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以文化自覺與自信引領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2022-05-13 15:04:00
來源:中國吉林網
字號

  “我們從哪來?我們走向何方?中國到了今天,我無時無刻不提醒自己,要有這樣一種歷史感……”“如果沒有中華五千年文明,哪有什麼中國特色”。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以堅定的文化自覺與自信,引領中國人民邁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路。

  文化是民族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力量。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社會主義文化建設,以高度的歷史自信和深沉的文化自覺,讓中華文化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優良傳統在新時代煥發出新的光芒,激蕩起雄渾豪邁的中國精神、澎湃昂揚的中國力量。  

  堅持守正創新,引領文化建設方向。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5000多年文明發展中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黨和人民偉大鬥爭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積澱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這一論斷為新時代文化建設指明瞭方向。在文化建設實踐中,更加注重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營養,堅定文化自信,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更好地構築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大力保護傳統文化、發展文化産業、繁榮文化事業,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引領時代風尚,始終把社會責任放在首位,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其高遠志向、良好品德、高尚情操引領風尚,做真善美的追求者和傳播者。

  著眼文化惠民,滿足群眾精神文化需求。黨的十八大以來,各地積極對接人民群眾日益高漲的對更豐富、高品位文化生活的需要,從“政府端菜”轉變為“群眾點菜”,從傳統的圖書館、文化站到“城市書房”“農家書屋”“文化驛站”,從單項供給到“線上線下”服務,圍繞文化惠民推行了一系列服務創新,促進了公共文化服務覆蓋面不斷拓展,服務品質效益不斷提高,親和力、吸引力、美譽度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更為豐富充實,文化獲得感大幅度提升。

  強化道德育人,不斷提高社會文明程度。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要把文化建設放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文化建設,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思想和要求,肩負起“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使命任務,堅持立德樹人、以文化人,倡導知行合一、潤物細無聲,發揮榜樣力量,廣泛開展先進模範學習宣傳活動,抓住青少年這個特殊群體,引導他們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通過各種途徑、方式,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日常化、生活化、具體化、形象化,使其家喻戶曉、深入人心,引導全體人民自覺踐行,不斷提高思想覺悟、道德水準、文明素養。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就沒有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今天的中國,已經成為全球第一生産大國和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理論體系和文化模式,在推動與世界文明的交流互鑒、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不斷提升中華文化影響力,貢獻中國智慧。(久泰平)

[責任編輯:黃曉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