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海南:自貿港建設的中國速度

2023-04-04 09:46:00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字號

  海南啟動全島封關運作準備,確定“三張清單”挂圖作戰。各項工作推進情況如何?海南全島封關運作意味著什麼?會給我們帶來哪些影響?《新聞1+1》連線海南省開放型經濟研究院院長李世傑,共同關注:海南自貿港建設的中國速度。

  海南全島封關後,將會帶來怎樣的影響和改變?

  海南省開放型經濟研究院院長 李世傑:我想海南封關後,帶動效應會非常明顯,至少從兩個層面都會有所體現。第一個是對於市場主體,對於企業而言,境外的企業可以通過海南低成本進入國內市場,而國內的企業也可以依託在海南的經營,將投資目標遍佈全世界,充分利用海南作為國際國內雙迴圈國內交匯點的窗口作用。對於我們消費者而言,特別是海南本土的消費者,最能感受到的是我們可以以極低的價格購買到國際商品,因為國際商品到海南來是沒有增值稅,沒有消費稅,也沒有關稅的。這三稅免了以後,很多進口商品的價格大概要下浮30%左右,所以這將給本島居民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同時,海南還會匯聚很多的服務貿易內容,會進一步豐富海南服務貿易的業態,讓海南人民在服務貿易領域裏享受到國際化的服務,很多國際遊客也可以飛到海南來享受國際化的服務,比如説我們的醫療服務、康養服務、旅遊服務、金融衍生服務等等。當然除此之外,很多的國際人士到海南來也會更加便利,因為海南有59國免簽政策,將來免簽的範圍可能還會擴大,並隨自貿港建設會做動態調整。有更多的國際人士可以相對自由地進出海南,短期商務訪問是可以不需要簽證的,這也便利了他們來海南尋找發展機會,而找到發展機會以後,他們完全可以在海南“生根發芽”,發展自己的事業。這些都是給海南人民,國內民眾,包括給世界願意來海南發展這些人員所帶來的實實在在的好處。

  海南封關運作,都有哪些風險需要重點防控?防得住嗎?

  海南省開放型經濟研究院院長 李世傑:過去幾年,特別是2020年以後,海南省已經開始做了相關的封關運作準備,比如涉及零關稅,低稅率,境外船舶加保稅油等一系列自貿港政策已經在洋浦等少數地區做過壓力測試了。過去的經驗也證明,經過壓力測試一些工作已經比較成熟了,所以風險能夠防得住。而在金融領域的開放方面,目前海南省可能還需要做很多工作,這方面的準備應當説還是需要中央部委,特別是央行的支援。目前,這些工作目前還在推動過程中,這方面風險我們可能還很難説能不能防得住,因為金融風險它的穿透性很快。所以海南自貿港要加強和中央部委在這方面的協同,爭取能夠防得住金融風險。其他方面的風險也有很多,比如數據安全問題也非常複雜,但是海南省已經和中央網信辦等相關部門上下聯動,推動一系列的制度整合創新,來建立化解風險的機制。除此之外,按照現在的海南自貿港製度設計,包括生物入侵風險、食品安全風險還是能夠防得住的,所以我的基本判斷是大部分風險我們是有條件能防得住的。

  如何看待壓力測試工作的重要性?

  海南省開放型經濟研究院院長 李世傑:“任務清單”的64項重點內容,“項目清單”的31個建設項目,“壓力測試清單”中的27個測試事項,應該説三方面的工作對海南自貿港封關運作而言都是非常重要且非常必要的。首先,硬體建設比如説我們口岸建設涉及海關監管,還有海事部門監管的條件,這些條件的建設是自貿港分管所必須具備的。同時軟體建設也很重要,軟體建設涉及壓力測試的問題,很多政策如果沒有經過壓力測試貿然開展貿易自由化、投資自由化,很有可能會帶來風險。比如我們的自貿港“一線”放開以後,境外大量貨物以零關稅的方式直接進入海南,接下來這些貨物會不會進入內地,對內地産業有沒有衝擊?對海南的産業有沒有衝擊?這些都需要壓力測試。另外,實行簡稅制、低稅率,“兩個15%”所得稅優惠政策已經實行了兩年多的時間,積累了很多經驗,但是簡稅制還沒有經過壓力測試。再比如自貿港封關以後,將要實行稅制改革,我們將逐步取消增值稅,以銷售稅的形態來存在。銷售稅本質上講是中國的一個新事物,在國內是一個挑戰,對海南來説也是一個挑戰。銷售稅徵了以後在全島內部怎麼分配,包括徵多少合適,這些都需要進行壓力測試。同時,大量企業進入海南將實行承諾即入制,風險監管問題也需要壓力測試。所以壓力測試的工作對海南也非常重要。

  如何看待海南啟動全島封關運作準備的時機?

  海南省開放型經濟研究院院長 李世傑:這個時間節點實際上是按照2020年《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和202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南自由貿易港法》的要求,蹄疾步穩階段推進。在此之前,特別是2022年,海南省已經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應當説已經是在有條不紊推進過程中,所以選擇在這樣一個時間節點,宣佈海南啟動全島封關運作準備可以説是恰逢其時。(央視新聞客戶端)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