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涼意漸濃!秋分節氣秋季版圖達鼎盛 初霜凍地圖看哪結露為霜

2022-09-23 08:26:00
來源:中國天氣網
字號

  今天(9月23日),我國迎來秋分節氣,此時晝短夜長、涼意漸濃,特別是夜晚,一夜涼過一夜。中國天氣網通過大數據盤點發現,秋分期間北方最低氣溫下滑迅猛,多地晝夜溫差超10℃,初霜凍範圍開始迅速蔓延,秋季版圖達鼎盛。

  秋分節氣黃淮江淮等地加快入秋 秋季版圖達鼎盛

  常年秋分節氣期間,我國大部進入秋天,秋季版圖達到鼎盛。華北至長江中下游沿線一帶秋高氣爽,東北等地初霜凍、寒露風開始冒頭,西南等地秋雨正當時,長江流域基本都是在秋分節氣完成夏秋的轉換。

  中國天氣網首席氣象分析師胡嘯介紹,常年秋分節氣開始時,我國秋季的前沿已跨過淮河,抵達安徽中部、江蘇中部、湖北中部一帶。隨著冷空氣增多,長江中下游地區氣溫在波動中逐步下滑,南京(9月25日)、合肥(9月26日)、武漢(9月29日)、重慶(9月28日)、長沙(9月28日)、南昌(10月6日)、杭州(9月30日)、上海(10月2日)等省會級大城市常年入秋的平均日期都集中在秋分時節。

  相比常年,今年我國大部地區入秋進程和常年大致相當,不過,東北地區前期受頻繁冷空氣影響,入秋時間較常年偏早了10天左右;北京、天津、石家莊則較常年偏晚一週左右。

  北方多地晝夜溫差超10℃ 銀川位列榜首

  “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常年秋分時節不僅是季節轉換的重要時期,也是冷空氣趨於頻繁的時候。秋分一到,南下的冷空氣與逐漸衰減的暖濕空氣相遇,會産生一次次的降水過程,氣溫也隨之下降,正所謂“一場秋雨一場寒”,寒涼感凸顯。

  胡嘯表示,北方晝夜溫差加大、氣溫逐日下降是秋分時節的一大氣候特點,尤其是最低氣溫下滑迅猛。數據顯示,秋分節氣期間,全國平均最高氣溫為20.8℃,最低氣溫9.1℃,溫差達11.7℃,其中全國平均最低氣溫首次跌至10℃以下。

  從中國天氣網推出的常年秋分節氣大城市晝夜溫差排行榜可以看出,上榜的均為北方城市,銀川位列第一,溫差達13℃;其次是瀋陽、呼和浩特、西寧、太原,溫差達12℃以上;哈爾濱、長春、蘭州、天津、北京等地也紛紛上榜,溫差超10℃。秋分時節北方晝夜溫差加大,早晚時段外出涼意顯現,需及時增加衣物謹防感冒。

  秋分初霜凍地圖出爐 這些地方霜凍迅速蔓延

  進入秋分節氣,伴隨降溫,北方的初霜凍範圍也迅速擴展蔓延。當夜間氣溫降至0℃以下,露水凝結為霜。從常年初霜凍地圖來看,黑龍江、吉林、新疆北部、內蒙古東北部、華北北部和東北中北部等地及寧夏、青海東部一帶海拔較高的地方,在此期間均出現初霜凍。進入10月,初霜凍範圍繼續南擴,京津冀等地也可見初霜凍。預計10月下旬,初霜凍線逐漸推進至淮河流域及秦嶺一線。

  秋分也被設為“中國農民豐收節”,此時正是秋收、秋耕和秋種的“三秋”生産期,除了初霜凍,華西秋雨、寒露風、大霧等也都可能會給農業等方面造成不利影響,這些天氣都需重點防範。

  秋分時節寒意漸濃 科學“秋凍”有講究

  我國古人將秋分分為三候:一候雷始收聲;二候蟄蟲坯戶;三候水始涸。説的是秋分時節雷聲逐漸終結,暑氣消退、秋寒開始;天氣變冷,蟄居的小蟲開始藏入穴中;天氣逐漸乾燥,水汽蒸發快,河流和湖泊的水量變少。

  遵循秋分時節的特點,防秋寒和秋燥是這個時候的養生要點。可以多食用一些甘潤生津和潤肺的新鮮果蔬,比如秋梨、百合等;還可以做一些慢跑、瑜伽等舒緩的運動項目來鍛鍊身體、抵禦秋寒。

  俗話説“春捂秋凍”,但“秋凍”也要講究科學。在剛進入秋季的地區,可以根據天氣變化,逐漸增加衣物,不要急於換上過厚的衣服,同時注意鍛鍊,適當鍛鍊有助於提高身體耐寒能力,增強免疫力。(文/劉珺 圖/任成英 數據支援/胡嘯)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