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為了一名危重新生兒(抓細抓實各項防疫工作)

2022-04-19 10:36:00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新生兒大動脈轉位,心臟主動脈和肺動脈長反了位置,肺部吸進的氧氣無法隨血液迴圈經主動脈輸送全身,一齣生就全身缺氧——為了這名病情極危重的複雜型先天性心臟病新生兒,上海市第一婦嬰保健院、浦東新區婦幼保健中心、120急救中心和上海兒童醫學中心接力救治,將轉診對接精確到分鐘。

  4月17日,這名新生兒成功脫離呼吸機,趨於穩定,所有醫生都長舒一口氣。

  兩個多月前,一名浙江孕婦查出胎兒患有先心病,來到上海市第一婦嬰保健院就診,胎兒醫學科主任孫路明診斷胎兒屬於完全型大動脈轉位,這種病死亡率很高,但只要出生後轉診及時、手術成功,孩子仍能存活。這對夫婦決定在上海就醫。

  分娩期臨近,上海出現疫情。夫婦倆很焦慮:分娩會受影響嗎?出生後轉診能順利嗎?

  平時,針對産前發現的先心病胎兒,上海市第一婦嬰保健院和上海兒童醫學中心之間,有一套完整而固定的“圍産期一體化”診治模式。眼下,機制需要根據疫情而調整。“120運力非常緊張,專科室醫生人手緊缺,如果銜接不好,就難以為孩子爭取生的希望。”孫路明很忐忑。

  4月7日,這名孕婦計劃進行剖宮産手術。胎兒醫學科、手術麻醉科、新生兒科等科室醫護人員嚴陣以待。

  “我們有個聯合工作微信群,兒醫中心的張浩院長等專家都在。”孫路明説。會診胎兒病情,商議轉運細節:需要什麼級別的救護車?在哪、什麼時間對接?雙方醫務人員防護等級多少?患兒父親核酸檢測有效期如何……每一個細節,慎之又慎。

  “明天有個剖宮産,胎兒離開母體後隨時有生命危險,要轉到兒醫中心手術,能否協調120來?”4月6日下午,浦東新區婦幼保健中心主任、黨總支書記施君瑤接到第一婦嬰保健院的電話。“這是救命的事,時間上必須銜接好。”她立即加入了聯合工作微信群。

  7日一早,第一婦嬰保健院在緊張接生。

  8時30分,“哇——”出生了!醫生立即展開復蘇評估和生命支援,在極短時間內,將生命體徵維持到平穩水準。

  此時此刻,120救護車和上海兒醫中心心胸外科重症監護室兩名醫生準時到達第一婦嬰保健院樓下。

  “兩院只有幾公里遠,但危重新生兒生命很脆弱,一點顛簸,都可能出問題,甚至要立即氣管插管或心肺復蘇。”一直在微信群參加會診的上海兒醫中心心胸外科教授孫彥雋説。救護車裏氣氛緊張。

  所幸,轉運順利。

  8日10時30分,嚴格遵守院感防控要求的手術,在上海兒童醫學中心開始。

  “新生兒心臟只有雞蛋般大小,主動脈和肺動脈也就五六毫米,冠狀動脈只有2毫米。要把長反了的主動脈和肺動脈調換位置,還要把這麼細的冠狀動脈轉移到新建主動脈上,手術難得像在雞蛋上繡花。”孫彥雋説。

  上海兒醫中心主刀的是心胸外科主任張海波,曾獲中國醫師協會心血管外科醫師獎(金刀獎)。用了3個多小時,成功完成了心臟糾治手術!

  接著,患兒成功闖過術後延遲關胸、血液迴圈波動、腎功能不全等一系列關口,目前自主呼吸下的氧飽和度達100%,各方面穩定。

  孩子得救了!一切都值得!

  疫情發生以來,上海全力保持孕産婦、危重新生兒轉運轉診通道的暢通。

  上海兒醫中心院長張浩牽頭,與各方協商建立轉診新機制,有針對性地制定相應流程。“本週,還有一個嚴重肺動脈閉鎖的胎兒即將出生,又將是一場硬仗。”施君瑤説。

  “醫務人員緊缺,不少都封控在小區,但孕産婦、危重新生兒轉運,肯定優先安排。”浦東新區醫療急救中心主任盛繼軍提醒,如有轉運需求,助産機構除了打120,還可撥打浦東婦幼保健中心電話,也會及時通知——“雙保險”,讓助産機構、120、上海兒醫中心三方無縫對接。

  疫情發生以來,浦東新區醫療急救中心通過負壓救護車,成功轉運了45名陽性孕産婦到各公共衛生中心。3月,浦東新區醫療急救中心轉運的普通孕産婦(核酸陰性)也有1000多例。

  “完整的轉診機制,確保寶寶們在疫情時也能得到及時救治。”上海市第一婦嬰保健院院長王育表示,該院始終堅持不停診,從3月1日到4月17日,已有3138名新生兒平安降生。

  特別聲明:以上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新浪網觀點或立場。如有關於作品內容、版權或其他問題請於作品發表後的30日內與新浪網聯繫。

[責任編輯:黃曉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