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讀懂新飛躍】把黨的自我革命進行到底的哲學意蘊

2022-06-22 23:33:00
來源:光明網
字號

  中國共産黨的百年奮鬥史是一部氣勢蓬勃的自我革命史,也是一部不斷推進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偉大鬥爭史。《中共中央關於黨的百年奮鬥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指出,“勇於自我革命是中國共産黨區別於其他政黨的顯著標誌。自我革命精神是黨永葆青春活力的強大支撐。先進的馬克思主義政黨不是天生的,而是在不斷自我革命中淬煉而成的”。把黨的自我革命進行到底不僅是中國共産黨永葆先進性和純潔性的不二法寶,也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黨的建設具體實際相結合的客觀需要,更是建設長期執政的馬克思主義政黨的必然要求。從唯物史觀和辯證法的角度看,把黨的自我革命進行到底蘊含著深厚的哲學意蘊。

  一、蘊含著黨性與人民性相統一的價值論立場

  自我革命是中國共産黨的鮮明品格,是黨永葆先進性和純潔性的根本法寶,蘊含著黨性與人民性的價值論立場。黨性是其所代表的階級屬性的集中體現。政黨在長期的革命鬥爭中,經過具體實踐的錘鍊和不斷自我革新,高度集中發展和凝結著一定階級的本性特質而形成了黨性。政黨一般會要求其成員不斷增強黨性,使政黨的政治目標得以實現,價值立場不斷秉承。作為馬克思主義無産階級政黨的中國共産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其所固有的明顯區別於其他政黨的特性,構成了自己的黨性。正如列寧曾強調,“正因為我們要維護黨性原則,從而維護廣大群眾的利益,使他們擺脫各種資産階級的影響,使階級界限非常明確,——正因為如此,我們必須注意力求使黨性不僅僅停留在口頭上,而能見諸行動”。

  人民性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本質特徵。人民性是中國共産黨的最本質的特徵,也是中國共産黨整個理論和實踐價值的旨歸。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是中國共産黨的優良作風,是中國共産黨人民性的集中體現。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黨來自於人民,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興,必須始終與人民心心相印、與人民同甘共苦、與人民團結奮鬥。中國共産黨要永葆先進性和純潔性,必須始終堅持人民性這一根本政治和價值立場。

  從目的上看,把黨的自我革命進行到底,就是要通過不斷推進黨的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始終牢記中國共産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始終堅持黨性和人民性的一致性,始終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從而永葆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而馬克思主義政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內在地要求必須將自我革命進行到底,這也是由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和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立場所決定的。對共産黨人來説,不僅要經常打掃“灰塵”,避免“灰塵污物”蒙蔽初心,腐蝕黨性,削弱人民性;更要以刀刃向內、刮骨療毒的自我革命決心,整治頑瘴痼疾,糾正自身錯誤,自我純潔凈化,永葆先進性和純潔性,堅持黨性和人民性的價值旨歸。正是在這個意義上説,把黨的自我革命進行到底,內在蘊含著黨性與人民性的價值論立場。

  二、蘊含著能動性與客觀性相統一的認識論自覺

  自我革命是中國共産黨認識自身、把握自身,始終保持先進性和純潔性,從而達到認識世界、改造世界、引領社會革命的實踐目的,內在蘊含著能動性與客觀性相統一的認識論自覺。由此,把黨的自我革命進行到底是中國共産黨引領和推進社會革命、領導人民群眾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進程中,自覺改造自身主觀世界並達致改造客觀世界目的的實踐活動,展現的是中國共産黨恪守黨性與人民性相一致的價值立場和使命追求。

  馬克思主義認為,認識從實踐中産生,隨實踐發展,認識的根本目的是為了實踐,認識的真理性也只有在實踐中才能得到檢驗和證明。認識的過程是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再由理性認識、理性改造主觀世界到能動地改造客觀世界的辯證過程。毛澤東在《實踐論》中明確指出,“從感性認識而能動地發展到理性認識,又從理性認識而能動地指導革命實踐,改造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同時強調,“無産階級和革命人民改造世界的鬥爭,包括實現下述的任務:改造客觀世界,也改造自己的主觀世界——改造自己的認識能力,改造主觀世界同客觀世界的關係。”因此,在辯證唯物論那裏,改造客觀世界與改造主觀世界是辯證統一的,也是相互要求和轉化促進的。

  黨的自我革命實踐深刻把握了辯證唯物論的改造客觀世界與改造主觀世界辯證統一的認識論原則,這也是中國共産黨引領和推進社會革命的必然要求,從而在推進偉大社會革命的客觀實踐過程中不斷改造自身主觀世界,以保持自身主觀世界始終符合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根本要求。中國共産黨百年奮鬥歷程中,曾出現偏離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客觀實際的思想意識及其現實行動。但正是我們始終秉持著自我革命的認識論自覺,才及時糾正了黨內的修正主義、教條主義、官僚主義、形式主義等各種錯誤傾向,彰顯了我們黨高度自覺的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革命精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在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和唯物辯證法的指導下,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始終堅持把黨的自我革命進行到底,既展現了我們黨尊重歷史發展的客觀規律性,又凸顯了高度自覺的主觀能動性,帶領中國人民跳出治亂興衰的歷史週期率,破解自身發展和長期執政的時代課題。

