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浙江“兜底”大學生創業背後的“人才經”

2022-02-27 13:39:00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字號

  【人才強國進行時】

  光明日報記者 陸健

  “你創業,我買單。”日前,一條有關浙江省大學生創業扶持的政策上了微博熱搜:“高校畢業生到浙江工作,可以享受2萬元至40萬元不等的生活補貼或購房租房補貼;大學生想創業,可貸款10萬元到50萬元;如果創業失敗,貸款10萬元以下的由政府代償,貸款10萬元以上的部分,由政府代償80%……”

  湖州藍箭航太技術有限公司的工程師們在工作。資料圖片

  一石激起千層浪,儘管政府“包賠”的誤讀很快被澄清,但浙江吸引人才的力度引起廣泛關注。其實,這些政策並不是浙江吸引人才的新産物,早在2015年,浙江就出臺了鼓勵大學生創業的相關政策。“用最優的政策引人才、以最優的服務留人才、把最美的風景給人才!”浙江經濟社會高速發展的背後,是一本厚厚的“人才經”。

  浙江清華柔性電子技術研究院的科研人員在做實驗。資料圖片

  1.數字賦能,人才服務更精準

  在浙江杭州,當一名引進人才有多幸福?小到生活補貼,大到教育、醫療、購房,全部幫你安排。

  潘航是國內某大學的應屆畢業生,2021年被杭州市濱江區一家科技公司聘用。他線上上完成了五險一金登記和醫保補貼申請,點點手機就走完了全部流程。

  在杭州參加“2021西湖對話”活動的國際青年英才代表。資料圖片

  在杭州,各類人才政策兌現很方便。作為浙江數字化改革領先城市,杭州用數字技術重塑了人才生態服務體系,提供了發展的軟環境,在無形的數字空間,播撒適合人才成長及創新企業的陽光、雨露和空氣。

  海歸科學家團隊在開展新型光聲成像研究。資料圖片

  杭州首創的“人才碼”,將政府審批許可權向內壓縮,明確辦理流程、所需材料和時限,做到讓數據跑腿,實現政策“一鍵兌現”。

  數字化技術應用不僅限於此,而是已滲透到全週期服務流程。據了解,“人才碼”統籌市直屬單位、76家企事業單位,163個眾創平臺和49家金融機構,整合政策兌現、生活服務、創新創業服務等8大類142個專項服務,使用者只需點點手機,即可實現“服務碼上辦、政策碼上兌、生活碼上享、雙創碼上幫”。

  “我負責陽光雨露,你負責茁壯成長。”這是杭州人才工作者的座右銘。資金支援、政策兌現、市場拓展,人才創新創業中的“痛點”“堵點”得到精準破解;居留落戶、教育醫療、人才住房,人才關心的問題從體制機制環節提出了針對性舉措。

  短短數年,杭州人才流入量便躋身國內第一方陣,其引才效率和規模驚人。數據顯示,2021年杭州市共新引進35歲以下大學生48.3萬人,連續11年入選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國城市。

  之江實驗室科研團隊開展800G超高速光收發晶片與光引擎技術研究。資料圖片

  隨著數字化改革深入,浙江全力推進省市縣三級貫通,打造全省統一的服務樞紐、流量入口、數據中心和“賽馬”平臺,重塑人才和各類創業創新要素的連結,暢通人才要素迴圈。“浙裏人才管家”應用破除服務壁壘,通過應用申領的“人才碼”,一碼就整合55類人才服務資源。目前,“人才碼”已實現省市縣三級互聯互通,賦碼超過380多萬人。

  2.築巢引鳳,提能造峰補短板

  隨著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加速演進,站在新的歷史起點,正在打造“人才強省”的浙江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浙江在佈局創新源頭、打造創新平臺上奮力求解。2018年2月,新型研究型大學西湖大學獲得教育部批准設立。“建設西湖大學不僅僅是為了新增一所大學。”西湖大學校長施一公説,“更是為了對中國高等教育增量改革作出貢獻,成為浙江省吸引高層次人才的平臺。”西湖大學自成立以來,累計引進全球17個國家和地區的高層次人才170余名。

  同時,浙江省政府、浙江大學、阿里巴巴合力建設的之江實驗室成功進入國家實驗室體系。之江實驗室主任朱世強説:“我們就是要打造一批世界一流的基礎學科群,匯聚一批全球頂尖的研發團隊,支撐引領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創新型産業集群發展。”

