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地評線】太陽鳥時評:讀懂“科學家精神”背後的“三種密碼”

2022-01-14 17:02:00
來源:四川新聞網
字號

  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逐夢征程上,有這樣一群人——他們勇攀科學高峰,始終心向祖國、志在夢想,縱然前進的道路上充滿泥濘與曲折,他們都無懼無畏,在意志上“鑄鐵造鋼”,在奮進的道路上“步履不停”,為科技事業的進步,為人民群眾生活品質的提升和民族發展事業作出了重大貢獻。“科學家精神”作為中國共産黨人的精神譜係之一,具有深厚的精神蘊含和崇高的思想品質,我們要讀懂“科學家精神”背後的“三種密碼”,在新的趕考路上繼承和發揚以奉獻為底色的科學家精神。

  讀懂科學家“吃苦耐勞、不畏艱險”的精神密碼。一個人一生的時間是有限的,但精神的力量卻是無窮的,他們奮鬥的身影是歷史永遠的記憶,他們堅定的聲音激勵著更多人在奮鬥的道路上矢志前進。“我們中國人也能研製出原子彈”,堅定的口號、有力的呼喚震撼人心,匯聚起攻堅克難的激流浩蕩。在艱苦的條件下,錢學森、鄧稼先等科學家們憑藉頑強的精神和意志攻克一個又一個難關,喝的是鹹水、吃的是窩窩頭,卻沒能磨滅他們越挫越勇的意志力。回望中國科學技術發展史,李四光、錢學森、屠呦呦等科學家勇攀科技高峰,在探索與實踐的道路上不遺餘力,為我們立下了鮮明而有力的標桿。作為黨員幹部,我們要勇於紮根基層一線,傳承“千磨萬擊還堅勁”的吃苦意志,面對重大挑戰、重大風險、重大矛盾時敢於迎難而上、挺身而出,在耕耘中豐沃土壤,在播種中收穫希望,在磨礪中強壯枝幹,成為能堪大任的幹事者。

  讀懂科學家“嚴謹求實、團結合作”的精神密碼。為攻克技術難關,在技術成果上有突破,他們邁出的“每一步”都是“團結的步伐”,他們身上所彰顯出的精神名曰“眾志成城”。為了民族的利益、國家科技實力的強大,科學家們早穿棉襖午穿紗地幹,從不抱怨、精誠團結,無論面對再艱難的境遇,他們也沒有人説要放棄,而是朝著目標越幹越起勁,更加發奮努力,立足實際、把握規律,在一代代科學家的堅持與努力下終於迎來了碩果纍纍,中國的科研成果令世界為之矚目。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依靠團結才能夠凝聚起無往不勝的強大力量。黨員幹部要以大格局、大胸懷守初心、擔使命,從全局出發、在目標上著力,凝聚起萬眾一心幹事業的豪情和智慧,在崗位上求實進取、不懈奮進,面對“急難險重”的任務能夠團結協作、攻克難關,用共同的努力拼搏為事業發展奠基立業,爭取更大的時代榮光。

  讀懂科學家“無私奉獻、心懷家國”的精神密碼。難以忘記,電影中那一幕幕振奮人心的畫面;無法忘懷,歷史書上那一張張堅毅的面孔,他們將愛國的情懷投注在事業中,凝聚成“不破樓蘭終不還”的強大力量,這種精神意志令我們的心潮久久無法平息。老一輩科學家們在我們心中種下了精神的“火種”,凝聚起奮鬥的力量。愛國是深遠而持久的力量,老一輩科學家將自己的青春和生命無私地奉獻給了偉大的事業,“兩彈元勳”鄧稼先,面對彼時蘇聯的技術封鎖,從零開始,在不懈努力下突破了技術難關,這種精神與意志深深地撼動著我們。科學家的奉獻精神打動人心,更催人奮進。作為黨員幹部,我們是為國家發展建設而開拓進取的“先鋒”,是為民服務的“孺子牛”,要把民生事業扛在肩上,把人民幸福作為奮鬥目標,學習科學家為了黨和人民的事業奉獻青春、英勇奮鬥的“無我境界”,將“小我”融入到建設事業和為民服務之中去。

  心中有豪情萬丈,腦中有思潮紛涌。我們要以科學家們為精神標桿,凝聚“心”力量、轉為“行”動能,感悟科學家身上的“精神密碼”,將這種催人奮進的力量化作事業上的精神激勵和奮鬥動力,朝著奮鬥目標不懈前行,在新征程上創造出更大的輝煌與業績。

  (作者:李明泓)

 

[責任編輯:張亞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