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英雄之光|畫筆還原烈士形象,創新紅色基因傳承教育

2023-04-05 14:28:00
來源:澎湃新聞
字號

  “天地英雄氣,韆鞦尚凜然。”清明前後,緬懷英烈忠魂,學習英烈事跡,弘揚英烈精神,成為這個春天一道動人心弦的風景。近日,松江烈士陵園攜手上海工程技術大學,開展跨越時空的“相見”——“畫筆下的紅色傳承”清明主題活動,回顧展示項目開展兩年來取得的成果,為已畫好的5位烈士畫像舉辦了集體安放的儀式。

  “還原烈士形象”這一紅色傳承教育的創新之舉,引起了公眾的關注。松江烈士陵園一共有172塊烈士墓碑,其中80位是抗美援朝烈士,烈士犧牲時,年齡大多在二三十歲,大部分都沒有留下照片或者畫像。如何讓烈士之光永駐人間?

  2020年6月,松江烈士陵園開始成立專門的志願服務項目,希望通過畫筆,還原烈士形象,傳承紅色文化。當年11月,松江烈士陵園與上海工程技術大學藝術設計學院達成了合作意向。

  “還原烈士形象”這一創新之舉,不僅給了烈士家屬的慰藉,而且讓大學生們通過畫像實踐受到了生動的紅色教育。松江烈士陵園主任衛琳評價説,“同學們用畫筆去一筆一筆描摹出烈士的長相、神情,這個過程對於他們來説也是一次生動的愛國主義教育,是對紅色文化的傳承。”這恐怕就是在紅色基因賡續傳承教育中不斷創新的效果。

  對於大學生這一代來説,學習英雄英烈事跡,弘揚英雄英烈精神,無疑是一堂生動的愛國主義教育課。上好這堂特殊教育課,對於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價值導向,涵養美好心靈,起著潛移默化的重要作用。

  網際網路傳播方式的發達,人們獲得紅色傳承教育也日益方便。但是,這並不等於完全能夠真正達到紅色教育入腦入心的效果。這就需要我們通過更多的創新之舉,不斷注意挖掘紅色教育內容、改進教育方法、豐富教育方式,更加注重因勢利導、講好紅色故事。

  上海工程技術大學藝術設計學院的大學生們發揮他們的專業特長,通過實地走訪、聆聽口述、老照片臨摹、電腦模擬合成等多種方式,還原烈士形象,並由烈士家屬、戰友對畫像進行評審,大學生志願者根據他們的建議,對畫像進行修改完善,直到家屬認可。在“還原烈士形象”過程中,對大學生們既注重專業知識灌輸,更加強情感培育,使紅色基因滲進血液、浸入心扉。這一創新之舉,對於激發大學生們認知紅色興趣、增強感性認識、拓寬紅色知識視野等有著積極的作用。

  大學生時代是人生的“拔節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導和栽培。在這一關鍵時期,對大學生進行紅色教育,讓他們樹立正確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係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對於他們的健康成長、茁壯成才具有重要意義。因此,要讓紅色基因賡續傳承教育在廣大大學生心中落地生根、開花結果,就需要不斷地開動腦筋。

  紅色基因傳承教育多些創新之舉,才能更加使之滲進血液、浸入心扉,激活蘊藏于我們血脈中的精神力量,並把這種精神力量變成接續奮鬥的行動。

[責任編輯:滕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