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在70分鐘裏,感知中國外交的“為”與“不為”

2022-10-21 08:48: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中共二十大特寫)在70分鐘裏,感知中國外交的“為”與“不為”

  中新社北京10月20日電 題:在70分鐘裏,感知中國外交的“為”與“不為”

  中新社記者 黃鈺欽

  當今世界,百年變局與世紀疫情互相疊加,全球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期。此背景下,中國如何看世界,又如何與世界相處,其外交政策走向始終受到關注。

  中共二十大新聞中心20日舉辦記者招待會,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和中國外交部有關負責人與中外記者見面。通過這場70分鐘的記者招待會,對外清晰傳遞大國外交的“為”與“不為”。

  “中國的全球目標是什麼?”在問答伊始,來自鳳凰衛視的記者言簡意賅,問題直奔中國外交政策的宗旨和目標。

  對此,中國外交部黨委委員、副部長馬朝旭回應説:“中國外交政策的宗旨和目標非常明確,那就是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這一中國外交的鮮明宣示明確寫進中共二十大報告之中。它既成為百年變局加速演進時,世界第一大執政黨回應時代之問的答案之一,也為未來中國外交將在何處“有所作為”定下基調。

  當前,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開,“鬥爭”日益成為中國外交的高頻詞、關鍵詞。如何敢於鬥爭、善於鬥爭,在鬥爭中“有所為”,成為媒體關注的重點。

  “敢於鬥爭、善於鬥爭是中國外交的優良傳統和鮮明特點。”馬朝旭在答問中指出。他結合具體事例,向在場中外媒體一一講述中國外交為維護國家尊嚴和核心利益作出的努力。

  ——有力回擊佩洛西竄臺等倒行逆施,堅決反對任何“臺獨”行徑,堅決遏制外部勢力干涉,進一步鞏固一個中國的國際共識;

  ——堅定不移貫徹“一國兩制”方針,助力香港國安法生效實施,精準反制美西方無理制裁;

  ——以事實真相戳穿謊言,挫敗一些勢力“以疆制華”的政治圖謀;

  ……

  對於未來中國外交如何在鬥爭中“更有所為”,馬朝旭語氣堅定:“在新的征程上,中國外交將繼續發揚鬥爭精神,提高鬥爭本領,始終挺立在維護國家利益和民族尊嚴的最前線。”

  與此同時,中國外交將在何處“有所不為”在當日記者會上亦有清晰作答。

  “‘互不干涉內部事務’是各國政黨普遍共識和國際關係基本準則,是不同政黨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前提。”在回答中國共産黨如何處理“互不干涉內部事務”與“互學互鑒”時,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副部長沈蓓莉説道。

  一個大黨、一個大國對於國際關係民主化的態度,關乎國際公平正義。對此,沈蓓莉特別強調,選擇何種政治制度、何種發展道路,是各國政黨、各國人民自己的事。我們黨不會對其他國家政黨的內部事務指手畫腳,不會“輸出”中國模式、要求別的國家和政黨“複製”我們的做法。

  “同時,我們也堅決不接受那些居高臨下、頤指氣使的説教,決不照抄照搬別國的政治制度。”沈蓓莉進一步指出。言語間,也傳遞出中國外交“不為”的另一層深意。

  來自古巴的記者Ojeda Bello Istvan告訴中新社記者,中國共産黨和中國始終強調必須尊重所有國家構建自身完整的政治及經濟體系的權利,從不把自身的模式強加於別國,這一理念值得國際社會借鑒。

  當日記者招待會的絕大部分問題都與中國對外交往相關,而在最後一個問題裏,最近大熱的電影《萬里歸途》被現場記者提及。答問中,中國外交“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底色再次被聚焦。

  這一電影根據中國真實的撤僑事件改編,有記者以此為背景向馬朝旭提問:“您是一位資深的外交官,您和您的同事是如何踐行外交為民的呢?”

  在回答中,馬朝旭引用電影裏的話,“祖國不會放棄任何一位同胞,我們一定帶大家回家”,這正是外交為民的真實寫照。

  他説,海外同胞的“萬里歸途”,就是中國外交的萬里征途。外交為民永遠在路上。(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