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從“領唱”到“合唱”,變局下的中國方案贏得國際共鳴

2023-04-03 09:41:00
來源:法治日報
字號

  □ 本報記者 趙陽

  □ 本報駐俄羅斯、斯里蘭卡記者 張春友 陳潤澤

  今年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提出十週年。

  十年間,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得到國際社會高度評價和熱烈響應,已經實現從“一方領唱”到“眾聲合唱”的多重跨越。

  變局下的中國方案

  當前,世界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期,百年變局加速演進,世界各國面臨多種風險挑戰,人類社會陷入多重安全困境。世界需要什麼樣的安全理念、各國怎樣實現共同安全,已成為擺在所有人面前的時代課題。

  2013年3月,中國領導人在俄羅斯莫斯科國際關係學院發表演講,首次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為建設一個更加美好的世界給出中國方案。這一旨在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世界的理念一經提出,就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

  “十年前,中國領導人提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一偉大理念時,我們正處在一個充滿動蕩和不可預測的時代。這個世界需要一些偉大的思想,為人們指引道路。”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提出不久後,俄羅斯著名中國問題研究專家塔夫羅夫斯基就予以關注。他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這樣説,“倡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國有著清晰的方向,有實實在在的計劃與實踐,這一理念因惠及世界而得到廣泛的國際支援”。

  在塔夫羅夫斯基看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一個新的全球治理理念,它倡導各國在平等、互利、共贏的基礎上展開闔作,致力於實現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共同繁榮、安全和發展。

  事實上,中國不僅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提出者,也是積極踐行者。十年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實踐闊步前行,取得了豐碩成果。

  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框架之下,從雙邊到多邊、從區域到全球,中國先後提出並推動構建了30多個命運共同體,為百年變局加速演進下人類攜手建設更加美好的世界作出了積極貢獻。十年來,中國主動引領全球治理體系變革,同泰國、寮國、緬甸、巴基斯坦等16個國家就構建雙邊命運共同體發表行動計劃、聯合聲明或達成重要共識,共同打造新時代國家間關係的典範。中國—東盟、中國—中亞命運共同體在周邊先行一步,成績斐然。中非、中阿、中拉、中國—太平洋島國命運共同體建設蹄疾步穩,成為發展中國家團結合作、攜手共進的生動寫照。推動構建更加緊密的上海合作組織命運共同體,為地區和世界持久和平、共同繁榮作出積極貢獻。

  十年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從理念轉化為行動、從願景轉變為現實,為維護世界和平穩定提供了重要支柱,為促進全球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

  在國際上贏得共鳴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倡議順應了世界進步潮流,回應了當代世界的迫切需要,為完善全球治理指明正確方向,在世界範圍産生積極熱烈反響,各方予以高度評價。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表示,我們踐行多邊主義的目的,就是要建立人類命運共同體。

  英國48家集團俱樂部副主席貝內特認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之所以獲得共鳴,是因為人們意識到,各國必須心繫人類共同命運,否則將面臨一個“沒有前途的社會”。在面對氣候變化、恐怖主義等挑戰時,沒有哪個國家能夠獨自應對。他説,聯合國會員國不久前在保護公海海洋生物多樣性問題上取得的進展就反映出這一理念的題中之意。

  在埃及前總理謝拉伕看來,要想更好實現全球發展與安全,離不開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得到廣泛認同,有利於改善國際關係,加強全球治理,促進全球發展與安全”。

  時任上合組織秘書長阿利莫夫認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是超越民族國家和意識形態的“全球觀”,蘊含于中國堅持的正確義利觀,表達了中國追求和平發展的願望,繼承和弘揚了《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是全球治理的共商、共建、共用原則的核心理念。

  巴基斯坦總統阿爾維則認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在全世界範圍來説都具有重要意義,有別於其他國家基於自身利益進行的合作。“我認為這是建立在和平基礎上的理念,中國的這一理念是對世界和平事業的重要貢獻。”

  斯里蘭卡新聞網站Daili FT在報道中説,在致力於自身發展的同時,中國推動各國共同建設一個更加和平、安全、繁榮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為世界經濟發展作出貢獻。

  十年來,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及其承載的全人類共同價值、真正的多邊主義、共商共建共用的全球治理觀等豐富內涵,多次寫入聯合國、上合組織、金磚國家等多邊機制決議或宣言,成為國際社會的重要公共産品。

  豐富內涵和實踐路徑

  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之後,中國又相繼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和全球文明倡議。這一系列理念、倡議和相關舉措豐富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內涵和實踐路徑,為應對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提供了中國方案。

  十年來,高品質共建“一帶一路”成為中國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平臺。得益於“一帶一路”倡議,東非有了高速公路、馬爾地夫有了跨海大橋、寮國由“陸鎖國”變為“陸聯國”、中歐班列成為保障全球物流穩定暢通的重要“生命線”。在各方共同努力下,“一帶一路”朋友圈不斷擴大,截至目前有151個國家、32個國際組織同中國簽署了200多份“一帶一路”合作文件。

  菲華青年企業家商會名譽會長李天榮認為,“一帶一路”倡議已經成為推動全球經濟實現包容、公平和可持續增長的強大動力,彰顯了中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決心,發展中國家從中獲益良多。

  中國致力於建設和平、公正的世界新秩序,與全人類共用發展成果。

  陽春三月,在中國推動下,沙特與伊朗實現歷史性和解,為地區國家通過對話協商化解矛盾分歧、實現睦鄰友好樹立了典範。可以説,沙伊握手言和的一小步,也是人類跨越衝突、實現和解的一大步。沙伊北京對話是“全球安全倡議”的生動實踐,為當前動蕩不安的世界提供了重大利好消息,傳遞了明確信號。

  巴基斯坦外交部長比拉瓦爾在聯合國總部對中沙伊三方聯合聲明表示歡迎,他讚賞中國為推動沙伊兩國恢復外交關係發揮的積極作用。“沙特和伊朗恢復外交關係展示了中國在國際舞臺上的領導形象,是一個專注團結而非分化的領導形象,是一個努力促成雙贏合作的領導形象,是鼓勵解決分歧而非增加嫌隙的領導形象。”

  印度新德里金磚國家研究所所長表示,全球安全倡議、全球發展倡議以及最新的全球文明倡議,是中國推動實現更美好世界願景的“三駕馬車”。

  冰島前駐華公使拉格納爾鮑德松指出,全球文明倡議與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一脈相承,展示了新時代中國外交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決心和擔當。

  馬來西亞新亞洲戰略研究中心主席翁詩傑認為,全球發展倡議旨在通過推動國際合作實現共同發展,是中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生動體現。

  大道之行,天下為公。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是全人類的共同價值,也是聯合國的崇高目標。當今世界,各國相互依存、休戚與共。實踐充分證明,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反映了各國人民的共同心聲,凝聚著國際社會的廣泛共識,日益顯示出強大的國際影響力、感召力、塑造力。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世界各國人民的前途所在。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