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阿尼帕阿力馬洪:慈母仁心 愛家愛國

2022-07-05 18:15:00
來源:新華網
字號

  6月12日,阿尼帕阿力馬洪從新疆阿勒泰地區青河縣趕到烏魯木齊市,作為婦女代表參加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婦女第十二次代表大會。

  2009年,阿尼帕阿力馬洪當選為“新疆首屆十大傑出母親”,她和丈夫阿比包馬木特力(已去世)從1963年起含辛茹苦收養漢、回、維吾爾、哈薩克4個民族10個孤兒的事跡傳遍天山南北。此後,她又陸續獲 “中國扶貧開發人物”“全國道德模範”“全國十大社會公益之星”“國家級民族團結模範個人”“感動中國十大人物”等榮譽稱號。

  片瓦遮風雨,用愛撐起一個家

  83歲的阿尼帕胸前佩戴著國家授予的獎章,臉上留有歲月贈予的皺褶,目光慈祥、神情安寧。阿尼帕一齣現在會場,許多婦女代表都走向她,爭相與她合影,親切地叫一聲“阿尼帕媽媽”,她微笑著一一回應大家的問候。

  聽著阿尼帕講述過往的苦難生活,身邊的人都紅了眼眶。1939年,阿尼帕在蒙古國出生。13歲時,母親生了肺病,父親在外奔波,阿尼帕輟學在家照顧六個月大的妹妹。看到妹妹餓得哭鬧,小阿尼帕只能背著妹妹去撿些麥穗,回家後摻一些豌豆蒸熟、碾碎做成糊糊,一勺一勺喂給妹妹吃。

  17歲時,阿尼帕一家的回國申請獲得批准,他們從蒙古國遷回新疆阿勒泰地區青河縣定居。1957年,阿尼帕嫁給了小夥子阿比包馬木特力,兩人有了自己的小家。好景不長,阿尼帕的父母相繼病逝,當時最小的弟弟不滿1歲,照顧六個弟弟妹妹的重擔落在了阿尼帕肩上。丈夫阿比包的工資勉強維持一家九口人的生活,阿尼帕一邊照顧弟弟妹妹,一邊幹雜活補貼家用,經常春天挖野菜,秋天撿麥穗、拾馬鈴薯換成麵粉改善生活。

  年齡最大的弟弟不忍心看到阿尼帕如此辛苦,主動要求輟學回家幫助姐姐幹農活。沒機會去上學的阿尼帕深知讀書的重要性,寧願自己多幹些活,也要供所有她帶大的孩子讀書,她告訴弟弟:“我再苦,也要供你們上學,好好讀書以後才能過上好日子!”

  1963年,阿尼帕已經是2個孩子的母親。同年冬天,哈薩克族鄰居亞合甫夫婦去世,留下3個無人照看的孩子。阿尼帕對丈夫説:“咱們不能眼睜睜看著孩子沒人管!”於是他們收養了這3個孩子。

  1977年冬天,阿尼帕阿力馬洪的妹妹將渾身臟兮兮的回族女孩王淑珍領了回來,阿尼帕又收留了長滿頭癬的王淑珍,悉心照料。很快,小女孩便像其他女孩子一樣擁有滿頭青絲。幾年後,王淑珍的繼父病逝,阿尼帕又把小淑珍的兄妹接到家裏。就這樣,阿尼帕收養了來自不同民族的10個孤兒,加上自己生育的孩子,有了19個兒女。

  “青蟲不易捕,黃口無飽期”,為了養大這些孩子,阿尼帕的丈夫阿比包下了班就去打土塊賣錢,阿尼帕則在縣食品廠找了一份清洗羊下水的工作,每個月計件可以掙36元錢。她每天天不亮就起床,給孩子們做完飯後,就來到青格裏河畔,雙手浸在零下幾十度的冰冷河水裏清洗羊腸和羊肚。為了讓孩子們吃飽些,她馬不停蹄地洗完羊下水後,再山上砍柴……

