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人工智慧産業迎來發展新機遇(産經觀察構建新引擎 制勝新賽道④)

2023-03-15 08:51:0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字號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人工智慧是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的重要驅動力量,加快發展新一代人工智慧是事關我國能否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機遇的戰略問題。要深刻認識加快發展新一代人工智慧的重大意義,加強領導,做好規劃,明確任務,夯實基礎,促進其同經濟社會發展深度融合,推動我國新一代人工智慧健康發展。

  近年來,我國人工智慧産業在技術創新、産業生態、融合應用等方面取得積極進展,已進入全球第一梯隊。中國信通院測算,2022年我國人工智慧核心産業規模達5080億元,同比增長18%。

  我國人工智慧産業的發展現狀與發展趨勢如何?面臨著哪些機遇?今後産業發展有哪些著力點?最近,記者採訪了工業和資訊化部相關負責人及業內多家企業。

  核心技術取得突破,創新能力顯著提升

  無保護左轉、行人車輛避讓、自動變道、自動轉向、紅綠燈識別、窄路及擁堵路段通行、自動繞障……北京輕舟智航科技有限公司不久前推出的基於地平線征程5晶片的“輕舟乘風高階輔助駕駛解決方案”,支援城市多場景、高速公路、快速路多種複雜路況的點到點輔助駕駛,讓開車變得輕鬆。

  包括18個智慧水位站、5個流量站、100套森林火災地表火探測器在內,200余個前端感知點位,將實時數據輸送至雲從科技主導搭建的綜合樞紐數字孿生平臺——“天府大腦”,並在數字孿生世界完美復原成都天府新區的生態現狀。水體抬升、水質反演、污染等城市應急事件,在AI(人工智慧)賦能下完成高效能治理。

  六軸機器人輕柔地抓起幾十公斤重的電池模組,精準放置到電池包底座上,在AI視覺和100%扭矩監控下完成自動擰緊,安裝精度達到0.2毫米……在上汽通用汽車武漢奧特能超級工廠電池車間模組上線工位,由上汽通用工程製造團隊與國內頂尖人工智慧企業共同開發的“機器人、3D點雲視覺、力控感知”技術融合應用,在業內成功落地。

  “智慧視覺技術在裝配工藝中的應用,有效避免了模組在組裝過程中由於磕碰造成的潛在安全風險,確保了裝配過程電池零損傷。”據工廠負責人介紹,後續的電池包涂膠、合蓋、擰緊工藝,也全部基於數字孿生技術的機器人自動完成。通過採用深度學習演算法的視覺技術進行多重品質保證,安裝工藝實現測量精度小于0.1毫米,確保電池包滿足最高密封等級要求。

  不僅如此,在武漢奧特能工廠,數字孿生技術已廣泛運用於産線規劃、設備製造、安裝調試、生産運營監測、設備預維護等領域,節省設備建造、調試時間約50%,項目實際投産比規劃提前了5個月。

  以上事例,是我國人工智慧創新能力顯著提升的縮影。總體看,有四個方面主要進展:

  ——人工智慧專利申請量居世界首位。據中國信通院測算,2013年至2022年11月,全球累計人工智慧發明專利申請量達72.9萬項,我國累計申請量達38.9萬項,佔53.4%;全球累計人工智慧發明專利授權量達24.4萬項,我國累計授權量達10.2萬項,佔41.7%。

  ——創新載體建設取得新進展。一批新型研發機構在人工智慧大模型、人工智慧計算晶片等領域取得了技術突破。算力基礎設施達到世界領先水準。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體系基本構建,“東數西算”工程加快實施;建成一批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公共算力開放創新平臺。

  ——關鍵核心技術局部突破,部分關鍵應用技術居世界先進水準。我國企業在應用演算法、智慧晶片、開源框架等關鍵核心技術上已取得重要突破,圖像識別、語音識別等應用技術進入國際先進行列,智慧感測器、智慧網聯汽車等標誌性産品有效落地應用。

  ——産業生態初步形成。目前,我國已有超過400所學校開辦人工智慧專業,高端人才居全球第二。截至2022年底,全球人工智慧代表企業數量27255家,其中我國企業數量4227家,約佔全球企業總數的16%。我國人工智慧産業已形成長三角、京津冀、珠三角三大集聚發展區。百度、阿裏、華為、騰訊、科大訊飛、雲從科技、京東等一批AI開放平臺初步具備支撐産業快速發展的能力。

  融合應用步伐加快,賦能效果持續顯現

  “春節後,早高峰等車時間變短了,車上也不那麼擠了。”2月23日7時40分,李先生在深圳桃源村東72路公交車站登車。他並不知道,車隊根據智慧排班,車輛週轉率提升10%,乘車舒適度也提高了25%。

