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集國産超大直徑盾構機大成 “強國號”又有新功能

2022-11-21 08:46:00
來源:科技日報
字號

  ◎本報記者 矯 陽

  11月20日,由中鐵二十二局與鐵建重工聯合打造的超大直徑泥水準衡盾構機“強國號”,在鐵建重工園區準備向穗莞深城際“前海至皇崗口岸段三工區”項目運發。

  “強國號”是目前國內最先進的超大直徑盾構機,被譽為同類産品的“天花板”和集大成者。“強國號”有哪些新功能?

  “‘強國號’總長126米,總重3300噸,採用常壓複合式刀盤,配備國內最先進的電氣系統、泥水環流系統。開挖直徑13.27米,多項配置為全國之最。同時首次在國內採用掘進開挖管理系統,大大提高了盾構操作智慧化水準,通過精密分析、精確計算掘進開挖出土量,可以有效避免盾構機超挖問題。”中鐵二十二局集團軌道分公司穗莞深城際項目負責人劉自明説。

  據介紹,穗莞深城際前皇段三工區盾構隧道,是深圳市城際鐵路首個大直徑盾構隧道。“盾構區間全長3511米,為雙線隧道,具有開挖斷面大、地質條件差、建設標準高、關鍵技術多等特點,沿線中高風險源28處,下穿管線多達一百餘處,多次上跨、下穿、並行既有線路,施工難度在國內盾構施工中首屈一指。”劉自明説,盾構機下穿的地層為海沖積至衝洪積平原地貌,靠近深圳灣、深圳河,下穿新洲河,場區屬於填海造陸區域,建築密布。在這種情況下,盾構下穿作業,猶如在“豆腐塊”裏挖隧道。

  然而,採用超大直徑盾構機在上軟下硬地層中掘進,極易出現地表沉降、刀具磨損等難題。如何在上軟下硬地層中控制掘進參數、判斷刀具磨損及倉內狀況,成為盾構施工管理的最大難點。

  面對挑戰,中鐵二十二局集團聯合鐵建重工研發團隊,有針對性地為“強國號”搭載了多項智慧化、人性化創新設計。

  針對地層岩體不均勻,裂隙發育,局部因裂隙密集程度及充填情況差異較大的問題,設計選用了泥水準衡盾構機,靠閉路管路輸送渣土,極大提升了密封性能。

  在盾構機刀盤設計上,研發團隊採用了高耐磨和抗衝擊設計。“縱深方向開口採用倒錐形設計,即‘嚴進寬出’結構。”劉自明説,這個設計利於渣土進入泥水艙,達到提高渣土流動效率的目標,繼而降低滯磨率。

  “強國號”配裝了一系列頂尖的智慧化系統,擁有一個“最強大腦”。

  “刀盤上的每把滾刀,都配裝了一系列感測器、簡易資訊浮窗和報警系統等一系列裝置。”劉自明説,每把刀具如同長了“眼睛和耳朵”,確保操作人員及時準確的獲得刀具工作狀態、磨損情況等資訊。

  施工作業及指揮,也全部實現智慧化。

  據技術人員介紹,注漿智慧監控系統則利用探測雷達和智慧分析軟體,實現隧道壁後注漿圖像自動識別,代替傳統靠人工、經驗進行的判斷,實現對壁後注漿的精細化控制。而在地面盾構指揮中心,技術人員則利用盾構施工大數據平臺和智慧數據分析系統,實現項目智慧管理、設備狀態智慧監測、施工風險管控、智慧輔助掘進等功能。

  “掘進期間,‘強國號’還將採用專業設計的控制箱進行全站儀的通訊和電源管理,實現真正的無線纜作業。”劉自明説。

  據悉,全長21.167公里的穗莞深城際前海至皇崗口岸段,途經深圳市前海合作區、南山區、福田區,建成後,對完善深圳濱海地區城際軌道骨幹網路,支援前海自貿區、東莞濱海新城等重點發展片區快速建設,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城際鐵路網具有重要意義。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