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十年來,中西部農村中小學生吃得更好、長得更高

2022-10-16 16:54:00
來源:中國青年報
字號

  本報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劉昶榮)10月14日,中國疾控中心營養與健康所發佈了2012年以來的農村學生營養健康狀況監測情況。監測結果顯示,10年來,監測地區初中和小學男女生的平均身高和體重水準逐年升高。其中,13歲的男生平均身高和體重增量最多,達到7.5cm和6.6kg;女生則是12歲增量最多,身高和體重增量分別達到6.3cm和5.8kg,二者增度均高於同年齡段全國農村學生的平均水準。

  此次監測範圍覆蓋中西部22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産建設兵團的699個國家試點縣,監測時間為2012年至2020年。在監測對象上,每個監測縣抽取10%左右的小學和初中,每個年級抽1個班級的學生。監測縣、學校和學生保持相對固定,實施跟蹤監測。

  學生的生長遲緩率通常作為反映長期膳食營養攝入不足的主要指標。2021年監測數據顯示,從生長遲緩率看,監測地區6-15歲學生生長遲緩率為2.3%,比2012年下降了5.7個百分點。

  同時,監測地區初中和小學學生也存在超重、肥胖現象。2021年,監測地區這些學生的超重肥胖率為18.7%,與同期“中國0-18歲兒童營養與健康系統調查與應用”項目中的6-17歲中小學生平均超重肥胖率26.5%相比,低7.8個百分點。

  2012年5月,原衛生部辦公廳和教育部辦公廳聯合發佈《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營養健康狀況監測評估工作方案(試行)》,啟動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以下簡稱“營養改善計劃”)試點地區學生營養健康狀況的監測評估工作。

  近日,全國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領導小組辦公室會同中國疾控中心營養與健康所,對2012年以來的農村學生營養健康狀況監測情況進行了對比分析,並對營養改善計劃實施效果等開展了綜合評價。

  監測報告顯示,營養改善計劃實施10年來,農村學生營養狀況得到明顯改善,平均身高、體重逐步上升;同時,生長遲緩或貧血的兒童逐步減少。

  貧血是我國經濟欠發達地區中小學生常見的營養相關疾病。隨著營養改善計劃的逐步推進,農村中小學生貧血率總體呈下降的趨勢。2021年,監測地區學生貧血率為12.0%,比2012年下降了4.7個百分點。其中,西部地區學生貧血率的下降幅度達到6.0個百分點。

  在具體的營養攝入方面,2021年,監測地區32.8%的中小學生每天喝牛奶等奶製品,較2014年的13.8%有較大幅度增長;50.3%的中小學生吃畜禽魚等頻率達到每週5次以上;33.3%的中小學生每天吃3種及以上新鮮蔬菜;30.8%的中小學生可以做到每天吃水果。

[責任編輯:黃曉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