方法,學習踐行“浦江經驗”,高站位、廣視角、大格局謀劃調查研究,是職責所在、使命所然。人大要從“浦江經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深入調研、精準發力,拿出有理論高度、有實踐深度的調研成果,真正把群眾面臨的問題發現出來,把群眾的意見反映上來,把群眾創造的經驗總結出來。同時,要把出發點和落腳點放在解決好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上,提出解決問題、促進工作的思路辦法和對策措施,推動調查研究成果轉化為科學的決策和具體的成效,實現黨的主張、國家意志、人民意願的高度統一。

  二、浦江縣人大學習踐行“浦江經驗”做法成效

  浦江縣人大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當年下訪時的殷切囑託和諄諄教導,傳承弘揚“浦江經驗”,在“深化”上下功夫、在“內化”上見真章、在“轉化”上求實效,持續助推基層治理現代化。

  (一)真走訪基層,拓展民意收集渠道。“浦江經驗”提倡,領導多下去,群眾就少上來,變“坐堂等訪”為主動下訪,直面群眾。浦江縣人大遵循指引,篤行撲下身子聽的群眾路線,將聯繫服務群眾工作延伸到基層“最末梢”。一是全員下沉,緊貼群眾聽民意。縣人大常委會領導定期下訪,每月15日分別到聯繫鄉鎮下訪約訪,每月至少一次進駐“社會治理中心”值守接訪,包鄉化解歷史遺留問題;全縣人大幹部聯村走訪,每月至少4次聯村進戶,每次走訪農戶不少於5戶;各級人大代表隨時走訪,同坐一條板凳、同圍一張桌子,收集群眾的願望和訴求,形成人員“自上而下”、民意“自下而上”的社情聯察工作模式。二是渠道下沉,從民出發收民聲。統籌推進代表履職平臺縣鄉村一體化建設,實現基層活動陣地全覆蓋,推動站、點、崗深度融合,將民情民意收集觸角延伸至所有村(社區)。每週人大代表進站“一輪值”,每月活動設定“一主題”,每季民情茶館聚焦“一熱點”,實現民情民意收集常態化,架好群眾“連心橋”。將全縣1029名五級人大代表上墻“亮碼”,實現民呼我應、一碼直通、閉環流轉,讓遇事找代表成為群眾的習慣。三是業務下沉,以民為本為民生。下沉各專(工)委核心業務,拓展基層單元“聯、商、督、促、智”功能;下沉人大代表聯絡站工作重心,打造“家務事”“田間敘話”等載體,多形式多渠道無縫對接社情民意;下沉各部門服務事項,每月至少1次組織部門進站報告工作、徵詢意見、解決問題,推動政府行政更合民意。

  (二)真解難題,提升基層治理水準。“浦江經驗”強調,把問題解決在基層、消除在萌芽狀態,注重從源頭搜尋矛盾問題産生的原因。實踐中,浦江縣人大敢鑽“矛盾窩”,充分發揮職能優勢和代表作用,及時就地解決群眾訴求,從源頭化解矛盾糾紛。一是“有事找代表”,面對面回應訴求。建立人大代表聯繫基層治理網格制度,將全縣1029名五級人大代表融入507個基層治理一張網,建立健全“主動幫辦、聯動服務、全程督辦”的“有事找代表”工作流程,做到民意“網”中集、訴求“格”中辦、化解在萌芽。二是“代表直通車”,實打實解決問題。搭建“代表直通車”平臺載體,針對群眾呼聲高、涉及面廣、破解難度大等久而未決問題,組織人大代表、常委會各委辦、“一府一委兩院”負責人進站會商,推動解決一批群眾關切、歷史遺留、久而未決的突出問題。三是代表“好家風”,引領文明新風尚。積極探索“代表+好家風”模式,通過開展人大代錶帶頭立家訓、曬家風以及“孝義好家風,人民好代表”評選等系列活動,推動代表積極主動調解鄰里糾紛,倡行團結友愛、尊老愛幼、勤儉致富、愛家愛國的好家風,帶動村風、民風持續好轉。

  (三)真辦實事,贏得人民群眾滿意。“浦江經驗”以辦實事解難事為出發點和落腳點,貫穿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浦江縣人大把人民群眾滿意不滿意作為檢驗標準,著力解決好群眾的操心事、揪心事、煩心事。一是“四維閉合”督辦群眾操心事。推出“四維閉合”監督法,緊貼教育、醫療、養老等民生關切領域,從“收、辦、督、評”四個環節入手,構建環環相扣、步步推進的全流程管理閉環,有效解決群眾所急所盼。二是平臺聯動網辦群眾揪心事。如依託省市人大數字化統建平臺和基層單元建設,“全量歸集”社情民意受理渠道,聯動基層治理四平臺和8890便民服務平臺,健全民意收集接訴即辦、分類辦理、評價反饋機制,有效縮短群眾訴求解決週期,實現群眾訴求“馬上辦、網上辦”。三是“微民生實事”快辦群眾煩心事。每年安排2000萬元“微民生實事”專項資金,推動解決囿于“單個項目資金量小,審批程式過長,相關政策支援欠缺”等因素影響而無法及時落實的急難小事。

