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江西贛州:日子越過越熱鬧 越過越幸福

2022-07-05 18:16:00
來源:人民網
字號

曾經雜草叢生的城市郊區蝶變為一座現代山水花園城市、數字化管理幫助果農告別傳統種植增加産業附加值、村裏的環境變好的同時老百姓的腰包也鼓起來了……為政之道,以順民心為要,以厚民生為本。與過去看病難、上學難相比,現如今贛州各地民生保障和社會福祉飛速發展,家家戶戶的日子越過越熱鬧,越過越幸福,當地群眾一步一個腳印,在小康之路上闊步向前。

以前一條道 現在都是路 

“以前跨過章江到這邊,就知道一條贛南大道。現在到處都是道路,一不小心就容易迷路了。”近日,贛州蓉江新區市民吳女士帶著孩子來到新世紀(十里花溪)公園遊玩時,對新區的變化頗為驚嘆。

五年來,新區城市面貌日新月異,新區“骨骼脈絡”日漸清晰。城市建成區達19.5平方公里,“一環五橫八縱”城市骨幹道路成環成網。十年未通的和諧大道通了,方便十萬師生群眾通行的飛揚大道通了,5.6公里長的濱江路與周邊景觀融為一體,群眾出行舒暢便利的同時,也點亮了新區的夜空。

為政之道,以順民心為要,以厚民生為本。蓉江新區始終堅持高品質建設返遷安置小區,拿出黃金地段,在小區周邊配套中小學校、幼兒園、商業綜合體、農貿市場等公共服務設施,構建“十五分鐘便民生活圈”。為加快破解新區學生“上學難”問題,新區陸續建成12所中小學(幼兒園),新增學位1.4萬餘個。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蓉江新區堅持“不在城市建公園、而在公園建城市”,按照“300米見綠、500米入園”的要求,規劃了“一廊五脈七星多園”的生態體系。五年累計投資47億元,建成公園綠地面積200萬平方米,藍綠空間佔比穩定在45%以上。一個曾經村落閒散、雜草叢生的城市郊區,正在蝶變為一座現代山水花園城市。

“短板一步步補齊,弱項逐漸成為強項,新區大力推進民生項目建設的熱度更旺,群眾得到的實惠越來越多。我們將保持發展耐心,以久久為功之勢,努力繪就著一幅高品質發展美好畫卷。”該區負責人説。

建立獨好碼 打造農産品“身份證” 

近日,走進會昌縣小密鄉蓮塘村吳承肖的百畝臍橙園,放眼望去一片蒼翠,滿園的臍橙長勢喜人。吳承肖説,今年3月,由縣裏國企出資在自家的臍橙園建成了京東農場,配套的谷語系統通過實時採集作物、農資等種植資訊,提供及時有效的生産策略,不僅可以提高臍橙的品質,還大大節省了種植成本。

“比如風向還有蟲情,還一個墑情監測,就是説現在要不要及時灌水了,是不是要施肥了,對臍橙品質的把控,都非常有用。”吳承肖説。

會昌縣硒資源富集,有富硒土壤面積128.12萬畝,是全國生態農業示範縣、國家農業標準化示範區。近年來,當地立足農業大縣資源稟賦優勢,建立“獨好碼”,打造農産品“身份證”,導入京東農場生産管理標準和谷語智慧化管控系統,建成資訊共用的農産品産供銷一體全程可視化溯源體系,對縣域特色農産品賦産品碼,提升農産品品牌價值。

通過數字化標準化的科學管理,會昌各類農産品市場份額也逐步擴大。目前,全縣有國家地理標誌産品4個、綠色食品認證30個、有機産品認證11個、持有富硒産品認證24個;建設大灣區“菜籃子”基地6個;綠色食品米粉出口量全國第一,貝貝小南瓜産量全省第一。

如今,數字鄉村建設,在會昌廣袤鄉村催生各類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農村一二三産呈現融合發展新局面。基礎設施極大改善,民生福祉不斷增進,打造“三地一城”、建設“獨好會昌”穩步推進,一幅“風景獨好”新畫卷正徐徐展開。

不敢想像能發展的這麼快 

方宅小院、白墻青瓦,綠草紅花相映。日前,走進江西省贛州市尋烏縣留車村,秩序井然,整潔宜人。

“十年前,不敢想像留車村能發展的這麼快。”説起村裏的變化,村支部書記鄺文鋒打開了話匣子。“這一切的變化,得益於蘇區振興發展的大好政策,特別是中宣部和深圳市龍崗區南嶺村的結對幫扶。”

産業結構單一、基礎設施薄弱……留車村存在眾多發展短板。2019年,中宣部在已經挂點幫扶兩個村莊的基礎上,再將留車村列為幫扶對象,並派出駐村第一書記。同時,協調深圳市南嶺村大力支援留車村保障貧困戶住房安全、飲水安全、産業發展及村基礎設施等方面建設。

“南嶺村與我們村結對,開展村支部合作共建,幫扶是全方位的。”鄺文鋒説,特別是援助500萬元建設留車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現在已成為村民的“打卡地”和精神家園。

乾淨敞亮的留車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配備了村民政務、文史館、農家書屋、鄉村影院、舞蹈室、健身室等多種功能的活動室。

環境好是起步,農民腰包鼓起來才是最關鍵的。留車村引導群眾多元發展種植,引進開辦企業,補齊産業發展鏈條。目前,全村發展種植臍橙500余畝,百香果種植400多畝,疏菜50多畝。2021年,留車更是實現集體經濟總收入27余萬元、經營性收入25萬元。

大項目才有大發展。在幫扶單位的“牽線搭橋”下,總投資7.56億元的金雞項目在留車村落地。目前,金雞産業項目一期已完成投資約4.28億元,養殖蛋雞80萬羽,日産蛋約30萬枚,主要銷往粵港澳大灣區市場。該項目全部建成後母雞數量將達300萬羽,帶動400多人就業。

村民學當新“市民”  産業進村拓富路 

“從沒想過能過上乾淨衛生、便利舒適的城市生活。”儘管搬到全南縣陂頭鎮易地搬遷安置小區已有3年多,63歲的劉六風仍感慨萬千。

三年前,他們家還住在陂頭鎮的一個小山村,擠在幾間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蓋的土坯房,漏雨還不保暖。“之前靠山吃山,一年掙不到幾個錢,交通也不方便,孩子上學也困難。”劉六風説。

2018年底,全南縣陂頭鎮將符合搬遷政策的104戶建檔立卡貧困戶397人,全部搬進了位於圩鎮西南側的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小區後,劉六風的生活開始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搬得出,還要穩得住、能致富。距離縣城22公里的雅溪,曾是當地有名的“空心村”。

“村民沒手藝,在外務工掙不到什麼錢,還帶來很多留守問題。”雅溪村黨支部書記陳海全説,近年來,全南縣大力發展旅遊産業,通過引進企業發展鄉村旅遊、土地整村流轉,將雅溪打造成“農”“旅”融合綜合體,讓村民家門口上班。

為打消群眾對未來發展的顧慮,景區一次性支付了20年的房屋租金,産權不變。此外,該村土地整村流轉,依託江西自然之星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種下了453畝的有機蔬菜。

産業蒸蒸日上,村民陸續返鄉。如今,雅溪古村景區帶動就業500余人,每人平均年增收20000元以上。

[責任編輯:符海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