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虛擬人産業健康規範發展
推動虛擬人産業健康規範發展(人民時評)
作為一種面向未來的新技術,虛擬人産業的健康成長,有賴於技術創新和監管護航的雙輪驅動
虛擬主播上線新聞節目、數字員工與客戶線上互動、虛擬偶像亮相劇場舞臺……近年來,從文娛傳媒到金融科技,虛擬人産業應用領域不斷拓展,一大批虛擬人入職不同崗位,大顯身手。相關機構預測顯示,到2030年,我國虛擬人産業整體市場規模將達到2700億元,成為壯大數字經濟的新增長點。
作為以數字技術打造的擬人化形象,虛擬人産業之所以能蓬勃興起,關鍵在於市場需求廣闊、應用場景豐富。從消費端看,無論是新聞播報、舞臺競演還是生活陪伴,語氣、樣貌及姿態都“形似人”的虛擬人,能給人們提供線上線下融合的沉浸式交互體驗,比如情感交流、娛樂服務等,不斷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從企業端看,作為企業重要的數字資産,生成速度快、生産成本低的虛擬人,不僅能助力企業降本增效、釋放生産力,還能根據不同業務特點和應用場景,孵化千行千面的數字員工,從而為客戶提供差異化、個性化的服務,提升市場競爭力。
虛擬人應用的步伐加快,也得益於數字技術的持續創新和産業鏈的不斷完善。當前,我國已基本形成較為完整的虛擬人産業生態,虛擬人産業總體呈現快速發展的態勢。渲染引擎和演算法迭代優化,讓形象更加精緻細膩;人工智慧技術持續完善,為虛擬人注入“有趣的靈魂”;建模技術發展,推動虛擬人製作成本下降、週期縮短……從技術研發、內容製造到平臺運營、應用推廣,趨於成熟的産業鏈上下游,讓虛擬人擁有更強健的硬體、更細膩的表情、更自動化的流程,助力虛擬人産業加快走向成熟。
産業前景可期,但挑戰猶存。作為一種面向未來的新技術,虛擬人産業的健康成長,有賴於技術創新和監管護航的雙輪驅動。
一方面,要在人機交互、虛擬現實和3D顯示設備等關鍵核心技術上不斷突破,從單向展示的身份型虛擬人向雙向交互的服務型虛擬人轉變,推動虛擬人加速邁入大規模應用期,為消費市場和企業服務創造更大價值。以核心技術和核心設備為依託,一大批“聽得清、聽得懂、會表達”的虛擬人深度融合千行百業,將成為重塑産業競爭優勢的新生産力,通過更高效的産業協作,為經濟增長注入新動能。
另一方面,技術創新進入深水區、前沿地帶,法治是最可靠的軌道。作為由新一代資訊技術支撐的新業態,虛擬人快速發展延伸出的數據安全、個人隱私保護和倫理風險需同步納入考量。相關部門不妨緊跟創新需要,及時健全合規體系,讓虛擬人産業在法治軌道上實現健康規範發展。不久前,杭州網際網路法院就審理了首例涉“虛擬數字人”侵權案。依法保護打造和驅動虛擬人背後的智慧財産權,積極回應人工智慧司法保護新需求,才能有力維護和促進産業健康發展。
發展數字經濟是大勢所趨。隨著5G、人工智慧、虛擬現實等新一代資訊技術的蓬勃發展,在不遠的未來,虛擬人有望成為數字世界和現實世界的交互入口,為人們帶來更智慧、更沉浸的數字生活新體驗。我國在虛擬人産業領域具有足夠的技術儲備、市場規模和應用場景,把握機遇、乘勢而上、深挖潛力,定能為做強做優做大我國數字經濟作出新貢獻。(人民日報 韓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