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遵約還是違約,事實勝於狡辯(鐘聲)

2022-03-16 15:02:0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字號

  美國應本著負責任的態度,對在全球範圍內的生物軍事活動作出全面澄清,停止獨家反對建立《禁止生物武器公約》核查機制,提升全球生物安全水準

  近日,俄羅斯接連曝光美國在烏克蘭實施的生物軍事合作項目,進一步揭開了美國這個“生物軍事帝國”的面紗。

  美國是世界上生物軍事活動最多的國家。美國早年繼承了侵華日軍731部隊的罪惡遺産,以德特裏克堡基地為大本營研發生物武器。1975年加入《禁止生物武器公約》後,美國的相關研發活動仍在繼續。該基地也因此被國際社會稱為美國政府最黑暗的實驗中心。

  近幾十年來,美國這個“生物軍事帝國”的版圖不斷擴大。根據美國自己公佈的數據,美國國防部在全世界30多個國家開展生物合作項目。美國以“合作減少生物安全風險”“加強全球公共衛生”等名義,控制了數百個生物實驗室。美國在烏克蘭的生物軍事活動只是冰山一角。

  “以多邊核查確保普遍遵約”是國際共識。但美國卻把全球性生物軍事活動當做自家的事情,誰也不讓管,導致事實上誰也無法管。2001年,國際社會本已就建立《禁止生物武器公約》核查機制達成一致,美國卻以“核查損害美國的安全和經濟利益”為由,突然單方面退出談判。此後,美國一直獨家反對建立核查機制。

  正是由於沒有核查機制、無法進行核查,美國的生物軍事活動日益引發國際社會嚴重關切。面對國際社會質疑,美國的立場變得越發激進。美國頑固地認為,美國有沒有遵守《禁止生物武器公約》,只能自己説了算。美國不僅不讓國際社會查,而且不讓任何國家問,誰問就給誰扣上“散佈虛假資訊”的帽子。這是典型的強盜邏輯、霸權行徑。

  美國經常説的話自相矛盾,恐怕自己都不相信。去年11月,美國説在烏克蘭有26個實驗室等合作設施,今年3月11日又改口説有46個。美國説在烏克蘭沒有運營實驗室,偶爾派人也只是幫助烏方確保實驗室安全,但2005年美烏簽署的協議明明白白寫著,美國國防部代表有權參與烏方設施所有相關活動,烏境內所有危險病毒都必須儲存在這些實驗室並按要求提供給美方,烏方不得公開美方認定的“敏感資訊”。

  國際社會不禁要問:這到底是誰的實驗室?這樣的實驗室到底有多少?美國要那麼多病毒幹什麼?公共衛生資訊為什麼不能公開?美國的生物實驗室遍佈中亞、東歐、東南亞、南亞、中東和非洲,是不是都是這樣的“合作”模式?

  如果美國的意圖真的是維護生物安全、加強公共衛生,國際社會沒有理由不支援;但如果美國是在借機攫取別國生物資源,甚至研發生物武器,那就要另當別論。當前形勢下,為了烏克蘭和周邊地區以及全世界人民的健康和安全,美國是時候給國際社會一個交代了。希望美國本著負責任的態度,對在烏克蘭以及全球範圍內的生物軍事活動作出全面澄清,停止獨家反對建立《禁止生物武器公約》核查機制。

  遵約不是喊口號,國際法的權威必須得到維護。在聯合國、《禁止生物武器公約》的框架下,完全可以由國際社會對俄羅斯曝光的文件進行評估,同時也公平、公正地聽取美方的解釋。這有助於恢複國際社會對美國履行國際義務的信心,也有助於提升全球生物安全水準,符合國際社會的共同利益。

  《 人民日報 》( 2022年03月16日 16 版)

[責任編輯:李丹]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