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軌道上的京津冀”加速跑 三地核心區1小時交通圈基本形成

2022-11-01 09:05: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中新網北京10月31日電 (記者 杜燕)北京交通行業著力打造與世界級城市群相適應的綜合交通網路,推進京津冀交通一體化發展從“藍圖”邁向“現實”,實現京津冀交通領域率先突破,京津冀核心區1小時交通圈、相鄰城市間1.5小時交通圈基本形成。這是北京市交通委今天介紹的。

  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加速三地資源流通

  8年來,北京交通行業牢牢把握交通的基礎先導作用,著力推進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和互聯互通。

  北京“雙樞紐”格局初步形成。2019年9月底北京大興國際機場正式投運,國際交往服務功能明顯提升。首都國際機場航線網路結構與綜合交通體系持續完善。北京地區“雙樞紐”格局初步形成,年旅客吞吐量超過一億人次。

  “軌道上的京津冀”初步建成。京張高鐵、京沈客專(京哈高鐵京承段)、京雄城際鐵路建成通車,城際鐵路聯絡線一期、京港臺高鐵、京唐城際、京濱城際鐵路建設全面提速,以北京、天津為核心樞紐,貫通連接河北各地市的全國性鐵路網已基本形成。京張高鐵配套清河火車站、北京朝陽站、豐臺站改造等鐵路樞紐工程完工,交通樞紐正在建設和完善。北京城市副中心站建設加速,有力支撐“軌道上的京津冀”多層級鐵路網路銜接、融合。

  高速公路路網結構得到優化。京昆高速、京臺高速、京禮高速、京開高速拓寬、京秦高速、首都地區環線通州大興段、大興機場高速、大興機場北線高速等建成通車,北京市域內國家高速公路網實現“斷頭路”全部清零。北京市高速公路里程從2014年的982公里增至1176.5公里,增幅達到19.8%,以北京為核心的京津冀“單中心、放射狀”路網結構得到有效優化。一條條高速的通車,帶動相關旅遊、産業發展以及區域經濟增長的作用十分顯著。

  京杭大運河京冀段通航。2021年6月,大運河廊坊段與北京段同步旅遊通航,北京市第一次出現航道、航運。大運河成為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要橋梁紐帶,京津冀交通互聯互通內涵進一步豐富。

  京津冀區域交通基礎設施的建設有效推動了三地間人流、物流、資訊流等要素加速流通和週轉,提升了社會資源的配置效率,促進了區域産業結構調整優化。

  探索多種運輸方式便利三地群眾出行

  隨著京津冀三地經濟不斷發展,人員往來越來越緊密,對出行的需求不斷增加。8年來,北京市不斷提升區域運輸組織和服務品質,探索多種運輸方式服務三地人員出行。

  針對環京地區通勤人員進出京交通不便、出行時間長等難題,今年7月,率先開通北三縣至國貿的定制快巴,並持續對北三縣進京快巴線路進行動態優化,燕郊至國貿通勤時間由2小時縮短至1小時以內。

  北京38條公交線路實現跨省常態化運營,服務河北省廊坊市、保定市、張家口市、承德市的17個縣市及地區,日均客運量約27萬人次,有力支撐了環京地區居民日常和通勤出行。

  加速推進京津冀交通“一卡通”互聯互通。2015年起,京津冀三省市聯合發行“交通聯合”互通卡,在京津冀區域內可享受同城優惠政策。到2017年底已基本實現京津冀區域主要城市、各種公共交通方式“一卡全覆蓋”,並逐步實現與全國357個城市公共交通乘車刷卡互通,一卡走遍京津冀乃至全國的出行模式基本形成。

  加快構建“四縱四橫一環”綜合運輸大通道

  北京市交通委表示,“十四五”時期,北京交通行業將以“四縱四橫一環”的綜合運輸大通道為基本骨架,加快推進區域交通網路化佈局、一體化服務、智慧化管理、綠色化發展、法制化保障、市場化經營。

  持續完善綜合交通網路化佈局。推進京雄高速、京港臺高鐵(豐雄商段)、雄安新區至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快線(R1線)建設,加強與雄安新區連接。加快M22平谷線、京唐京濱城際鐵路、京雄高速、G109新線高速、承平高速、廠通路等項目建設,推進城市副中心與主城區、北三縣交通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加快G109新線高速建設,提升東北、西部、西南方向高速公路通道輻射能力,疏解北京地區過境交通量。

  到“十四五”末期,京津冀“四縱四橫一環”的綜合運輸大通道基本建成,多節點、網路狀、全覆蓋的綜合交通網路形成,城際鐵路主骨架基本建成,公路網路基本完善,重點區域交通便捷可達,港口群、機場群運營服務和管理達到國際先進水準,樞紐功能優化提升,運輸服務一體便捷,協同發展機制健全完備,安全、便捷、高效、綠色、經濟的區域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基本建立。(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