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理響中國】胸懷天下譜寫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篇章

2023-02-21 17:30:00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字號

  大時代需要大格局,大格局呼喚大胸懷。縱觀中國共產黨百余年的奮鬥歷程,堅持胸懷天下是一條寶貴而重要的歷史經驗,對于正確認識和處理同外部世界的關係、推動歷史向光明前途前行,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黨的二十大報告進一步把堅持胸懷天下升華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強調繼續推動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勇擔當代中國共產黨人的歷史責任,不斷譜寫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篇章。

  

  為人類求解放是馬克思主義的核心要義

  堅持胸懷天下是對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解放學說的創新與發展。人類解放是馬克思主義的鮮明主題與核心要義。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馬克思主義博大精深,歸根到底就是一句話,為人類求解放。”在馬克思主義誕生之前,社會上佔統治地位的理論無不服務于統治階級。馬克思主義首次站在人民的立場上探索人類自由解放的路徑,“第一次使現代無產階級意識到自身的地位和需要,意識到自身解放的條件”,為最終建立一個沒有剝削和壓迫、人人自由平等的理想社會,提供了科學的指引、奠定了堅實的思想基礎。

  馬克思主義所追求的人類解放,源自馬克思所說的“人的解放”;它絕非抽象意義上的、完全脫離于現實的人的“類”觀念解放,而是現實的人的解放,也就是實現人的真正自由個性與全面發展的價值理想及現實運動。馬克思在首次清算其舊的哲學信仰、為創立馬克思主義新世界觀奠定思想前提之時,曾專門駁斥青年黑格爾派主要代表布魯諾·鮑威爾所謂的“人類解放”觀點,直指這種論斷將現實的人徹底置于“類”觀念統攝之下的理論要害,以及它用消滅宗教信念來實現人的類解放的謬誤所在。在此基礎上,馬克思闡明了人的解放的真正內涵在于“使人的世界即各種關係回歸于人自身”,並對人的解放的前提、現狀、限度、途徑進行了係統而深刻的論證。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中,馬克思再次批判了把人的發展僅僅歸結為“類”的普遍觀念的產物,指出這種臆想“是對歷史的莫大侮辱”。

  人的解放和自由全面發展,可謂馬克思一生孜孜以求的目標。早在中學習作《青年在選擇職業時的考慮》中,馬克思就表明要選擇最能為人類而工作的職業,以最偉大的歷史人物、最幸福的人、眾人敬仰的典范為榜樣,立志“為共同目標工作因而自己變得高尚”“為大多數人帶來幸福”“為人類而犧牲自己”。以人的解放為思想研究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馬克思聚焦所謂物質利益的難題,進行了長達四十多年的政治經濟學批判,相繼提出並回答了政治解放與人的解放的關係、揚棄異化勞動的現實運動和人的本質的復歸、無產階級與人的解放的物質承擔者、現實的個人的解放及其歷史規律、無產階級解放的歷史運動和未來圖景等重大時代課題,創立了唯物史觀和剩余價值學說,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和資本主義運行的特殊規律,給人類提供了由“必然王國”躍升到“自由王國”的根本途徑,為人民指明了實現自由和解放的正確道路。

  

  堅持胸懷天下是“兩個結合”的重大成果

  馬克思主義政黨作為馬克思主義同工人運動相結合的產物,是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的政黨,其使命在于為實現人類進步和解放而奮鬥。正如馬克思所指出的,不同于過去一切少數人或為少數人謀利益的運動,無產階級運動是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的獨立運動,共產黨人沒有任何與整個無產階級利益不同的利益。秉承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根本要求和使命擔當,中國共產黨既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也為人類謀進步、為世界謀大同。中國共產黨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必須把它作為行動的指南而非現成的教條;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必須讓其隨著實踐的發展而發展,必須使之中國化才能落地生根。正是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實現了中國共產黨人的天下為公情懷和人類解放使命的有機統一,形成了堅持胸懷天下這一重大成果。

