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大國“糧”策】無錫宜興:會種田到“慧”種田,“智慧農業”讓田間管理觸手可及

2022-06-20 12:27:00
來源:無錫日報
字號

  遠看,寬闊的田野上插秧機在“突突突”地快速作業;近看,插秧機駕駛座上竟無人操作。6月13日,宜興市丁蜀鎮的蓮花蕩農場裏,無人插秧作業完成“首秀”。高效率、高品質的作業得到了種植大戶的一致認可。據了解,蓮花蕩農場是宜興建設的首家數字農場,通過物聯網、北斗等技術的加持,農場不僅可實現糧食生産無人化,還將助力智慧農業升級,實現農文旅有機融合。

  蓮花蕩農場佔地面積近5000畝。從生態化種植到智慧化種植,再到無人化種植,蓮花蕩農場上演了一場觸摸未來的科技之變。多年前,蓮花蕩還是成片的魚塘、連排的豬舍,臟亂不堪。粗放的農業發展模式既受到價格、成本的雙重擠壓,又面臨資源環境的約束。在轉變農業發展方式過程中,丁蜀不僅恢復農場的環境,還率先啟動了農業物聯網小鎮建設。經過兩年多的嘗試,在蓮花蕩農場核心區域約200畝的空間內,農戶已實現“遠端種地”,物聯網技術讓田間管理“觸手可及”。

  不久前,丁蜀鎮啟動了農業物聯網小鎮二期項目建設。期間,該鎮與當地的一家物聯網科技企業開展合作,對區域內6家農場的20多臺拖拉機、10多臺插秧機等進行“農機作業資訊監測終端”安裝,使傳統農機智慧化升級,有了農機北斗感測器、耕深監測、定位天線、機具識別卡等資訊監測終端的加持,傳統農機便擁有了“智慧大腦”,數字化的農業生産場景從單一的田間管理延伸到“耕、種、管、收”多個環節,農民種地節約了大量勞動力,大幅提高了農業生産效率。

  當天早晨,一車車的秧苗早早運到了田間地頭。四台無人駕駛插秧機滿載著秧苗“整裝待發”。幾位技術員手持設備,為插秧機設置好行駛線路。“開機”,一聲令下,四台無人駕駛插秧機便齊刷刷自動作業,向遠處行駛。15分鐘,便完成了50畝地的插秧工作。一旁的種植大戶袁美軍很是興奮,他告訴記者,無人駕駛插秧作業,不僅省時省力,插到田間的秧苗更為整齊。

  田間作業進展如何、品質如何?北斗系統幫忙把關。通過數字化管理平臺,農戶在手機APP上可清晰地看到當天農機耕作的軌跡、作業範圍。更為重要的是,耕作數據能夠實現歷史查詢和實時可視化。農機是否按照標準進行耕種、插秧等,哪塊地作業不合格,北斗農機作業資訊監測平臺自動判別並生成數據,將作業資訊反饋給農戶。

  據了解,今年,蓮花蕩農場還入選“全省首批農業生産全程機械化智慧化典型基地(園區)”,並通過“糧食生産無人化農場”的評價。下階段,農場還將深化數字化場景應用,建設數字運營中心,以農場為核心,帶動周邊農戶數字化轉型。除此以外,結合蓮花蕩農業特色旅遊觀光特色,打造“智慧農業、觀光農業、科普農業”相結合的農業知識科教示範景區,進一步放大數字農場價值。(蔣夢蝶)

[責任編輯:黃曉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