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推動中美兩艘巨輪迎著風浪共同前行(熱點對話)

2021-11-20 11:21:00
來源:人民網官方帳號
字號

  11月16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同美國總統拜登舉行視頻會晤。在長達3個半小時的會晤中,雙方就事關中美關係發展的戰略性、全局性、根本性問題以及共同關心的重要問題進行了充分、深入的溝通和交流。習近平主席強調,新時期中美相處應該堅持三點原則: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

  此次中美元首視頻會晤釋放出哪些積極信號?一段時間以來,中方為推動兩國關係相向而行做出了哪些努力?當前國際形勢下,推動中美關係重回健康穩定發展的正確軌道有何意義?後續雙方應如何管控分歧、務實合作,落實兩國元首會晤精神?圍繞上述問題,本報記者對話三位國際問題專家進行解讀。

  中美元首視頻會晤釋放出哪些積極信號?

  今年以來,習近平主席同拜登總統于2月和9月兩次通電話,但視頻會晤還是第一次。這也是歷史上首次中美元首視頻會晤,引發國際社會高度關注。相關消息剛一發佈,就有美媒評論説,這有望成為一個“讓美中關係朝著以合作為基礎轉變的機會”。據新加坡《聯合早報》報道,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表示,中美元首視頻會晤是兩國避免衝突的良好開端。

  李慶四:一段時間以來,美國本屆政府總體上繼承了上屆政府的反華政策,給中美關係發展帶來困難。此次元首會晤在美國總統拜登上臺近10個月後舉行,雖説姍姍來遲,但其本身也是一個積極信號。中美是舉足輕重的地區大國,也是全球大國。中美關係已經超越雙邊範疇。此次中美元首視頻會晤,不僅給兩國關係的緊張狀態按下“暫停鍵”,也有利於地區和全球局勢的緩和。元首外交分量十足,對中美關係的權威引領作用不可替代,將為下一階段兩國關係的發展把舵引航。

  袁徵:此次中美元首視頻會晤至少有三方面積極意義:其一,從過去幾個月中美雙方代表數次會晤,到如今兩國元首的視頻會晤,中美之間的溝通機制得到一定程度修復。其二,此次元首視頻時長超過預期,議題極為豐富,中美坦率地表達了各自立場和意見,有助於雙方增進相互了解,避免戰略誤判。其三,中美元首對兩國關係鮮明表態,取得了一定共識。習近平主席強調了“三點原則”“四個方面的優先事項”,展現了中方推動中美關係良性發展的一貫立場;拜登總統重申一個中國政策,表示不支援“臺獨”,不尋求改變中國的體制,不尋求通過強化同盟關係反對中國,無意同中國發生衝突等。

  張家棟:中美元首以視頻方式實現會晤,打破了前一個時期雙方關係的冷凍狀態。元首直接會面的一個重要意義在於,除語言表達外,領導人的身體姿態、面部表情等都在傳遞信號,雙方能更好地了解對方領導人的真實意圖。

  元首視頻會晤是一個開始。儘管未來還存在變數,但眼下中美關係至少有了打破堅冰的開端。中美元首為兩國關係定調,或將推動各層級各領域對話機制啟動,促使中美關係逐漸走向正常狀態。此外,兩國元首都強調中美關係的極端重要性,都表示反對打“新冷戰”,這兩項共識將對兩國國內輿論起到積極的引導作用。

  中方為推動中美關係相向而行做出了哪些努力?

  過去幾個月裏,中美雙方代表先後在美國安克雷奇、中國天津、瑞士蘇黎世和義大利羅馬舉行會晤,中方堅決反對美方所謂“從實力地位出發”同中國打交道,向美方提出“兩份清單”和“三條底線”,要求美方積極回應,採取行動切實改善兩國關係。此次中美元首視頻會晤中,習近平主席明確提出:“希望總統先生發揮政治領導力,推動美國對華政策回歸理性務實的軌道。”

  李慶四:美國本屆政府上臺之後,中方對改善中美關係抱有很高期待。但美國的種種舉動令中國和國際社會失望:在東海、南海和臺海進行軍事挑釁;對中國人權狀況及涉港、涉疆等內政問題説三道四,不斷挑戰中國底線;在疫情溯源問題上一再抹黑中國;在國際上拼湊反華小圈子對中國施壓等。

  面對這種情況,中國有理有據有節地進行鬥爭,保持了極大的忍耐。在處理中美關係時,中國不抱幻想,堅定維護國家利益和國家尊嚴,始終保持定力,著眼長遠,胸懷兩國關係發展大局、兩國人民根本利益和世界發展大局,展現出高超的外交智慧和政治擔當。

  袁徵:美國國內曾以所謂“3C”來定義中美關係,即競爭(Competition)、合作(Cooperation)與對抗(Confrontation),其對華政策的矛盾性顯而易見。美國本屆政府上臺後,沒有從根本上修正上屆政府的反華遺産。

  中方從政府高層到戰略界和學術界,對中美關係複雜現狀、美國國內政治、美國官僚決策體系等有客觀和清醒的認識,對中美關係改善予以很大的耐心,採取了一些務實的做法。一方面,在應對氣候變化等全球性議題上,中國對美始終保持積極合作姿態,展現了大國擔當。另一方面,在過去幾個月中美代表的數次會晤中,中方都表達了改善中美關係、推動合作共贏的意願。同時,中方在涉及核心利益問題上亮明立場和底線,進行了堅決鬥爭。

  一直以來,中國順應世界開放發展的大潮流,堅定不移擴大高水準對外開放,與世界分享發展機遇,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在處理對美關係時,中國同樣展現出高度的歷史責任感。

  張家棟:中國總體上希望與美國改善關係,並願意採取措施推動雙邊關係健康發展,這是中國基於自身力量及外部環境作出的選擇。中美兩國既相互依賴、相互依存,又相互競爭、相互衝突,處於一個複雜互動的體系中。處理好中美關係,要避免踩踏對方底線,在底線和上限之間進行靈活的政策調整。

  一個健康穩定的中美關係將給世界帶來哪些利好?

