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構建“以生為本”的“三全育人”新格局

2022-09-27 08:48:00
來源:光明日報
字號

  “95”瀘定地震發生後,暑假返鄉的西南大學研究生薛人銘,馬上報名參加了抗震救災青年突擊隊。青年突擊隊負責搬運救災物資、分發應急物品、搭建臨時帳篷,直到淩晨兩三點鐘才抽空打了個盹兒。早上五點多鐘,薛人銘又趕到安置點的“青青兒童樂園”,為受災孩子進行心理疏導。

  新學期“開學第一課”,薛人銘參加抗震救災成為“朋輩育人”的案例之一。“高校學生工作覆蓋思想、學習、生活、就業各方面。為做好新時代高校學生工作,近年來,學校探索學生工作系統融合創新,整體提升精心培養、精準管理、精細服務,構建完善‘以生為本’的‘三全育人’新格局。”西南大學黨委書記李旭鋒説,“朋輩育人”正是學校“新學工”為精準思政“供需貫通”推出的十項計劃之一。

  朋輩示範:點亮一盞燈,照亮一大片

  礪劍班是西南大學打造的國防教育示範團隊,主要由退役複學的大學生和志願參軍入伍的同學組成。他們平時除了專業學習,還會協助新生軍訓、組織鍛鍊、徵兵宣傳和入伍前集訓。“礪劍班很多人後來都投身國防事業,學校連續多年榮獲徵兵工作先進集體,也離不開他們的示範帶動作用。”西南大學黨委武裝部副部長武宇坤説。

  西南大學的“新學工”,探索全方位、全領域、全要素貫通人才培養治理、渠道、供需、平臺、隊伍、評價等六個環節,真正實現育人與育才融合統一。學校實施“隱性思想政治教育創新計劃”,成立黨員示範班,在學生園區、學生會和學生社團建立特設黨支部,大力培育榜樣示範團隊,讓學生黨員“亮身份、樹形象、作表率”“點亮一盞燈,照亮一大片”。

  學生女子國旗班成立12年來,堅持每週舉行升旗儀式;大學生理論宣講團,連續25年深入社會、鄉村、街道、廠礦,宣講黨的創新理論。還有創新創業示範團隊“星火班”、少數民族學生示範團隊“紅石榴成長社”……優秀個人和優秀團隊,隨時發揮著朋輩示範的榜樣帶動作用。

  除了發揮學生“全員育人”的主體作用,學校還針對思政專門力量不足、兼職隊伍不強、交融協同不暢等問題,建立“六位一體”培養體系,完善“新學工”五育並舉綜合評價,成立學生工作指導委員會,構建部門聯動、校院一體、家校共育、社會支援的現代治理體系,提升育人效力。

  “青+空間”:打造兩個課堂貫通的“一站式”學生自主管理平臺

  受疫情影響,工程技術學院的鹹志毅今年春節沒有回家。這個暑假,他又主動申請留校擔任“青+空間”的管理員。“上次在學校過年,就喜歡上了‘青+空間’。這次當管理員,既能勤工助學,又有時間‘充電’,何樂而不為?”鹹志毅説。

  西南大學將育人陣地向生活社區延伸,在每個學生園區都建立了綜合育人的服務平臺“青+空間”。“青+空間”有黨團活動室、學業服務站、研習沙龍室、心理服務站、生活服務坊和健身房,開設多個勤工助學崗位,由學生自我管理委員會自主管理運作,每週還會舉辦“輔導員園區面對面”“園區學霸説”“朋輩小課堂”“生活技能營”等活動,學生不出園區就能盡享“一站式”課餘學習生活。

  “確認過眼神,你是能光碟的人。”“別讓‘網’束縛你的自由,莫讓‘貸’剝奪你的青春。”這些從學生中徵集來的創意標語,變成年輕人喜聞樂見的桌牌、貼紙、墻畫、卡通等文創産品,隨處可見,潛移默化,潤物無聲。

  “新時代高校學生工作,不僅要融入日常生活,更要突破渠道壁壘,實現第一、第二課堂的深度融合、雙向迴圈。”據西南大學黨委副書記潘洵介紹,學校針對“兩個課堂”銜接不暢、融合不深等問題,完善了實踐育人體系和“第二課堂成績單”制度,精心培育“革命精神與紅色文化”等思政大課品牌。學校還按照“減平臺、加體驗、創精品、重育人”的思路,實施“智慧學工”和“網際網路+學工”融媒體思想引領計劃,形成了銜接課堂內外、校園內外的“大思政課”格局。

  榮耀青春:從“壯苗成長”到“花開世界”

  高校的新生軍訓,一般只有一個月。但在西南大學,新生軍訓要持續一個學年。學校將軍訓作為理想信念教育和行為習慣養成的重要載體,創新集中與分散軍訓等不同形式,融入安全知識學習、早操出勤鍛鍊、消防技能訓練和醫療自救互救技能培訓。從新生入校開始,到學年末再舉行軍訓大比武,真正做到全程實訓、全員實操、全面達標。

  體育特長“一生一項”、體育活動“一院一品”,“我當一天宿管員”“我當一天餐管員”“我當一天環衛員”……西南大學立足學生本位性和基礎性素養養成,將學生工作貫通從新生入學到畢業離校的人才培養全過程。從身心素質、意志品格、知識技能、情趣審美等各方面,讓年輕學生經受打磨歷練。

  “師兄師姐們太帥了,我要狂追這樣的星!”每年舉辦的“榮耀青春”優秀學生星光盛典,學習科研、創新創業、社會實踐、志願服務……各領域的優秀學子在聚光燈下分享成長故事,書記校長和青年學生一起“打CALL”追星。

  今年3月,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的學生,在勞動實踐課堂播撒了一些花草種子。6月份畢業生離校時,學院送上了精心製作的鮮花杯墊和書籤,還給這份特別的紀念取了一個詩意的名字:“花開世界”。意為:“在校園裏起步,在社會上綻放。”2022屆畢業生蘇航説,“這是最柔情最溫暖的畢業贈言。”

  (本報記者 張國聖 本報通訊員 于濤)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