  三、蘊含著守正性與創新性相統一的方法論原則

  “常制不可以待變化,一途不可以應無方,刻船不可以索遺劍。”首先,黨的自我革命展現著一種革故鼎新、勇於改革的創新精神。沒有創新,就沒有進步,沒有變革就沒有發展,不破不立,不變不通。其次,黨的自我革命,同時又蘊含著謹守規律與本質、遵循原則與底線的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證法的守正要求。無論是一個政黨還是一個國家,如果不結合自身實際,不遵循客觀規律,不堅守正確思想和道路,那麼歪曲的思想、錯誤的道路必將帶來失敗與衰落。中國共産黨就是在這樣的清醒思維下,一直秉持守正與創新相統一的方法論原則,堅持把黨的自我革命進行到底。

  把黨的自我革命進行到底,必須堅持守正與創新相統一的方法論原則。守正是創新的前提、原則和基礎,創新是守正的目的、手段和策略,二者不可偏廢或顛倒。中國共産黨歷經百年走到今天,帶領中國人民戰勝無數困難、創造無數奇跡、形成歷史偉業的一條重要原因,就是在不斷推進自我革命的過程中,堅持守正與創新的辯證統一。在黨以偉大自我革命引領偉大社會革命的新征程上,我們更需要把握好守正與創新的辯證關係,在革故鼎新、與時俱進的同時,必須堅守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正道,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黨作為百年大黨,如何永葆先進性和純潔性、永葆青春活力,如何永遠得到人民擁護和支援,如何實現長期執政,是我們必須回答好、解決好的一個根本性問題。回顧走過的路,中國共産黨正是始終保持了自我革命精神,保持了承認並改正錯誤的勇氣,一次次拿起手術刀來革除自身的病症,一次次靠自己解決了自身問題。正是靠這種極強的自我修復和自我革命的能力,才保持了黨越挫越堅、越戰越勇、長盛不衰的偉大力量。這也是黨自信自強、守正創新的深刻體現。

  四、蘊含著經典性與超越性相統一的實踐論歸宿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提出黨要管黨、全面從嚴治黨的黨建戰略決策,緊緊圍繞建設什麼樣的長期執政的馬克思主義政黨、怎樣建設長期執政的馬克思主義政黨這個時代課題,既進一步傳承弘揚又建設性昇華和超越了馬克思恩格斯經典建黨學説關於共産黨執政及黨的建設等規律和實踐的認識,以自我革命為核心範式的新時代黨的建設理論和實踐呈現嶄新面貌。由此,可以看出新時代中國化馬克思主義黨建理論重大命題,蘊含著經典性與超越性相統一的實踐論歸宿。

  新時代中國化馬克思主義黨建思想與馬克思恩格斯建黨學説,既一脈相承、精髓相通,又與時俱進、凝練昇華。比如,在“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的馬克思主義建黨重大原則上,馬克思恩格斯特別強調“權威”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他們認為“巴黎公社遭到滅亡,就是由於缺乏集中和權威。”列寧特別強調確立黨的領袖體制對維護黨中央權威的重要性,認為維護黨中央權威,首先就是要維護黨的領袖權威。他指出“造就一批有經驗、有極高威望的黨的領袖是一件長期的艱難的事情。但是做不到這一點,無産階級專政、無産階級的意志統一就只能是一句空話。”新時代以來,習近平總書記著眼于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把講政治提到一個新的歷史高度。強調必須自覺增強“四個意識”、做到“兩個維護”、忠誠“兩個確立”等黨內最高政治原則和政治規矩,確保黨中央一錘定音、定於一尊的權威,等等。這正是對馬克思主義經典建黨學説的傳承,又是實踐性深化和提升。又如,在“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的建黨實踐要求上,1859年,馬克思在給恩格斯的信中強調“我們現在必須要絕對的保持黨的純潔性和紀律,否則將一事無成。”列寧説,“寧要好梨一個,不要爛梨一筐。”“徒有其名的黨員,就是白給,我們也不要。”正是在傳承經典建黨學説的基礎上,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同場合,提出了諸多關於堅持全面從嚴治黨,以自我革命的政治勇氣,永葆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的重要論述,極大地豐富和深化了馬克思主義建黨學説。也正是在這些重要思想論述的指導下,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總攬全局、協調各方,以上率下、層層推進,全面加強黨的建設實踐,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黨的建設實踐成效顯著,充分體現了新時代黨的建設經典性與超越性相統一的實踐論歸宿。

  【本文係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黨的建設學科研究方法論研究》(編號:21BDJ013)的階段性成果。】

[責任編輯:竇謝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