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疫情孤兒”凸顯美漠視人權惡果

2022-05-24 16:31:00
來源:經濟日報
字號

  對於因新冠肺炎疫情而失去父母的兒童來説,其痛苦永遠無法結束。英國帝國理工學院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今年4月初,美國有近25萬名兒童因疫情失去主要或次要監護人。面對本世紀最大規模的孤兒事件,美國政府行動遲緩,沒有為這一群體提供長期生存所需的資金和撫養安排。隨著美國疫情的持續,“疫情孤兒”的數量還在不斷攀升。這正是美國政府漠視人權造成的惡果。

  疫情發生後,美國政府未能引導社會對病毒的危害性給予足夠重視,在防疫工作方面陷入前後不一、執行不力的境地。一些美國政客以政治干預科學,為私利蠱惑民意,導致大量美國民眾承受喪親之痛,也導致美國出現“疫情孤兒”的悲劇。

  兒童處於人生成長的關鍵階段,幼年成為孤兒,不僅僅是一時的人間慘劇,而且造成的心理創傷更會影響終生。據皮尤研究中心調查,“疫情孤兒”患上焦慮、壓抑、創傷和情緒低沉等心理疾病的現象呈上升趨勢。因此,“疫情孤兒”群體十分需要來自社會各界的關心與幫助。然而,美國政府對於“疫情孤兒”一直缺乏有針對性的救助措施,招致各界廣泛批評。有報道顯示,由於美國政府對“疫情孤兒”十分漠視,使得這一群體的未來令人擔憂。由專家學者發起的非營利組織“新冠合作社”去年曾給美國政府寫公開信,呼籲採取行動救助“疫情孤兒”,迄今仍未有回音。

  “疫情孤兒”悲劇不但折射出美國抗疫不力,也凸顯出美國社會不公。根深蒂固的種族主義和不平等讓少數族裔兒童更容易遭遇侵害和創傷。

  面對兇猛的疫情,美國政府沒能給民眾提供平等且有力的保護,民眾防疫能力的高低往往取決於個人所擁有的社會資源。在這種情況下,社會資源較為匱乏的少數族裔群體更容易成為疫情受害者,少數族裔兒童更容易淪為“疫情孤兒”。美國學者研究發現,少數族裔人口占美國總人口的39%,“疫情孤兒”中少數族裔兒童卻佔65%。在美國,拉丁裔、非洲裔和原住民兒童成為“疫情孤兒”的可能性分別是白人兒童的1.8倍、2.4倍和4.5倍。

  “疫情孤兒”經歷的悲傷,依然喚不醒那些沉溺于扮演“人權教師爺”的美國政客。如果政客們繼續頂著一張“美式人權”的偽善面孔,習慣性對他國指指點點,而對本國人權問題“選擇性失明”,“疫情孤兒”的悲劇還將繼續上演。

[責任編輯:陳佳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