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一箭二十二星 長征八號火箭破紀錄

2022-02-28 08:43:00
來源:科技日報
字號

  ◎張 未 桑 茜 本報記者 付毅飛

  2月27日11時06分,長征八號遙二運載火箭飛行試驗,在中國文昌航太發射場順利實施,火箭飛行正常,試驗取得圓滿成功。

  本次飛行試驗搭載了海南一號01和02星、大運號(星時代-17)衛星、文昌一號01和02星、泰景三號01星等22顆商業衛星,創造了我國一箭多星發射新紀錄。這些衛星主要用於對地觀測、低軌物聯網通訊、空間科學試驗,可提供資源調查、合成孔徑雷達數據支援、物聯網分散終端數據採集、在軌科學試驗和技術驗證、海南及環省海域船隻資訊收集處理等服務。

  長征八號運載火箭工程于2017年由國家航太局批復研製立項並負責組織實施、發射許可審批,中國航太科技集團一院負責火箭抓總研製,中國衛星發射測控系統部負責飛行試驗組織實施。

  此次任務是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第409次發射。

  新構型首飛

  記者從航太科技集團一院了解到,2020年12月成功首飛的長征八號是我國新一代主力中型運載火箭,填補了我國太陽同步軌道運載能力3至4.5噸的空白,可以承擔80%以上的中低軌發射任務。長八遙二火箭此次發射,是型號不帶助推器的新構型首飛。

  一院長征八號火箭副主任設計師陳曉飛介紹説,與遙一火箭相比,長八遙二火箭外形上最大的區別就是取消了2個助推器,從兩級半構型變成了兩級串聯構型。自成功首飛到遙二火箭完成總裝總測、具備出廠條件,研製團隊僅用了1年時間,這就要歸功於火箭所採用的“模組化”“組合化”設計思路。

  早在研製伊始,設計人員就充分兼顧了火箭不帶助推器的狀態,並納入遙一火箭的考核包絡中。因此,遙二火箭無需進行大規模更改,只需針對載荷、飛行軌道進行適應性調整,就能高效地滿足任務要求。

  確保22名“乘客”安全舒適

  要一次將22顆衛星安全順利送達目的地,首先要解決“乘客”們在整流罩內的佈局問題。

  研製人員充分梳理衛星的結構形式、任務需求,創新設計了一款三層多星分配器,能在有限的整流罩空間內,為每顆衛星安排舒適的“座位”,並且能夠保證衛星不同方向的分離安全。

  “本次任務一共需完成22星分離,共計完成12次分離動作,創造了中國航太的新紀錄。可以説星箭分離中長八火箭宛如跳了一齣‘芭蕾’,最終22顆星的釋放就如‘天女散花’一般。”一院長征八號運載火箭副總指揮段保成説。

  完成多星分配器的設計工作後,研製團隊專門開展了星箭聯合操作試驗,在試驗過程中對衛星的安裝操作順序以及佈局位置進行了調整,並通過多輪倣真計算對星箭分離動作進行了優化設計,確保衛星從“上車”到“下車”全過程的安全。

  此外,本發火箭的整流罩高度從8米縮短到5.4米,使得全箭關鍵部位的受載降低。這樣一來,火箭發射的放行條件可以適當放寬,有利於提高任務發射概率,從而進一步提升火箭的任務適應性。

  共用火箭“拼車”新模式

  長征八號遙二火箭是一發“共用火箭”,其搭載發射的22顆衛星,分別來自7家研製單位。

  一院長征八號運載火箭總指揮肖耘形容道:“簡單地説就是拼車方案,為用戶提供經濟實惠的發射服務,門檻大大降低了。”

  由於是共用發射,需對接多家用戶單位,協調工作成倍增加,面對研製過程中用戶迭代更新、方案反覆等困難,研製團隊持續開展方案調整、可行性與安全性分析,以熱忱的服務意識最終促成了本次任務的實施。有了這次成功探索,一院正計劃推進共用發射的常態化。

  肖耘表示:“未來人類進入太空的需求是越來越大,作為‘國家隊’,我們有責任、更有能力通過我們的努力來實現太空經濟的共同繁榮,加速建設航太強國。”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