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中越邊境廣西友誼關:從小通道到國際陸路大動脈

2022-05-17 15:23: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老區新貌】 中越邊境廣西友誼關:從小通道到國際陸路大動脈

  中新網廣西憑祥5月16日電(楊陳 鄧敏 冉景航)90多年前的“中國南大門”廣西憑祥曾是左江革命根據地老區的核心區域。近年來,依靠良好的區位優勢和政策優勢,老區舊貌換新顏,憑祥的口岸經濟紅紅火火,邊民收入不斷增加。歷經近一個世紀的發展變遷,如今轄區的友誼關口岸已是中國通往越南及東盟的最便捷的陸路口岸,也是西部陸海新通道的重要節點,闖出了一條邊疆高品質發展新路。

  瞄準資訊化“秒速”通關

  “以前我們日平均申報票數僅十余票,現在經單一窗口申報後海關係統自主審核,無異常報關單直接簽章放行,貨物申報實現‘秒’速度。”廣西元霖國際物流有限公司經理黎曉琴完成出口至越南的電子産品申報工作後如是説。

  這樣的變化始於2012年。彼時海關全面推廣實施無紙化通關改革,實現了運用資訊化技術將企業申報報關單及隨附單證資訊電子化,並對電子數據進行無紙審核、驗放處置。友誼關口岸也開啟無紙化作業時代,口岸日申報單量翻番。

  與此同時,友誼關口岸旅檢樓也轉變為以自助通道為主,海關行李物品查驗設備升級,查驗效率和準確率迅速提升。自2012年開始,該口岸旅客年通關量逐年增長,至2019年已增加了一倍。

  流程優化再造一個友誼關

  由於受友誼關口岸狹長地理環境的影響,曾經的友誼關口岸作業區域面積小,中越兩國車輛需要在監管作業場所進行貨物接駁,車輛堵塞和貨物滯留現象嚴重。

  2012年至2021年,海關不斷推動地方政府、場站業主升級改造口岸基礎設施,特別是2019年以來,推動新建成左輔山二橋,卡口由3進3齣變成6進6齣;新建查驗車位增至77個,新建設卡3;接入電子地磅、車牌識別等,智慧化裝備和配套資訊系統連續投入使用,口岸智慧化水準和通行能力大幅度提升,日均進出口車輛達到了800余輛次。

  此外,友誼關海關還率先在南寧關區推出了進出口“提前申報、卡口驗放”改革,車輛通關時間大幅壓縮。數據顯示,改革後每天進境憑祥綜合保稅區車輛數從以前的700、800輛提升到最多1600輛左右,相當於“再造了”一個友誼關口岸。

  因“疫”制宜保通關

  友誼關口岸(含浦寨、弄堯互市通道)是進口東盟水果的主要通道。2020年疫情暴發後,友誼關海關創新實施邊民互市貿易進境越南水果“分層查驗”改革,將不同的越南水果種類劃分為不同的風險等級,使單票貨物查驗時長從原來平均半小時左右縮短到十多分鐘,查驗效率提高了36.3%,進境水果的通關時間大幅度縮短。

  “憑祥進境的水果,進入市場的早晚對價格有較大影響,‘分層查驗’改革為水果進口商節省了更多時間,贏得了更多商機。”憑祥市國際水果商會會長湯成偉説。

  2022年以來境外疫情形勢愈發嚴峻,為進一步降低境外疫情輸入風險,保障口岸通關暢通,友誼關海關探索實施“甩挂”非接觸式貨物交接模式,保障了口岸的正常通行,每天的通關量由疫情嚴重時的幾十輛增長到目前的400多輛,通行能力逐漸恢復,實現了有效防控疫情和提高口岸通關效率的雙贏,確保了友誼關口岸通關順暢。

  通道經濟變口岸經濟

  “打開門就是越南,走兩步就進東盟”是友誼關口岸的真實寫照。近年來,隨著各項政策的落地,憑祥市吸引了眾多企業入駐,逐漸從通道經濟轉變為口岸經濟。

  廣西鹽津舖子有限責任公司是一家專門生産休閒食品的加工企業,2018年入駐憑祥,利用互市落地加工的政策逐步發展壯大。投産僅一年,年産值便達到5300萬元(人民幣,下同)。

  鹽津舖子經理黃世忠告訴記者,“疫情期間,海關等部門對公司原料通關、生産經營、品質安全等進行指導,幫助其解決了很多實際困難,為企業節省了原料成本、人力成本。”

  在廣西鹽津舖子的帶動下,截止目前憑祥市備案落地加工企業已達18家,涉及水果、中藥材、水産品、涼粉草加工等多個行業。2021年特色産品加工産業規模以上産值達25.11億元。

  與此同時,三諾數字科技有限公司、臺灣良維電子等6家電子加工行業龍頭企業也相繼落戶憑祥,當地電子資訊製造業集群初步成型。

  通過多年發展,如今的友誼關口岸再也不是昔日的小通道,已成為疫情形勢下中國唯一全年保持通關的陸路口岸,中國—東盟産業鏈銜接、供應鏈暢通的穩定器。2021年友誼關海關監管進出口貿易貨值3026.7億元,同比增長21.3%。(完)

[責任編輯:黃曉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