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如果把“新發展格局”看作一盤棋

2022-10-21 08:47:00
來源:浙江宣傳微信公眾號
字號

  平時在下棋過程中,我們經常會遇到這種情況:當一方陷入困局時,似乎進退維谷、處處受制,但當他下出一步妙棋後,攻守頓時易位、局面頃刻大開,立馬變被動為主動,在全局中反而佔據優勢。

  發展如棋局。看清每一處落子的深意,方能運籌帷幄、進退裕如。構建新發展格局,就是激活我國發展棋局的絕妙一招,是保持我國長遠發展的制勝之策。

  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新發展格局是引發最多討論的話題之一。報告用整整一個章節的厚重篇幅,闡釋了“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品質發展”。此外,二十大新聞中心第一場記者招待會的主題也與新發展格局有關,可見其受關注度之高、意義之重大。

  一

  新發展格局不是新概念。可是對它的內涵和意義,很多人還不一定搞得明白,甚至可能多少存在一些誤解。

  什麼是新發展格局?就是生産、分配、流通和消費各個環節都更多依託國內市場,同時經濟運作必須深度對接國際分工體系,通過融入國際迴圈促進國內迴圈、以暢通國內迴圈支撐國際迴圈,更好地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來發展自己。

  簡單來説,就是要立足自身,把國內大迴圈這個“自轉”作為基礎和主體,把國際迴圈這個“公轉”作為延伸和補充,兩者相互依存、相互存進,以“自轉”推動“公轉”,構成一個優勢互補、有機統一的整體。

  構建新發展格局,是一子落而滿盤活的戰略之舉,其中的深意需要細細品讀。有人曾經用下棋中的“拔簧馬、擔竿炮、高頭車”來比喻構建新發展格局,筆者認為是很有借鑒意義的,不妨可以概括為:破局的“拔簧馬”、除險的“擔竿炮”、自立的“高頭車”。

  先説破局的“拔簧馬”。假如國家有段位,那麼新中國從“青銅”到“王者”的進階,簡直堪稱世間最精彩的逆襲。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加入世貿組織後,我們積極加入國際大迴圈,形成了“兩頭在外”的發展格局。當年,中國用一億條褲子才能換回一架飛機,而如今我們的C919大型客機已經飛出創新發展的新高度。同時,我們的人口和環境成本都在上升,要想向創新驅動轉型,就必須構建新發展格局。

  再説除險的“擔竿炮”。復盤近年來,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美國對我國産業和技術封鎖遏制逐步升級、層層加碼,有時一紙禁令就可以使得一個企業、一個行業陷入困境乃至“休克”。為了應對外部環境的不穩定性、不確定性,也必須構建新發展格局。

  最後説自立的“高頭車”。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經濟總量佔世界經濟的比重達18.5%,穩居世界第二位;2013年-2021年,我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平均貢獻率超過30%,居世界第一;同時我們體量大,14億多人口、4億多中等收入群體,怎麼看,都是全球最大和最有潛力的消費市場。

  可以説,構建新發展格局,是歷史邏輯和現實邏輯的必然選擇,對此,我們也底氣十足。

  二

  新發展格局是怎麼來的?對於這個,浙江幹部群眾有一定的發言權。

  浙江是習近平同志工作過的地方,他在浙江工作的1600多個日日夜夜,給我們留下了眾多寶貴財富。復盤浙江的實踐,可以説,“八八戰略”實施以來的發展歷程就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過程,從省域層面為全國新發展格局探索了路子、積累了經驗。

  早在2004年,習近平同志在“之江新語”中就引用了“地瓜理論”:地瓜的藤蔓向四面八方延伸,為的是汲取更多的陽光、雨露和養分,但它的塊莖始終是在根基部,藤蔓的延伸擴張最終為的是塊莖能長得更加粗壯碩大。