  (四)真情履職,滿足美好生活期盼。“浦江經驗”要求領導幹部走進田間地頭,與老百姓打成一片,是深入基層調研的具體形式和基本要求。浦江縣人大堅持問題導向,大興調查研究之風,找準切入點、發力點,在推動高品質發展中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一是“一站一特色”,謀劃發展方向。以代表聯絡站為依託,調研分析區域優勢,統籌謀劃特色産業,精準定位發展方向,持續推動鄉村振興。二是“一小組一項目”,對症開方施良策。縣人大常委會組建10個代表監督小組,“一對一”聯繫10個涉及面廣、投資體量大、帶動支撐力強的重點項目,充分發揮組內代表的優勢和特長,走訪調研摸實情、跟蹤監督出實招、服務閉環求實效,力促項目早開工、優建設、快建成,讓大項目、好項目成為浦江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的有力支撐。三是“一代表一企業”,暖心服務強信心。深入開展“履職在一線、助力三大年”等主題活動,抓實“千名代表進千企”載體,持續提升營商環境,一體推進改革創新開放。縣人大常委會領導挂帥招引頭部企業,專(工)委課題調研“五大戰略”,代表“一對一”精準服務中小微企業,推動經濟發展蹄疾步穩,産業結構提質向好。

  三、進一步堅持和發展“浦江經驗”的思考

  20年來,從浦江的破題到全省的實踐,再到全國範圍的推廣,“浦江經驗”熠熠生輝,彰顯著中國共産黨人為民造福的歷史主動精神。對於人大及其常委會而言,要不斷從中汲取奮進的智慧和力量,在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中,展現人大為民履職、為民謀利、為民服務的初心使命。

  (一)堅持固化經驗,用好制度成果。“浦江經驗”雖然是領導接訪下訪制度,但其中蘊含的人民立場、群眾觀點、科學方法,對於各項工作都有很強的指導借鑒意義。為此,要在深刻把握“浦江經驗”精髓要義的基礎上,大興調查研究之風,深入基層、深入實踐,找準研究的結合點、切入點,系統總結提煉新經驗,從更多領域、更深層次、更廣視角梳理一批可示範、可推廣的生動案例,形成一批高品質的理論成果和制度成果,為豐富和發展“浦江經驗”探索更多的路徑方向。人大要立足自身職能,把同類問題合併研究,通過代表建議等助推地方性法規的科學制定和有效實施,通過制度文件的形式把好經驗好做法固化下來,更好鞏固創新成果、保障規範有序。

  (二)堅持人民至上,走好群眾路線。要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更好發揮人大制度的優越性,必須堅持將新時代黨的群眾路線貫徹到人大工作的各個方面。要在進一步完善人大的民主民意表達平臺和載體,健全吸納民意、匯集民智工作機制上多作探索,讓人民的意願和要求能夠得到充分表達和反映,並通過人民代表大會這一主要民主渠道得以實現。要堅持代表主體地位,立足基層人大代表工作實際,創新“代表聯繫網格”“民情茶館”等聯繫群眾的活動載體,真正接地氣、察民情、聚民智,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應。

  (三)堅持依法履職,幹好主責主業。在基層矛盾千頭萬緒、牽涉眾多,無法單靠群眾自治來解決,需要依靠黨委政府對社會的管理以及社會對於這種權力“下沉”給予反饋而形成的共治,因此,更好發揮人大橋梁紐帶作用尤顯重要、尤為必要、尤其緊要。“浦江經驗”提倡領導下訪時要與老百姓“坐在一條板凳上、圍在一張桌子上”研究問題,通過現場把脈問診、多部門聯合會診,推動“疑難雜症”的解決,在這方面做了先行探索與實踐。要遵循“浦江經驗”的科學方法,聚焦人大主責主業,開闢新思路、探索新路徑、實踐新模式,切實發揮人大職能優勢,督促和支援“一府兩院”形成多元共治的良性迴圈,在密切聯繫群眾中增強發展動力,在維護群眾切身利益中促進社會和諧。

  (四)堅持以學正風,擔好為民使命。人大作為政治機關、權力機關、工作機關、代表機關,要學習踐行“浦江經驗”所蘊含的務實作風,落實好領導帶頭、以上率下的要求,推動人大自身及政府工作重心下移、政策下傾、資源下沉,堅持在群眾“最盼”上下功夫、“最急”上想辦法、“最怨”上促整改,自上而下及時回應人民群眾訴求,使人民群眾真正在改革發展中有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安全感、幸福感、認同感,保證人民賦予的權力始終用來為人民謀幸福。人大幹部和人大代表要建立和群眾良性互動的溝通渠道,不斷了解群眾所思所想,把握群眾所盼所憂,解決群眾所需所急,在解決實際問題中錘鍊作風、提升本領,切實做到取信於民、造福於民。

  (作者:鄭文紅,為浦江縣人大主任)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