  堅持胸懷天下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天然文化基因和民族精神。中國人自古以來就具有濃厚的“天下”情懷,歷來主張以“天下一家”來理解和把握同外部世界的關係。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天下”不只是一個時空概念,更是一種崇高境界;它既指代地域疆土,也意味著百姓蒼生、國家社稷。作為中華文明的智慧結晶,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蘊含的“天下為公”理念,是中國人民在長期生產生活中積累的天下觀的重要體現,同科學社會主義價值主張的黨無私利、自由解放等之間,具有高度的契合性。中國共產黨堅持把馬克思主義思想精髓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貫通起來、同中國人民日用而不覺的共同價值觀念融通起來,賦予人類解放以鮮明的中國特色,不斷夯實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歷史基礎和群眾基礎。

  堅持胸懷天下是中國共產黨始終不渝為人類進步事業而奮鬥的重要體現。中國共產黨自成立時起就樹立起世界眼光,深刻認識到中國問題的解決離不開世界問題的解決。它不僅基于對歷史發展規律和時代進步潮流的深刻把握,把黨和人民事業看作人類進步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充分借鑒吸收世界各國的文明成果,使之運用于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中,並對人類前途命運報以深切的關注。在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各個歷史時期,中國共產黨始終秉持正確的立場,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和人類進步的一邊,堅持相互尊重、開放合作、互利共贏、公道正義,不搞敵視對抗、封閉脫鉤、零和博弈、強權霸淩。同時,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不斷實現維護世界和平與自身發展的統一,同世界上一切進步力量攜手前行,不依附或掠奪他國且永不稱霸,持續為世界發展和人類進步事業貢獻智慧和力量。

  

  以天下為己任推動建設更加美好的世界

  進入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站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與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歷史高度,把堅持胸懷天下貫穿黨和人民事業、人類進步事業的發展始終,充分彰顯出當代中國共產黨人的使命擔當,不斷開辟馬克思主義發展新境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以天下為己任,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提出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堅定維護國際公平正義,倡導踐行真正的多邊主義,旗幟鮮明反對一切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毫不動搖反對任何單邊主義、保護主義、霸淩行徑,推進國際關係民主化,推動全球治理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同時,大力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係,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體係改革和建設,全面開展抗擊新冠疫情國際合作,充分體現了負責任大國大黨的擔當。這些彰顯著堅持胸懷天下的立場觀點方法的重大倡議與偉大實踐,為維護世界和平與促進共同發展,推動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美好世界,貢獻了中國智慧、中國方案、中國力量。

  當前,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開。一方面,國際格局正處于加速演進的過程中,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社會信息化、文化多樣化、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國際力量對比深刻調整。另一方面,一些不確定因素明顯增加,世紀疫情影響深遠,逆全球化有所抬頭,單邊主義明顯上升,保護主義不斷升溫,世界經濟復蘇乏力,局部衝突動蕩頻發,全球性問題加劇,世界已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期。對此,我們要繼續以胸懷天下為世界觀和方法論,科學解答中國之問、世界之問、人民之問、時代之問,不斷實現理論創新與實踐發展的良性互動。

  首先,要拓展世界眼光,深刻洞察人類發展進步潮流,堅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一世界各國人民的前途所在,正確把握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並存的辯證關係,找到在危機中育新機、于變局中開新局的制勝之道。其次,要積極回應世界各國人民的普遍關切,順應世界人民要發展、要合作、要和平生活的普遍願望,堅定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不斷以中國新發展為世界提供新機遇,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更好惠及各國人民;堅持經濟全球化正確方向,推進雙邊、區域和多邊合作,共同營造有利于發展的國際環境,共同培育全球發展新動能;堅持積極參與全球安全規則制定,加強國際安全合作,積極參與聯合國維和行動,為維護世界和平和地區穩定發揮建設性作用,為解決人類面臨的共同問題作出貢獻。最後,要以海納百川的寬闊胸襟借鑒吸收人類一切優秀文明成果,尊重世界文明多樣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文明互鑒超越文明衝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優越,在美人之美、美美與共中建設更加美好的世界。

    (作者係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新時代黨建研究中心理事)

[責任編輯:商林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