  如果把藤蔓的延伸隱喻為“跳出浙江發展浙江”的話,那麼,塊莖的堅固則代表著“立足浙江發展浙江”。浙江從一個資源小省發展成為經濟強省,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既立足浙江發展浙江、又跳出浙江發展浙江。浙江人敢闖敢試、敢為天下先,企業“不等、不看、不靠、不要”,在全球範圍內配置資源、開拓市場,形成了富有特色的“地瓜經濟”,這走的就是國內國際雙迴圈的路子。

  比如,40多年前的義烏從“雞毛換糖”做起,通過興商建市,發展國際貿易,以市場為核心來推動高端要素的集聚。現在已成為買全球、賣全球的“世界超市”。

  比如,我們發揮浙江經濟外向型程度高的突出特點,推進寧波港、舟山港合併實現跨越式發展。現在,寧波舟山港已是貨物吞吐量全球第一大港。

  比如,我們推進“騰籠換鳥、鳳凰涅槃”,鼓勵企業走出去,主動接軌上海,主動參與國際市場的競爭,實現從開放大省向深度融入全球經濟躍變,等等。

  因此,浙江廣大幹部群眾對這一概唸有著特殊的認識和感情。

  筆者注意到,在目前可查閱的公開文獻中,2020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七次會議上首次提出“新發展格局”這一重要概念。

  此前,據《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記載,習近平總書記就是在浙江考察時發現並感覺到,現在的形勢已經很不一樣了,大進大出的環境條件已經變化,必鬚根據新的形勢提出引領發展的新思路。於是,新發展格局的戰略謀劃得以浮出水面。

  三

  棋局如戰場,表面上波瀾不驚,實則處處是驚心動魄的博弈。主客場的切換、雙迴圈的底氣都在於自身實力。

  如果説,以前我們實力不夠,只能選擇“微笑曲線”最低端,做“世界工廠”,處於被動的“客場”,那麼接下來我們就要升級迭代到以利用我國龐大內需為主的“主場”模式。

  我們該如何不斷提升實力?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在各種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狂風暴雨、驚濤駭浪中,增強我們的生存力、競爭力、發展力、持續力。這為我們提供了寶貴啟示。

  面對美西方對我們的技術封鎖和制裁,要提升生存力,簡單來説就是要“活下去”,這裡關鍵是要解決好“卡脖子”問題。持續提升産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準,實現高水準自立自強,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保證在關係生死存亡的關鍵領域能做到內迴圈,才能夠做到獨立自主,而不受制於人。

  如今,群眾的需求不在於“有沒有”,而在於“好不好”。此時,在品質上發力尤為重要。努力實現更高水準的供需動態平衡,把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改革結合起來,不斷滿足人們對更加美好生活的嚮往,讓老百姓的生活芝麻開花節節高,幸福指數往上漲,這樣國內大迴圈的內生動力和可靠性才能增強。

  我國擁有龐大的人口基數和中等收入群體規模,市場是最稀缺的資源,也是我們的巨大優勢。該如何建立起擴大內需的有效制度,培育完整內需體系,在不斷提高生活品質的同時,源源不斷釋放內需潛力,也是值得久久為功、做深做透的一篇文章。

  當然,雙迴圈絕不意味著關起門來。這看似是常識,卻值得反覆強調。

  在二十大新聞中心第一場記者招待會上,就有外媒記者預設性地將“自給自足”當作中國經濟的一個目標。近兩年,這個對中國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典型誤讀在美西方輿論場像野草一樣滋長。

  美西方確實有一些人在開倒車。毫無疑問,我們不僅要堅持對外開放,還要實現更高水準的對外開放,提升國際迴圈品質和水準,不斷增強對全球要素資源的吸引力、在國際競技場上的競爭力、在全球資源配置中的推動力,用外迴圈提升內迴圈的效率和層次。

  中國經濟是一片大海,遭遇風浪當然不可避免,甚至還會有狂風暴雨。新發展格局,就是要把國內大迴圈暢通起來、壯大起來,努力煉就百毒不侵、金剛不壞之身,然後開啟“勇闖天涯”的沖浪模式,使我們這艘巨輪勇往直前。(浙江宣傳微信公眾號)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