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最年輕”居委會挑起戰“疫”重擔

2022-04-19 10:46:00
來源:央視網
字號

  央視網消息:在上海嘉定區有這樣一個居委會班子,7個成員中有5個都是“90後”,居委會主任潘曉喆是1990年的,團隊裏最年輕的是1999年的。從3月5日開始,上海嘉定崇文社區就開始了封控管理,突如其來的壓力,一下子壓到了這個嘉定區“最年輕”居委會班子的身上。

  上海市嘉定區馬陸鎮崇文社區黨支部書記、居委會主任 潘曉喆:現在是4月11日的淩晨,零點54分,我們小區又有一位産婦即將臨盆,120救護車已經到位了。

  潘曉喆所在的崇文社區,封控期間一共有7位預産期內的孕婦。由於産婦生産時間往往不確定,潘曉喆和同事們的手機都24小時開機、隨時待命,一有情況第一時間安排協調轉運産婦。

  上海市嘉定區馬陸鎮崇文社區黨支部書記、居委會主任 潘曉喆:當我接到他的語音電話時,我立馬通過醫療保障群進行上報,由醫護人員進行開具就診單,送到定點醫院嘉定區中心醫院進行120派單,最終在半小時左右,把居民直接送到定點醫院。

  上海市嘉定區玲瓏坊小區居民 衛丹丹:之前潘主任也跟我講過,她説你不管什麼時候,只要發動了就馬上聯繫我。我這個時候就讓我老公給她撥了個微信語音過去,沒想到她就是也接得很快,説馬上就給我們安排120(救護車)過來,生的是男孩子,生出來是7斤7兩。

  目前,社區裏的7位孕婦已經有6位順利産下了寶寶。此外,崇文社區居委會還第一時間協調“120”轉運了8位需要緊急就醫的居民。

  在封控期間,除了緊急就醫,居民們的各種配藥買藥的需求也是居委會工作的重點。

  每天,潘曉喆都會將居民的用藥需求通過志願者樓組長通過每個樓的摸排進行上報匯總,隨後親自開車去社區中心醫院進行統一配藥,再和志願者一起把藥一份份送到居民家裏。

  “最年輕”居委會挑起重擔 “我們24小時線上”

  從3月5日至今,這個“90後”居委班子已經連軸轉工作了一個多月,每天都是從早晨忙到深夜。

  潘曉喆的嗓子也累啞了,不過她告訴記者,這時候他們這個“最年輕”團隊的優勢也顯現出來了,一是年輕人身體好相對能抗住高強度的工作負荷,二是大家都熟悉網際網路、智慧手機,便於打通封控期間為居民服務的“最後一公里”。

  潘曉喆負責的崇文居民區一共有1019戶,總人數約3000多人。團隊成員從封控開始就都住進了辦公室,24小時輪流值班。居委會的電話經常被打爆,他們要接電話、回微信,安排各項工作,解決各種問題,每天都要忙到淩晨以後。

  上海市嘉定區馬陸鎮崇文社區黨支部書記、居委會主任 潘曉喆:我們通過建立微信群搭建一個溝通平臺,讓居民與居委之間進一步深入溝通。

  在潘曉喆的手機裏,一共建了30多個“居民群”“工作群”。為了保障居民的日常生活所需,居委會把居家防疫蔬菜禮包連結發在各大微信樓組群內供居民選擇採購,實行居民接龍—團長下單—居委派單—大白配送“一條龍”的服務模式,分發到每一戶居民家中。

  上海市嘉定區玲瓏坊小區志願者 王文君:沒菜也找她,沒藥也找她,煤氣沒有也找她,有的時候我們幫忙,他們也考慮到我們年紀大了,他們也很心疼我們,怕我們有什麼事,所以説要説辛苦,他們最辛苦。你説哪一個最辛苦,全都辛苦。

  上海市嘉定區玲瓏坊小區志願者 宋錫滁:雖然他們是“最年輕”的居委,但是他們托起了這個重擔,就是因為能吃苦,特別能戰鬥,24小時值班,非常辛苦,工作量非常巨大,喉嚨啞了,他們都一直扛著,一直能夠堅持,這是很不容易的。

  把居民冷暖放在心上 相信努力終有回報

  雖然“90後”也已經三十歲上下了,但在我們的心裏,好像還沒完全長大呢,可是你看,疫情面前,他們成了照顧所有人的人。別小看小區居委的工作,在封控管控期間,他們可以説是大家的管家,是保姆,是保證隔離居民們生活水準和心理感受的最後也是最關鍵的環節,需要體力、耐心、應變協調各種能力。面對這樣複雜和多變的局面,這個“90後”的居委班子的表現真的值得我們為他們豎起大拇哥。

  小區無小事,摸排就醫用藥的需求,對居民的“急難愁盼”能夠“門兒清”,這是細活兒,也是累活兒,堅持下來很不容易。封控還沒結束,接下來的“戰鬥”中還需要大家再加把勁,努把力。在此我們也向這段時間奮戰在抗疫一線的所有上海社區工作人員道聲感謝,相信大家的每一分努力都有回報,我們一定能夠贏得最終的勝利。

[責任編輯:黃曉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