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哪些人需要居家隔離醫學觀察?官方發文明確具體要求

2022-11-22 08:44: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中新網11月21日電 據國家衛健委網站消息,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發佈關於印發《新冠肺炎疫情居家隔離醫學觀察指南》等4個文件的通知。什麼情況需要居家隔離醫學觀察?居家健康監測時應怎麼做?《新冠肺炎疫情居家隔離醫學觀察指南》和《新冠肺炎疫情居家健康監測指南》明確了相關要求和規範。

  實行居家隔離醫學觀察的對象,包括密切接觸者中的特殊人群、解除集中隔離後的密切接觸者和入境人員、高風險區外溢人員及其他經專業人員評估無法進行集中隔離醫學觀察的人員。

  對於居家隔離醫學觀察者自我管理要求,居家隔離醫學觀察者應當每天早、晚各進行1次體溫測量和自我健康監測,並將監測結果主動報告至社區醫學觀察管理人員。醫學觀察期間,如出現發熱、幹咳、乏力、咽痛、嗅(味)覺減退、腹瀉等症狀時,社區管理人員應當及時向當地衛生健康行政部門和轄區疾控機構報告。

  居家隔離期間賦碼管理,居家隔離人員嚴格做到不外出,拒絕一切探訪。對因就醫等確需外出人員,經所在社區醫學觀察管理人員批准後方可外出,安排專人專車,全程做好個人防護,落實閉環管理。

  非單獨居住者,其日常生活、用餐儘量限制在隔離房間內,其他人員不進入隔離房間。隔離房間內活動可不戴口罩,離開隔離房間時要戴口罩。儘量減少與其他家庭成員接觸,必須接觸時保持1米以上距離,規範佩戴醫用外科口罩。如居家隔離醫學觀察者為哺乳期母親,在做好個人防護的基礎上可繼續母乳餵養嬰兒。

  居家隔離醫學觀察人員需根據相關防控要求配合工作人員完成核酸檢測、抗原自測和結果上報。

  居家健康監測的對象為結束閉環作業的高風險崗位從業人員、新冠肺炎感染者出院(艙)人員及其他經專業人員評估需進行居家健康監測的人員。

  在居家健康監測人員管理要求方面,實行居家健康監測人員每日早晚各測量1次體溫,做好症狀監測,並向社區(村)如實報告。如出現發熱、幹咳、乏力、咽痛、嗅(味)覺減退、腹瀉等症狀,應立即告知社區工作人員,並配合前往醫療機構就診,就診時如實告知醫務人員流行病學史。

  居家健康監測期間,本人要嚴格落實非必要不外出,如就醫等特殊情況必需外出時做好個人防護,規範佩戴N95/KN95顆粒物防護口罩,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此外,居家健康監測人員需根據防控要求配合完成核酸檢測。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