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習近平“典”論從嚴治黨|欲知平直,則必準繩;欲知方圓,則必規矩

2022-01-14 16:21:00
來源:央視網
字號

  編者按:2013年至2021年,習近平總書記每年都出席中央紀委全會併發表重要講話。在講話中,總書記站在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的高度,大量引用中國古代廉政名言,深刻闡釋全面從嚴治黨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既直面問題、切中時弊,又充滿自信、催人奮進,為新形勢下全黨深入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提供了思想武器和行動指南。央視網《天天學習》與您一起學習領會。

  【釋義】

  “欲知平直,則必準繩;欲知方圓,則必規矩;人主欲自知,則必直士”出自《呂氏春秋自知》。意思是,要想知道平直與否,就必須借助水準墨線;要想知道方圓與否,就必須借助圓規矩尺;君主要想知道自己的過失,就必須任用直諫之士。前兩句採用比興手法,以引出第三句所要討論的話題——“自知”。“直士”就是使君主自知的“準繩”和“規矩”。

  “準繩”和“規矩”原本表示具體的測量和繪圖工具,後表示抽象的準則、法度之義。傳説大禹治水時,左手持“準繩”,右手執“規矩”。古代文獻中,常將二者對舉或連用。如《孟子離婁上》:“聖人既竭目力焉,繼之以規矩準繩,以為方員(同“圓”)平直,不可勝用也。”《管子七臣七主》:“法律政令者,吏民規矩繩墨也。夫矩不正,不可以求方;繩不信(通“伸”),不可以求直。”現代漢語中,“規矩”一詞常用來表示一定的標準、法則,也形容一個人行為端正,合乎標準或常理;“準繩”一詞則用來比喻言論、行動等所依據的原則或標準。

  【解讀】

  加強紀律建設是全面從嚴治黨的治本之策。我們黨是用革命理想和鐵的紀律組織起來的馬克思主義政黨,組織嚴密、紀律嚴明是黨的優良傳統和政治優勢,也是我們的力量所在。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治理一個國家、一個社會,關鍵是要立規矩、講規矩、守規矩。”規矩不能立起來、嚴起來,很多問題就會慢慢産生出來。一個擁有9500多萬黨員的大黨,沒有紀律和規矩,就註定是一盤散沙,又何談全面深化改革?2012年11月16日,習近平剛履新中共中央總書記,就強調“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提出“黨章就是黨的根本大法,是全黨必須遵循的總規矩”。2015年1月13日,在十八屆中央紀委五次全會上,總書記強調要“嚴明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把守紀律講規矩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2016年1月12日,在十八屆中央紀委六次全會上,總書記進一步指出:“要堅持原則、敢抓敢管,立‘明規矩’、破‘潛規則’。”

  講規矩是對黨員、幹部黨性的重要考驗,是對黨員、幹部對黨忠誠度的重要檢驗。領導幹部違紀往往是從破壞規矩開始的。要紮緊黨規黨紀的籠子,把黨的紀律刻印在全體黨員特別是黨員領導幹部的心上。黨的十八大後,黨中央從立規矩開始,首先制定了八項規定,隨後陸續出臺一系列制度,形成配套完備、有效管用的黨內法規制度體系。尤其是2016年1月1日起,《中國共産黨廉潔自律準則》和《中國共産黨紀律處分條例》兩大黨規的施行,更加明確了對黨員幹部的廉潔自律要求和紀律要求,是黨內法規建設的與時俱進。

  心中有規矩,行為定方圓。在全面從嚴治黨的新要求下,紀律和規矩已經成為貫穿黨風廉政建設的主線。廣大黨員幹部必須把紀律和規矩挺在前面,增強守紀律講規矩的“四個自覺”,真正讓鐵規發力、讓禁令生威。

  (作者 楊立新)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網)

[責任編輯:張亞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