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俄烏戰場之外,西方六大謊言破産

2022-03-16 18:23:00
來源:大公網
字號

  綜合路透社、法新社、《紐約時報》報道:俄烏衝突發生以來,除當事雙方在正面戰場的熱戰之外,西方大舉對俄發動金融戰、科技戰和輿論戰等,試圖在各領域“圍堵”俄羅斯。許多俄羅斯富豪在美國、歐盟及英國等地的車輛、豪宅和私人遊艇等都被這些國家的政府肆意凍結,私人財産難以得到保障。在體育界、文化界,甚至在本該救死扶傷的醫學領域,西方世界開始將俄羅斯排除在外。在烏克蘭戰場之外盲目反俄的行為,足以證明只要給西方足夠的藉口,這些國家都能迅速變臉,忘卻所謂“普世價值”,而保護個人財産、尊重文化藝術自由等六大謊言亦皆告破産。

  謊言1:私人財産不可侵犯

  美歐扣押俄富豪資産

  歐盟與英國、美國和其他盟友一道,正在對俄羅斯富豪的資産實施制裁。根據法國財政部的數據,約有510個人和實體在歐盟制裁名單上。

  3月3日,俄羅斯富商阿巴莫域治宣佈出售英超豪門俱樂部切爾西,並承諾將出售所得資金,用於協助受烏克蘭戰事影響的受害者。阿巴莫域治被指與俄總統普京關係密切,不少英國國會議員要求政府制裁阿巴莫域治。阿巴莫域治稱出售球隊令他“感到痛苦”,但表示這樣做符合球會的最大利益。

  英國政府日前公佈最新經濟犯罪法,法案允許當局設立海外實體登記冊,識別英國財産的外國所有者。該法案還允許當局更輕易地動用“不明財富令”(UWOs),扣押犯罪資産,而無需證明該財産是從犯罪活動中獲得。英國首相約翰遜明確表示,此舉有意針對俄羅斯。

  美國司法部新成立工作小組,主要負責找出俄羅斯富豪在美國的財産,然後將這些資産扣押。

  法國財政部3日宣佈,將俄羅斯石油公司老闆謝欽的一艘價值1.16億美元的超級遊艇扣押在地中海港口。俄羅斯億萬富豪尤斯馬諾夫一艘價值近6億美元(約46.8億港元)的豪華遊艇也遭到德國扣押。船舶追蹤數據顯示,至少5艘俄羅斯億萬富豪名下的遊艇為躲風頭,停在與美國沒簽引渡條約的馬爾地夫。

  謊言2:言論自由

  美科企封禁俄媒發聲渠道

  西方動輒標榜“言論自由”,在社交平臺大打資訊戰,但俄烏衝突升級以來,多家美國科企限制俄羅斯媒體和網民發聲。3月1日,社媒平臺YouTube、Facebook均表示,會在歐盟全區遮罩今日俄羅斯(RT)和俄羅斯衛星通訊社(Sputnik)等新聞機構。Facebook母公司Meta、Google等公司還宣佈禁止俄羅斯國營媒體在其平臺上銷售廣告。2月28日起,Twitter將所有來自俄羅斯國營媒體的推文進行單獨標注。

  兩名Meta員工表示,該公司安全團隊正在加緊審查來自俄羅斯的內容,並定期與Twitter、YouTube等公司就審查結果進行溝通。俄羅斯記者索爾達托夫表示,這些平臺本應成為網友們公開討論的最重要場所,但卻對俄羅斯進行封鎖。索爾達托夫説:“如果Facebook阻止俄羅斯公民訪問,這絕不是一個好兆頭。”

  美歐等也開始動用政府力量封鎖來自俄羅斯的訊息。歐盟此前宣佈對RT祭出禁播手段,英國通訊管理局則宣佈對RT展開27項調查,並稱正考慮是否應讓RT保有英國核發的執照。

  謊言3:體育無關政治

  體壇加入戰局 杯葛俄運動員

  3月3日,國際殘奧委會(IPC)宣佈禁止俄羅斯和白俄羅斯運動員參加北京冬殘奧會。

  2月28日,國際足球總會(FIFA)與歐洲足球總會(UEFA)發表聯合聲明稱,俄羅斯的所有球隊,不論是國家隊或俱樂部球隊,都不得參加國際足總與歐洲足總的比賽。

  FIFA原本表示,俄羅斯隊可以“俄羅斯足球總會”的名義參賽,但俄羅斯的主場比賽將改在中立第三地進行,比賽期間將禁止懸挂俄羅斯國旗,也不準演奏俄羅斯國歌。然而在波蘭足球協會理事長庫勒薩表示“完全無法接受”後,俄羅斯的比賽資格被徹底取消。俄方回應指,這明顯是“差別待遇”,將影響數以百萬的俄羅斯與各國球迷的利益。

