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為人民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糧

2022-05-12 09:29:0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字號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豐富群眾性文化活動”“要推動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堅持政府主導、社會參與、重心下移、共建共用,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提高基本公共文化服務的覆蓋面和適用性”。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國覆蓋城鄉、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加快構建,努力讓人民享有更加充實、更為豐富、更高品質的精神文化生活。

  ——人民基本文化權益的保障更加有力。

  公共文化服務是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人民基本文化權益的主要途徑。從頒布實施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公共圖書館法、博物館條例等法律法規,到制定出臺國家基本公共服務標準,再到穩步推進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建設……人民基本文化權益的保障更加有力。

  遍佈城鄉的公共文化服務設施網,不斷滿足著廣大群眾對高效、便捷文化生活的嚮往。據初步統計,截至2021年底,全國共有公共圖書館3217個、博物館3671個、文化館3317個。所有的公共圖書館、文化館、文化站、美術館已經實行了免費開放,實現了“無障礙、零門檻”。

  ——農村公共文化服務的供給更加充足。

  在內蒙古大草原,烏蘭牧騎隊員以天為幕布,以地為舞臺,迎風雪、冒寒暑,為廣大農牧民送去了歡樂和文明,傳遞了黨的聲音和關懷。

  在湖南長沙市,老百姓不用出村,全市的圖書都能通借通還,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免費的文化藝術培訓。

  放眼全國各地,“送戲下鄉”讓老百姓在田間地頭一樣能看到好戲;農村電影放映工程,把光影世界帶到大山深處;智慧廣電的“空中課堂”線上教育讓廣大農村地區的教師、學生享受到城裏的優質教育資源……如今,廣大農民群眾農閒有了好去處,業餘生活更加充實多元、積極向上,青少年的文化生活愈加豐富多彩。

  ——各地公共文化服務的創新更加多元。

  全民閱讀熱度升溫,圖書館借助快遞送書到家,讓借書更方便;廣場舞備受喜愛、“村晚”反響熱烈,文化館選派老師到“家門口”指導排演,讓群眾文藝綻放光彩;博物館美術館策劃更高品質的展覽、開發更精緻實用的文創,讓人們享受文化大餐……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水準的提高,廣大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不再局限于“有沒有”,更追求“好不好”,各地公共文化機構在保基本的基礎上,想方設法提供更高水準的服務。數字圖書館、國家公共文化雲平臺等數字化體驗平臺,更是讓群眾足不出戶就能線上享受優質公共文化服務。

  讓我們持續推動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建設,推進城鄉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一體建設,健全完善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為人民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糧,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和文化支撐。

  (相關報道見第六、七版)

  《 人民日報 》( 2022年05月12日 04 版)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