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長全:“三鏈協同”建好糧食安全産業帶
眼下,全國秋糧正由南到北陸續收穫。2020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中央農村工作會議首次提出“建設國家糧食安全産業帶”,2022年中央一號文件再次強調推進國家糧食安全産業帶建設。收穫時節,思考糧食安全産業帶建設更具現實意義。
近年來,我國以食品製造為代表的糧食産業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也出現與糧食主産區偏離的現象,並成為國家糧食安全面臨的一系列新舊疊加的矛盾與問題的重要原因。一是弱化了國家糧食安全的基礎,糧食增值收益不能留在糧食産區,農民與地方政府發展糧食生産的積極性受到制約。二是加劇了糧食供銷偏離問題,糧食安全對跨區糧食流通體系的依賴及斷鏈的潛在風險在上升。三是導致對傳統糧食生産激勵舉措的過度依賴,也使得糧食生産結構調整滯後於食物需求結構轉變,加劇了産需結構性錯配。四是制約糧食生産者分享糧食品質提升的收益,重量輕質的糧食生産導致“普通糧食過剩與高品質糧食短缺並存”問題。
國家糧食安全産業帶建設的核心是通過糧食産業鏈、價值鏈、供應鏈在糧食産區的集聚和協同發展,破解糧食安全面臨的系列矛盾和問題,實現對提升糧食安全保障能力戰略要求與充分發揮市場調節配置功能的統籌協調。從把握糧食安全主動權來説,通過“三鏈協同”實現糧食産業增值對農戶與農村的反哺,可以更好發揮糧食産業發展的激勵作用,鞏固糧食安全的微觀基礎;同時,糧食産業越發達、産業鏈越完整,抵禦風險、應對波動的能力就越強,我國對國際糧食市場的話語權也就越大。從發揮市場調節配置功能來説,“三鏈”在糧食産區協同發展有利於市場供需關係的有效傳導,形成面向需求的糧食生産激勵結構,可以進一步提高資源配置效率,避免傳統糧食生産激勵舉措因資源錯配而日益升高的政策成本。
國家糧食安全産業帶建設的關鍵是聚焦重點任務。應打造“三鏈協同”的現代化糧食産業體系,通過培育産業鏈促進糧食産品精深加工和多元化利用,通過培育價值鏈促進糧食産品增值,通過培育供應鏈實現産供銷更緊密銜接。要轉變思路,由過去單純地抓糧食生産轉向抓糧食産業發展和升級,更多發揮糧食産業的統籌、帶動作用。要聚焦目標區域,重點在糧食産業基礎好、流通運輸條件好的糧食生産功能區和主産區加快糧食産業鏈延伸與集聚,強化糧食産業供應鏈和價值鏈,培育現代化糧食産業園區。要強化利益反哺,既要把産業增值收益更多留在主産區,還要把糧食産業鏈主體留在主産區的縣城,讓農民更多分享糧食産業增值收益。
國家糧食安全産業帶建設的保障是精準施策。一是加強糧食産業的利益聯結機制。在産業鏈上,進一步發揮農民組織在糧食購銷與價格形成中的作用,以土地等要素為紐帶,通過股份合作等形式構建縱向一體化的産業鏈利益共同體。在空間上,綜合利用財稅、金融等手段鼓勵糧食加工業向主産區集聚。二是加強佈局規劃,以重點糧食品種産業鏈佈局為基礎,建設重點糧食安全産業帶。重點解決産業鏈下沉問題,破解縣域糧食産業發展用地瓶頸,提升收儲、流通等基礎設施。三是完善糧食安全産業帶與糧食主産區、糧食生産功能區政策協同,精準實施差別化政策。糧食産業帶要在保障糧食種植的基礎上,重點解決産業鏈延伸和産業化增值問題。
(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所産業經濟室主任、研究員 劉長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