  習近平主席強調,推動中美各自發展,維護和平穩定的國際環境,包括有效應對氣候變化、新冠肺炎疫情在內的全球性挑戰,都需要一個健康穩定的中美關係。美國庫恩基金會主席羅伯特勞倫斯庫恩評價説,美中元首視頻會晤為兩國關係發展指明方向,對整個世界而言也非常重要和及時。當前,新冠肺炎疫情、氣候變化和經濟放緩等問題亟待解決,沒有美中兩個大國的合作,世界很難有效應對這些共同挑戰。

  李慶四:一年多以來,百年未遇的新冠肺炎疫情延宕起伏,病毒頻繁變異,形勢仍然複雜嚴峻,世界經濟復蘇面臨著巨大的不穩定性不確定性。美國是疫情肆虐最嚴重的國家,經濟復蘇後勁乏力。疫情的無國界蔓延啟示人們,必須加強國際合作。一段時間以來,美國將疫情政治化、無底線“甩鍋”他國,在經濟上鼓吹所謂“脫鉤”、打壓遏制中國發展,不僅破壞了國際合作大局,對自身發展也是有百害而無一利。

  從抗擊疫情到經濟復蘇,再到應對氣候變化,當前的全球性挑戰層出不窮。中美是世界前兩大經濟體和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兩國經濟總量佔世界比重超過40%,承擔著重要的國際責任。中美擱置爭議,避免意識形態因素干擾,加強溝通和合作,不僅有利於辦好各自國內事情,又能惠及世界發展,帶動全球經濟儘快走出低谷。

  張家棟:隨著非傳統安全威脅日益上升,越來越多的安全議題超出國家範疇,成為全球性議題。近年來出現的三個重要非傳統安全議題——恐怖主義、氣候變化和新冠肺炎疫情,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全世界的安全觀。如今,我們不僅要從雙邊視角看待中美關係,還要從如何合力應對全人類安全挑戰的角度來思考。中國是世界人口第一大國,美國是世界經濟第一強國,世界一旦出了問題,中美兩國的切身利益都會受損。中美在一些全球性議題上加強對話合作,是正確的選擇。

  袁徵:一段時間以來,國際形勢日趨嚴峻,大國競爭日益激烈,反全球化、民粹主義和保護主義思潮不時抬頭,全球治理存在諸多難題,全球和地區戰略安全穩定面臨不小的挑戰。近日,中美雙方發表了第二份關於應對氣候變化的聯合宣言,被外界輿論稱為“意想不到的驚喜”,從側面折射出世界兩個重要大國存在共同利益和合作空間。在此次中美元首視頻會晤中,中美領導人又在一些重大問題上達成一定共識,對各國加強合作、共同完善全球治理具有重要的引領意義。

  中美應採取何種行動落實元首會晤精神?

  “中美關係如果回不到過去,就應當面向未來。”11月16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當前中美關係正處在一個關鍵的十字路口,希望美方與我們相向而行,以實際行動落實兩國元首會晤精神,保持對話溝通,加強交流合作,負責任的管控分歧,推動中美關係重回健康穩定發展的軌道。

  李慶四:對中美元首視頻會晤取得的相關成果,我們給予充分肯定。但同時也應認識到,一次會晤不可能消除中美的矛盾和分歧,推動兩國關係健康穩定發展需要付出長期努力。一直以來,美國對華政策總是“兩張皮”,説一套做一套,在涉及中國核心利益問題上一再挑釁。對此,中國需保持高度警惕,密切關注相關事態的新動向新變化。接下來,美國如何踐行拜登總統提出的“美中關係只能搞好,不能搞砸”這一承諾,才是真正考驗美國誠意的關鍵所在。

  袁徵:在此次中美元首視頻會晤中,拜登總統作出了一些積極表態。後續如何兌現,世界拭目以待。既然美方表示願同中方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加強溝通,減少誤解,以建設性方式妥處分歧,那就應該尊重中國的核心利益,改變前一階段干涉中國內政的種種錯誤行徑;既然美方承諾奉行長期一貫的一個中國政策,不支援“臺獨”,就該言行一致,切實遵守一個中國原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不要把國內法淩駕於國際義務之上;既然美方表態“不尋求改變中國的體制,不尋求通過強化同盟關係反對中國”,就該摒棄意識形態對抗,不要拉攏“反華”小圈子,停止在中國周邊搞小動作。

  中美之間存在競爭,這是客觀事實。但是,競爭應是一種良性競爭,同時也不能以競爭來定義全部中美關係。正如習近平主席指出,“地球足夠大,容得下中美各自和共同發展。”中國多次強調,為了和平,中國將始終走和平發展之路,永遠不稱霸,永遠不搞擴張。在推動中美實現互相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上,中國的態度始終如一。中美關係後續如何發展,關鍵在美國如何兌現諾言,拿出務實行動。

  張家棟:中美關係未來如何,取決於兩國後續在具體領域的互動狀態、是否會出現新的衝突點、相關表態和承諾能否兌現落實等。中美關係不大可能回到過去,但也不至於失去理性。中美在經貿等領域雖然存在一定競爭,但意識形態領域的對抗可以避免。雙方需加強互動,減少誤判,增加互信,給兩國關係注入更多的確定性。

[責任編輯:吳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