  國際汽車聯合會此前宣佈,俄羅斯索契不得舉辦一級方程式賽車(F1)大獎賽。俄羅斯前F1車手克維亞特稱:“禁止俄羅斯運動員和球隊參加國際比賽是一種不公平的解決辦法,這違背了體育教給我們的團結與和平原則。”

  而世界跆拳道聯盟也決定收回2013年頒發給俄羅斯總統普京的榮譽“黑帶9段”,並且禁止讓俄羅斯國旗和國歌在比賽中出現。

  謊言4:藝術不分國界

  英取消俄芭蕾舞團演出

  2月26日,英國北安普頓的Royal &Derngate劇院在推特上宣佈,鋻於烏克蘭的局勢,該劇院已取消俄羅斯國家芭蕾舞團的演出。英國伍爾弗漢普頓大劇院、倫敦皇家歌劇院等也相繼宣佈取消俄羅斯芭蕾舞團的演出。2月25日,愛爾蘭都柏林的一家劇院宣佈取消莫斯科皇家芭蕾舞團的天鵝湖演出。

  在北安普頓的劇院外,不少英國民眾對被取消演出的俄羅斯西伯利亞國家芭蕾舞團舞者表示同情。當地居民比德威爾説:“這不是他們的錯,我們不應該懲罰他們,他們只是想謀生。”觀眾卡特賴特表示:“舞團的人實際上與戰爭無關,他們為什麼要受到懲罰和被列入黑名單?”另一名觀眾威爾士説:“這是藝術,不管它來自哪。”

  3月1日,慕尼黑愛樂樂團首席指揮、俄羅斯人捷傑耶夫因拒絕就俄烏局勢表明立場,遭到解雇。此外,近日有傳言稱,義大利比可卡大學禁止教授有關俄羅斯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課程,遭到網友斥責。校方事後回應稱課程將如期舉辦,將與教師商議授課內容。

  謊言5:對病患一視同仁

  政治挂帥 醫學團體違反誓言

  多位醫學專業人士指出,國際腫瘤互助組織“腫瘤警報”(OncoAlert)將對俄羅斯進行制裁,停止在俄羅斯境內的所有合作和交流活動。在聲明中,該機構稱“我們雖然是非政治團體,但我們無法對俄羅斯的‘入侵’置身事外”。

  資料顯示,OncoAlert是集合歐美多國專家的非盈利機構,其官網上日常向腫瘤專業的醫生和患有相關疾病的患者提供學術指導,幫助他們在工作和就診時尋找醫生和治療方案。這一制裁宣佈後,意味著俄羅斯專家和患者將無法通過這一平臺尋求幫助,也無法為其他地區的患者提供自己的經驗。

  許多網民對OncoAlert的做法提出批評,稱此舉是一種嘩眾取寵的政治投機。也有人指出,醫學從業者的《希波克拉底誓言》中明確提到,從業者不應讓國籍和政治信仰干涉自己的救治工作,OncoAlert的行為實際上違反這一誓言。OncoAlert已經將其推特賬號進行鎖定,只允許通過該賬號審核的用戶閱讀他們發佈的內容。

  謊言6:永久中立

  中立國不中立 瑞士揮制裁大棒

  2月28日,瑞士總統卡西斯宣佈,該國將放棄其傳統的“中立”立場,加入歐盟制裁俄羅斯的行列,凍結一批俄國政要在瑞士的銀行賬戶。卡西斯宣稱,俄羅斯對烏克蘭發動的軍事攻擊,對“自由、民主、平民”造成傷害。瑞士國家銀行的數據顯示,2020年,俄羅斯公司和個人在瑞士銀行中持有的資産價值超過110億美元。瑞士當局還宣佈,將禁止五名俄羅斯富豪進入該國。

  瑞士不是歐盟的成員國,根據法律,瑞士有義務配合聯合國採取制裁措施,但可以選擇如何應對歐盟措施。瑞士此前曾拒絕對俄羅斯採取更多行動,但因此受到歐盟猛烈批評。長期以來,瑞士一直在外交事務中保持“中立”的立場,並擔當“仲裁者”的角色,即使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瑞士也沒有放棄這一立場。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日前曾要求瑞士總統擔任俄烏之間的中立調解人。

  芬蘭總理馬林也于2月28日宣佈,將提供武器和彈藥支援烏克蘭,此舉也推翻二戰以來芬蘭長期保持中立的立場。

[責任編輯:王思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