  問及阿尼帕是否會偏袒一些孩子時,她回答:“他們都是我的孩子,都是我的血脈。”女兒王淑珍則講起一碗其他孩子不知道的奶茶,那時家裏條件不好,常常是吃了上頓沒下頓。一天下午,阿尼帕趁其他孩子不在家,把小淑珍拉到吃飯的桌子前,上面擺著一碗滿是奶皮的奶茶,小淑珍立刻要去找阿尼帕的親生女兒一起來喝,阿尼帕不讓她去:“你太瘦了,我想讓你長胖點!這是特意留給你的。”王淑珍眼裏閃著淚花説:“當時不理解媽媽為什麼不給親女兒吃,反而要給我這個養女,後來才明白她的偉大,她給我們的愛是跨越民族、血緣的。”

  慈母念遊子,有媽媽在就有家

  回憶那時的生活,阿尼帕説:“我沒覺得養這些孩子辛苦,看著他們慢慢長大,我覺得很幸福。”阿尼帕的女兒阿美拉也説:“我們這個家總比別人家的笑聲多。”

  孩子們長大後,所有母親都盼望著逢年過節孩子們回家團聚,阿尼帕也不例外。她的19個孩子中,年齡最小的迪麗拜爾也在4年前嫁到福海縣。兒女們各自成家立業,離開了家鄉,離開了媽媽的庇護,原來擁擠的房間逐漸空了下來。

  “媽媽很戀家,她説只要她還在家裏,我們什麼時候想回去都有個家。”阿美拉是留在青河縣工作的孩子之一,她笑著説,“上次弟弟們接她去阿勒泰住,她一聽説小妹妹最近有時間要回家看看,還沒住兩天就回來了。還買回來一大包襪子,哪個兒女回去就給上一雙。”

  阿美拉下班後去照顧阿尼帕時,常常看到阿尼帕翻出孩子們以前穿過的衣服,邊收拾邊念叨:“明天我要去給你們買裙子,小時候你們因為一條裙子吵架,現在有錢了,我要多給你們買幾條裙子。”為了能多看看在外打拼的兒女們,阿尼帕還讓阿美拉教她怎麼用智慧手機接打視頻電話,以便通過視頻看看孩子們有沒有吃飽穿暖……

  阿尼帕的小兒子阿兵告訴記者:“媽媽想孩子,孩子們也想媽媽。”留在青河縣的孩子離家近,一有時間總會回家照顧阿尼帕,離開家鄉的孩子也會隔三差五接她過去住上幾天。阿兵説:“説是我們接媽媽來照顧她,其實還是她照顧我們多一些。媽媽很關注我們的家庭情況、情緒變化。前段時間,哥哥因為孩子畢業了沒找到工作,心情不好,媽媽知道後就讓我們打電話安慰他。她對我們的關心無微不至,總能察覺我們需要什麼。”

  楷模行善事,大愛感染千萬家

  長年勞作使阿尼帕膝蓋受損,行動不便,但她仍堅持來烏魯木齊市參加這次婦女代表大會。“我非常關注婦女工作,因為婦女工作牽涉到千家萬戶,整個社會發展離不開我們婦女,這是我心頭上的大事,所以我一定要來。”問及她是否會參與下次婦代會時,耄耋之年的阿尼帕沒有絲毫猶豫,“只要我還能動,就一定來。”

  除了關注婦女事業的發展,兒女外出工作時,阿尼帕會自己在家看新聞,關注時事。新冠肺炎疫情剛出現,每個月領2700元退休工資的阿尼帕,主動去當地紅十字會捐款10000元。阿美拉説:“疫情發生後,媽媽一直通過電視關注這件事,一線抗疫的醫護人員,還有受病痛折磨的患者,都牽動著她的心。” 阿尼帕始終踐行著教育兒女的那句話,“我們做不了偉人,也做不了名人,但是我們可以做善良的人。”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阿尼帕沒有千萬間廣廈,只有一間不大的土塊房,卻在這間房子裏養大了19個孩子。2012年,新疆青河縣政府在阿尼帕家原有的宅基地上,建設了全疆首個以道德模範事跡為主題的教育基地,樓下用於阿尼帕及其家人居住,樓上設立阿尼帕事跡教育展館。

  阿勒泰地區婦聯主席巴合夏古麗馬力克説,阿尼帕常常向去展館參觀學習的人呼籲,自己過上好日子的同時,不要忘記伸出援助之手去幫助那些弱勢群體和貧困家庭。在阿勒泰人心裏,大家把阿尼帕當做楷模,非常尊重她,她的大愛精神感染著每一個人。

[責任編輯:羅凱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