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中國載人航太工程已有4000余項技術成果應用於各行業

2022-04-17 21:42:00
來源:光明網
字號

  “載人航太工程是一項‘既高大上,又要接地氣’的偉大事業。”4月17日,中國載人航太工程辦公室主任郝淳在國新辦舉行的中國空間站建造進展情況發佈會上表示,載人航太工程在自身發展的同時,還可以帶動相關産業升級,推動經濟社會發展,與國計民生密切關聯。

  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體現在推動科技與發展上。載人航太是系統最複雜、科技最密集、創新最活躍的科技活動。在科技成果不斷涌現的同時,會被直接應用到與國計民生相關的各個領域。例如,航太液體火箭發動機燃燒傳熱系統控制等相關技術,可以帶動粉煤加壓氣化産業升級,解決生活垃圾處理等問題,也能有效提升氫燃料電池效能。

  中國載人航太工程辦公室主任郝淳

  另外,在火箭、飛船、空間站等飛行器研製過程中,控制、測量、圖像處理、元器件等相關技術,能夠推動工業智慧控制系統的升級換代。比如,載人飛船的防熱大底技術已經轉化為民用的隔熱材料。剛剛舉辦不久的精彩的北京冬奧會,從開幕式到閉幕式,包括運動員的訓練設備,都大量採用了航太技術成果。

  第二,體現在服務經濟建設上。中國載人航太工程發展30年來,初步統計有4000余項技術成果被廣泛應用於國民經濟的各個行業,帶動了原材料、微電子、機械製造、通信、種業等方面的技術創新、工藝創新和産業升級。

  以航太搭載育種為例,截至目前,據初步估算,已經産生直接經濟效益超過2000億元,不僅推動了農作物改良,也被廣泛應用在食品加工、菌種製備、生物制藥等方面,産生了突出經濟效益,也為糧食安全和生態環境建設作出了貢獻。

  第三,體現在改善人民生活上。像現在習以為常的一些方便食品,包括尿不濕等日用品,都來自載人航太的技術轉化。而今,更多的航太技術成果將在民用領域進行轉化,比如,利用空間蛋白結晶研究,可以研發對抗骨質疏鬆和肌肉萎縮的新型藥物;另外,載人航太環控生保技術、微重力燃燒機理研究和新材料研究,也都能在促進民生改善、人民生活的各個領域進行轉化,發揮更多效益。

  “未來中國空間站還將開展空間生命科學、空間材料科學、微重力流體物理、航太技術、航太醫學等一大批科學實驗和新技術驗證,有望在科學探索和應用研究上取得重大成果和突破。同時,我們相信這些技術會被更多地進行轉化,服務於社會經濟發展和國計民生。”郝淳説。(記者宋雅娟 肖春芳)

[責任編輯:張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