  深圳巴士集團安托山公交車隊調度組長陳曉嵐告訴記者,去年車隊6條線路、72輛公交車安裝智慧系統後,借助人工智慧演算法,車隊可以通過精準匹配的動態飛線圖,全面了解線路客流資訊,如哪個時段、哪個區間客流量大,進而調整線路早晚高峰時段的發車頻次,增發72路、M500路區間車,提升了線路運營效率,方便了乘客出行。

  據了解,目前,深圳已經有6000輛公交車安裝了該系統。構建城市級公交大腦不僅幫助公交公司降本增效,還有效推動城市智慧出行。

  “伴隨著人工智慧在智慧城市領域的應用加速落地,我們對智慧城市的理解越來越深,戰略也越來越清晰,那就是做自進化城市智慧體。”雲天勵飛副總裁鄭文先説,雲天勵飛擁有演算法、晶片、大數據全棧式AI能力,基於對行業場景需求的深刻理解,通過自定義指令集、處理器架構及工具鏈的協同設計,實現了演算法晶片化,進而打造具備多維敏捷感知、海量數據分析、全局實時洞察、持續迭代進化的城市超級大腦,助力智慧城市建設。目前,一系列示範應用已在北京、上海、深圳、青島、成都等多個城市實現項目落地。

  中國電子資訊産業發展研究院副總工程師安暉表示,當前,人工智慧與一、二、三産業融合成效初顯,正在從醫療、交通、製造等先導産業領域向旅遊業、農業等領域拓展;智慧金融、智慧醫療、智慧安防、智慧交通等領域已經成為人工智慧技術産業化落地的熱點應用場景;製造業研發設計、工藝倣真、生産製造、産品檢測等重點環節智慧化水準全面提升。

  推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培育良好發展生態

  “作為國內首款可量産的百TOPS級大算力AI晶片,地平線征程5已經獲得比亞迪、上汽、一汽等多家主流車企的量産合作項目,首款量産車型已於今年2月落地。”業內專家表示,實現大算力車規級晶片量産,國內晶片企業仍需突破一些關鍵技術,如先進封裝技術、自主IP技術、高算力晶片系統架構,以及功能安全流程、功能安全産品認證、車規可靠性認證等。

  車規級智駕和智艙晶片,只是我國人工智慧産業鏈短板之一。安暉認為,總體看,我國人工智慧基礎理論、核心關鍵技術積累不足,核心演算法、AI框架、晶片及基礎元器件與國外差距較大,重大原創科技成果還需要進一步研發。

  “實現人工智慧産業高水準自主可控,國內企業要加強産學研用協同創新,推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安暉列舉道,一是大力推進人工智慧基礎軟硬體開發,加強小樣本學習、遷移學習等基礎技術研究,提升原始創新能力。二是加快智慧晶片、深度學習框架及關鍵演算法等共性技術迭代升級與産業化,發展感存算一體化的智慧感測器。三是強化知識計算引擎、跨媒體智慧、自然語言處理、自主無人系統等技術攻關與應用,加快人工智慧安全技術創新。四是加速語音、圖像文字等多媒體技術向跨媒體技術提升,推動感知智慧向認知智慧演進,發展超大規模預訓練模型。五是加快人工智慧與5G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等技術的融合創新,鼓勵開發融技術産品並加速商業化落地。六是推動類腦智慧等前沿技術,前瞻佈局人工智慧與量子資訊、腦機介面等前沿領域探索。

  在雲從科技副總裁王仲勳看來,我國人工智慧企業和初創公司在獲得資金支援方面仍存在一定困難,有時無法承擔訓練大型語言模型的高昂成本,“此外,一些財力雄厚的大企業,項目投資更多關注短期的投資回報率,對長期規劃且産出成果不明確的項目存在一定程度的重視不足。”

  工信部有關負責人表示,“十四五”期間,我國將加快壯大人工智慧産業,培育良好發展生態,具體舉措包括:組織由大中小企業聯合、産學研共同參與的創新聯合體,推動人工智慧關鍵核心技術突破,提升我國智慧晶片、開發框架、典型智慧産品等水準;加快人工智慧在製造、交通、能源等領域的應用,推動重點領域智慧化轉型;打造産業集群,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人工智慧龍頭企業,發展一批專精特新企業,依託先導區打造産業集聚發展高地。

  以技術突破和應用拓展為主攻方向,依託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吸引全球資源要素,我國人工智慧産業正在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成為經濟社會發展新的增長引擎。據預測,到2030年,我國人工智慧産業規模將達到1萬億元。

[責任編輯:黃曉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