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星“拼車”上太空 每顆都有不同的功能
多型衛星拼車上天 太空乘客都有誰?
27日上午,長征八號遙二運載火箭在文昌航太發射場點火升空,成功將22顆衛星送入預定軌道,這次發射,創造了我國一箭多星發射的新紀錄。此次發射共搭載了海南一號01星和02星、大運號衛星、文昌一號01星和02星、泰景三號01星、巢湖一號等22顆商業衛星。那這22顆衛星都是什麼種類?又是幹什麼用的?
本次發射的衛星不僅數量創造新紀錄,用途也大不相同。據介紹,本次發射的22顆衛星,每顆都有自己的不同功能。
國家航太局總工程師潘愛華:這次7家商業衛星主要是遙感,然後也有在軌的科學試驗衛星,也有信號處理的衛星。
在本次發射任務中,長征八號就像一輛汽車,22顆衛星就像是乘客,被整齊安放在火箭的整流罩中,實現了多顆衛星“拼車”上太空。
航太科技集團一院長征八號運載火箭副總設計師吳義田:這次我們22顆星是採用12次分離動作,我們要保證衛星在軌道運作上它也是安全的,它不會發生碰撞的,所以我們必須在星箭分離過程中,要不停地變換姿態,相當於是火箭跳著芭蕾把衛星送出去的。
為什麼要發射“一箭多星”?
長征八號運載火箭一次成功將22顆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的任務,是目前我國一次發射衛星數量最多的任務。那麼為什麼要進行一箭多星的發射任務呢?
所謂一箭多星,就是通過一次發射任務,將多顆衛星送到預定的軌道。形象地説,就像私家車和公交車,在相同目的地的情況下,公交車不僅能夠運送數量更多的乘客,而且效率也更高。
國家航太局總工程師潘愛華:一箭多星可以降低成本,另外可以大幅度地提高研製效率、發射效率,滿足高密度發射的任務需求。
“一箭多星”的發射方式,在充分利用運載火箭的運載能力的同時,也降低了衛星的發射成本。而隨著我國商業航太的不斷發展,一箭多星的發射任務,也能夠使從事商業衛星研製的團隊共用我國航太科技進步的成果。
航太科技集團一院長征八號運載火箭副總指揮段保成:共用其實按照我的思路來想,讓大家能夠進入航太、進入宇宙、進入太空的這種門檻降低。
未來航太發射搭載任務將成常態
目前我國商業航太在逐步發展,同時隨著電子元器件、衛星有效載荷技術的進步,衛星的功能也越來越強大。一些小型或微納衛星就可以滿足用戶需求,因此,未來搭載發射任務也將逐漸成為發射任務的常態。
對於商業航太市場而言,成本是必須考慮的重要因素。對於重量只有幾公斤到幾十公斤的小衛星,搭載發射,就成為節省成本的最優選擇。
航太科技集團一院長征八號運載火箭副總設計師吳義田:搭載的技術也確實對於我們長征火箭來説是一個成熟的技術,這是一個性價比更高或者更經濟的這麼一種模式,通過這種模式也能更帶動咱們相應的一些小的衛星用戶,給他們提供一些必要的幫助和相關的服務。
此外,在這次發射任務中,衛星和火箭都採用了標準的尺寸規格和機械、電氣介面。標準化將成為未來商業航太的主流。
航太科技集團一院長征八號運載火箭副總設計師吳義田:後續我們也想把搭載的模式做一個標準化,這是相當於標準介面標準化了,也有利於雙方更加充分發揮運載火箭的潛力,能夠為雙方提供更好的一個選擇,能夠給衛星方提供更多的一個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