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復蘇向好 拔節起勢——乘勢而上合力破解“三重壓力”穩經濟大盤

2022-06-20 12:37:00
來源:經濟參考報
字號

  進入6月,伴隨氣溫升高的還有中國經濟的熱度。

  工業生産由降轉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降幅收窄,外貿進出口增長明顯加快,金融數據超預期……近日相繼出爐的一系列數據顯示,中國經濟力破疫情衝擊,正在恢復向好。

  就在一兩個月前,疫情等超預期因素的陰雲還在籠罩著中國經濟。站在決定全年經濟走勢的關鍵節點,面對“三重壓力”疊加“超預期變化”的複雜局面,“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黨中央審時度勢,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全國上下,形成一股合力——打好動態清零硬仗,推動經濟快速恢復重振。

  風物長宜放眼量。疫情帶來的短期困難不改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隨著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以及所有穩經濟政策舉措加快落地見效,億萬市場主體將重振信心,中國經濟將繼續積蓄復蘇力量,拔節起勢,向著更遠大更光明的前景前行。

  觀勢謀局

  推動復蘇力量不斷積蓄

  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由-2.9%提升至0.7%;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降幅收窄4.4個百分點;

  貨物進出口總額增速加快9.5個百分點;

  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下降0.2個百分點……

  5月經濟數據顯示,和上月相比,我國經濟主要指標(同比)邊際改善,呈現恢復向好勢頭。

  從5月超預期的金融數據,到前5月增近兩成的吸收外資數據,再到物流業景氣指數、PMI指數、中小企業信心指數……一系列數據都在顯示,我國經濟逐步克服疫情不利影響,迴圈逐漸暢通,弱化的市場預期正在得到扭轉。

  “經濟運作的積極變化有所增多,主要指標多數出現改善,部分受疫情衝擊較大的地區,經濟出現了反彈。”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付淩暉説。

  年中臨近,當前正處於決定全年經濟走勢的關鍵節點。“中國經濟釋放恢復信號。”路透社如此評價5月份中國經濟表現。

  這樣的成績來之不易。

  3月份尤其是4月份以來,受到疫情衝擊等超預期因素影響,經濟下行的壓力進一步加大,部分經濟指標轉弱,交通運輸、消費、旅遊等數據均出現大幅度下滑。中國經濟再度迎來新的考驗。

  越是困難時刻,越考驗定力和決心。面對各種複雜因素,做好自己的事,就是不確定中注入的最確定因素。

  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黨中央提出明確要求。“最大程度保護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最大限度減少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

  一方面,毫不動搖堅持“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總策略和“動態清零”總方針;根據病毒變異和傳播的新特點,不斷調整和優化疫情防控舉措。另一方面,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精準識變、科學應變,把穩增長放在更突出位置,抓緊謀劃增量政策工具。

  察形辨勢、舉旗定向——從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到國務院常務會議,再到穩增長穩市場主體保就業座談會等,高層會議密集研判經濟形勢,正視“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大”問題,強調“把穩增長放在更突出位置”,釋放全力穩住經濟基本盤的強信號。

  保持定力、積極應對——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積極應對超預期變化,進一步打通産業鏈供應鏈堵點,推動復工復産、穩産達産;減稅退稅、減租、緩繳稅費等所有紓困政策及時出臺落地,幫助市場主體渡過難關;因地制宜挖掘政策潛力,在擴投資、促消費、穩外貿等方面接連推出一批務實舉措,驅動經濟運作平穩不失速。

  6月16日,國資央企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專題部署視頻會召開,要求今年國資國企招收高校畢業生人數在去年基礎上有更大的增幅。

  會議指出,各中央企業、地方國資委要進一步挖掘崗位潛力,把當前用人所需與超前儲備人才結合起來,創造更多就業崗位,原創技術策源地企業、現代産業鏈鏈長企業,要帶動創新聯合體、上下游企業創造更多就業崗位。要統籌做好線上線下招聘工作,在落實去年秋招、今年春招的基礎上,儘快集中啟動夏季招聘,集中崗位資源、集中發佈資訊、集中線上招聘,形成國資央企促就業的良好氛圍。

  《經濟參考報》記者注意到,近期多家央企也紛紛出臺多項舉措發力穩經濟大盤。例如,國家電網對外發佈八項措施助力穩定經濟大盤,其中2022年電網投資5000億元以上,達到歷史最高水準,預計帶動社會投資超過1萬億元。中國華電聚焦市場主體實際困難,通過“退、免、緩、保”等多種方式,精準發力,紓困解難。

  國有企業高品質發展離不開國企改革的不斷深化。今年是國企改革三年行動的收官之年。按照部署安排,今年上半年要完成國企改革三年行動主體任務,黨的二十大之前基本完成各項任務,年底前實現全面高品質收官。

  本次集中督導中,國務院國資委相關領導都提到,要持續深入推進國企改革,抓好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收官,抓好重大改革成果落實,深化世界一流企業建設,確保各項任務如期高品質完成。

[責任編輯:黃曉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