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年終報道堶回眸2022:動蕩的世界蘊含向前的力量

2022-12-31 17:36:00
來源:新華網
字號

  即將過去的2022年,世界不太平。這一年,局部衝突硝煙又起,冷戰思維和集團政治回潮,經濟全球化繼續遭遇逆流,極端天氣頻現困擾全球……當今世界正在經歷深刻而宏闊的歷史之變。英國《柯林斯英語詞典》選取“長久危機”作為這一年的年度詞匯,日本漢字能力檢定協會則將“戰”字作為年度漢字,德國語言協會宣布“時代轉折”成為德語年度熱詞之首,無不反映出人們在如何看待國際局勢問題上的共識:世界進入了新的動蕩變革期。

  危機也帶來變革、孕育希望——在國際舞臺上始終存在向上、向前的力量,倡導以團結化解分裂,以合作回答對抗,以包容代替排他,給這個變亂交織的世界帶來光明和希望。

  這一年,國際局勢動蕩不安,各國人民追求和平與發展的期盼愈發強烈。

  年初,烏克蘭危機升級,衝擊全球安全格局。在以美國為首的北約不斷拱火下,軍事衝突延宕至今,俄烏談判屢屢受挫,和平解決這場危機的曙光依然微弱。巴以衝突持續不斷、伊核談判分歧難彌、朝鮮半島局勢趨緊……一些長期性的國際熱點問題依舊是世界的不穩定因素。

  另一方面,人心思定,各國人民更加期盼能在和平安寧的環境中致力于社會發展。今年4月,習近平主席提出全球安全倡議,契合了國際社會求和平、盼公道、促發展的共同心聲。和平是發展的前提,發展是和平的保障。中國積極推動國際社會重新聚焦發展,舉辦了消博會、服貿會、進博會等一係列國際展會,創設“全球發展和南南合作基金”,加大對中國-聯合國和平與發展基金的投入,成立全球發展促進中心……一項項務實有效的舉措,為世界共謀發展合作開辟新空間、提供新機遇、注入新動力。中國提出的全球發展倡議,得到國際社會熱烈響應,目前已有100多個國家和包括聯合國在內多個國際組織支持倡議,近70個國家加入“全球發展倡議之友小組”,全球共謀發展的力量在不斷壯大。

  這一年,分裂對抗、“脫鉤斷鏈”的鼓噪甚囂塵上,同時開放合作的呼聲持續增強。

  近年來,美國及其一些盟友動輒舞起制裁“大棒”,擾亂全球供應鏈,進一步加劇全球經濟壓力。美國還強推所謂“印太經濟框架”,濫用“長臂管轄”脅迫、制裁其他國家,出臺“芯片法案”等打壓其他國家科技發展……種種為了一己之私擾亂全球經濟秩序的做法,處處強調“本國優先”而損害他國正當權益的行徑,遭到大多數國家的抵制和反對。

  另一方面,放眼世界,開放合作的潮流奔涌向前。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的正式生效催生了世界上最大的自貿區。金磚機制促進各國平等互利合作,釋放出愈發強大的吸引力,越來越多國家“排隊”申請加入。克羅地亞佩列沙茨大橋通車,中歐班列今年開行數量再創新高……共建“一帶一路”捷報頻傳,充分表明開放合作魅力難擋,人們謀求相互聯通、共同發展的願望愈加強烈。

  這一年,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威脅世界和平與穩定,然而越來越多的國際力量發出捍衛公平正義的強音。

  人們看到,烏克蘭危機升級後,廣大發展中國家頂住強權政治的壓力,拒絕選邊站隊。即使是美國的一些盟友,也開始認識到“美國大發戰爭財,卻讓歐洲國家受苦”。法國總統馬克龍表示,法國將堅持獨立的外交政策,“不做任何大國的附庸”。人類已經進入21世紀,固守冷戰思維、沉迷強權政治顯得愈發不合時宜,推動建立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係才是人間正道。上海合作組織今年迎來新一輪最大規模擴員,再次彰顯出“上海精神”的凝聚力和吸引力。

  這一年,單邊主義擾亂國際秩序,全球治理面臨嚴峻挑戰,但多邊合作也呈現出巨大的生命力。

  美國為挽救本國經濟不斷採取單邊主義政策,《通脹削減法》違反世貿組織相關規定,構成對其他國家相關產業歧視性對待,引發包括歐洲盟友在內的多國強烈不滿。為應對自身高通脹,美國激進加息,嚴重擾亂全球經濟和金融市場,“美國生病、全球吃藥”的任性霸道做派進一步透支美國國家信譽。

  人們也看到,多邊合作始終有著難以阻擋的前行力量。《濕地公約》締約方大會通過“武漢宣言”,《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締約方大會取得諸多積極成果,《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方大會通過“昆明-蒙特利爾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彰顯多邊主義仍是應對全球性挑戰的良方,展現國際社會共同努力構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的決心。作為多邊主義和應對氣候變化全球合作的堅定推動者,中國的積極貢獻得到國際社會高度評價。

  回望2022,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開,透過亂局,人們依然可以看到破雲而出的光亮。面對風高浪急的國際環境,中國胸懷天下,勇毅前行,應變局,解困局,創新局,為解決人類面臨的共同問題貢獻中國方案,為變亂交織的世界提供了寶貴的確定性和穩定性。

  凡是過去,皆為序章。展望來年,無論世事如何變幻,不變的是人們對光明正義的追求,對和平穩定的期許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面對亂和變,方知定與恆的可貴。只要越來越多的國際力量能以強大的定力和恆心,致力于共同發展、團結合作,必能凝聚起共同前行的強大力量。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歷史潮流不可阻擋,人心所向、大勢所趨決定了人類前途充滿希望。(記者謝彬彬 鄭漢根)

[責任編輯:張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