  截至目前,之江實驗室人才總規模突破2500人,其中全職人員1500余人,高層次人才500余人,涌現出一批富有幹事激情和創新能力的傑出青年人才。

  “魚無定止,淵深則歸,鳥無定棲,林茂則赴。”如果説名院名所等高能級科創平臺已成為吸引一流人才的強大磁場,那麼,“鯤鵬行動”則展現了浙江全球攬才的非凡魄力。

  “缺少基礎研究的深厚土壤,關鍵核心技術就很難冒出來,也難以在全球科技創新競爭中佔據制高點,‘鯤鵬行動’就是要重點引進培育基礎研究領域的頂尖人才。”浙江省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説。

  頂尖人才必須施以頂格政策,方能引得鯤鵬振翼,水擊三千、扶搖九萬。“鯤鵬行動”有四個鮮明特點:不唯帽子、不唯資歷、不唯評審、頂格支援。

  充分信任、充分放權。除了賦予頂尖人才更大的技術路線決定權,“鯤鵬行動”計劃專家及其團隊擁有更加靈活的經費使用權。入選專家在支援期內,每年只需要提交幾頁紙的進展情況説明。不用為科研經費奔波,不用為繁雜瑣事憂愁,人才自然有了心無旁騖做研究的底氣。

  為了加快形成人才強省的戰略支點,浙江還集中優質資源支援杭州城西科創大走廊等高能級平臺建設,壘高峰、強塔尖,創新有利於人才集聚裂變的組織形態,提升人才吸引力,目前已集聚各類人才50多萬名。

  青年人才驛站為來浙青年學子提供一站式服務。資料圖片

  3.創新生態,人才有用武之地

  走進浙江諸暨市襪業産業大腦運營中心,一塊巨大的電子顯示屏引人注目。只需點開螢幕,就能根據企業需求,在人才庫中快速精準匹配可提供技術服務的工程師。

  打通創新的“最後一公里”,關鍵是發揮資源的集聚效應,促進人才鏈、産業鏈、資金鏈、服務鏈、數據鏈交叉融合。浙江發揮政府在整合創新資源方面的作用,以工程師為紐帶,吸引整合“政産學研用”等各方面資源,建立特色産業工程師協同創新中心。

  針對民營企業“難引天線”、校院人才“難接地氣”、“土專家”難有“用武之地”等問題,協同創新中心以協同共用、雙向賦能為宗旨,繪製從頂尖到基礎、國內到國外、上游到下游的“工程師分佈地圖”,全面激發浙江特色産業對人才的吸引力。

  “518嘉興人才日”已成為嘉興的城市名片。資料圖片

  聚集共性技術、開展共同攻關、實現共用人才、打造共用格局,“一個特色産業+一個共性技術平臺+一批共用工程師”模式,整合技術、成果、人才等創新要素,讓人才集聚裂變,為地方特色産業裝上“最強大腦”。截至2021年年底,省級工程師協同創新中心已集聚工程師2343人,解決共性技術難題146個,轉化技術成果290項。

  特色産業工程師協同創新中心,讓浙江實現了産業人才共用共用、協同創新。區域發展不平衡,如何讓省內後發地區享受先發地區人才紅利,實現區域間人才共用共用、協同創新、共同發展?浙江推出“人才飛地”。如今,舟山市已有6個“人才飛地”在上海、杭州、寧波等地投入使用。孵化在“飛地”、産業化在本地,研發在“飛地”、生産在本地,前臺在“飛地”、後臺在本地。截至目前,入駐“人才飛地”企業60家,入駐人才280人。

  “人才飛地”同樣為麗水提供了“引才難”的破題路徑。麗水借勢杭州、寧波等地區位優勢,建設3個“人才飛地”,其中,浙江人才大廈先導區入駐的6家麗水企業已引到急需緊缺人才19名,用“遠水”解了“近渴”。

  變“本地築巢”為“鄰鳳築巢”,通過跨行政區域建設“飛地”孵化器,實現研發、生産兩地化。在浙江,這樣的“飛地”越來越多,匯聚效應迅速輻射和覆蓋到了更多地區。

  《光明日報》( 2022年02月27日 07版)

[責任編輯:李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