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歷史關頭——紅色紀念館之旅》第七集:山丹丹花開紅艷艷

2021-11-08 18:04:00
來源:央視網
字號

  從歷史關頭的變與不變,回望百年大黨的風雨兼程;

  從時代背景的同與不同,解讀百年大黨的勝利密碼。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百家講壇》欄目

  推出十集特別節目《歷史關頭》,

  敬請關注!

  本集節目以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過的中共七大會址為主題,從總書記的關注點、延安的革命文物故事、歷史關頭的經驗總結、歷史經驗的指導意義等角度,對在中國共産黨百年曆史中具有偉大意義的中共七大進行了論述,彰顯中國共産黨把握時代脈搏、克服艱難險阻、進行偉大鬥爭的輝煌歷程。

  凝視:總書記的關注點

  1945年,在抗日戰爭接近勝利的前夜,中國共産黨又迎來了一個新的歷史關頭。中華民族面臨兩個前途、兩種命運的鬥爭,中國共産黨和廣大人民要建立一個和平、民主、獨立的新中國,而國民黨集團則堅持內戰、獨裁、分裂,要把中國引向黑暗。面對著兩種前途、兩種命運的選擇,中國究竟該走向何處?

  在延安楊家嶺,中國共産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召開,使全黨統一了思想、明確了道路,找到了繼續革命、闖關制勝的關鍵所在。

  今天,楊家嶺的革命舊址,早已成為了人們學習延安精神,傳承紅色文化的重要場所。2015年2月14日,習近平總書記也來到這裡,瞻仰了中共七大會址。

  在中共七大會址,習近平總書記關注了哪些革命文物?又做了哪些重要論述?為習近平總書記做現場講解的延安棗園革命舊址管理處主任黨婕睿進行了詳細講述。

  延安棗園革命舊址管理處主任 黨婕睿

  回望:百年瞬間的故事

  延安精神培育了一代代中國共産黨人,是我們黨寶貴的精神財富。在延安的革命紀念館中,有哪些珍貴的文物,見證了中國共産黨人在歷史關頭的抉擇?又有哪些故事,講述著篳路藍縷的闖關過程呢?文物見證歷史,護寶人、延安革命紀念館館長茆梅芳走進革命故地,透過中國共産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證、中共七大通過的《中國共産黨黨章》、大生産運動的“見證者”小紡車、毛澤東使用過的小炕桌等珍貴革命文物,回望百年瞬間故事。

  本集護寶人、延安革命紀念館館長 茆梅芳

  聆聽:歷史關頭的經驗總結

  抗戰即將勝利,中國面對兩種前途、兩種命運。這是決定國家走向的時代關口,更是決定民族未來的歷史關頭。在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産黨人心中,其實早已用穿透歷史的眼光,看到了闖關決勝的道路;早已用無比自信的詩句,宣告了將革命進行到底的決心。

  讓我們回到演播室,跟隨中山大學彭玉平教授,一起去聆聽更多來自歷史深處的迴響,解讀中國共産黨的時代使命和歷史抉擇。

  本集文化學者、中山大學 彭玉平教授

  銘記:歷史經驗的指導意義

  延安精神,是中國共産黨不斷渡過難關、闖過險關、越過雄關的思想武器,是我們黨能夠不斷汲取前進動力的力量源泉。那麼在新時代,我們應該如何繼承和弘揚延安精神?我們不斷取得黨和人民事業新勝利的傳家寶究竟是什麼呢?北京師範大學王炳林教授從三個方面作出闡釋:第一,堅持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正確方向;第二,得民心者得天下;第三,自力更生、艱苦奮鬥是傳家寶。

  本集黨史專家、北京師範大學 王炳林教授

  王炳林教授最後説,延安精神告訴我們,一個黨、一個國家、一個民族,都要有一種堅定、奮鬥、科學的精神、品格和風貌。我們的基本國情,我們黨所肩負的歷史使命,決定了黨和人民需要長期艱苦奮鬥,求真務實、埋頭苦幹,以“踏平坎坷成大道,鬥罷艱險又出發”的頑強意志,不斷奪取偉大鬥爭新的勝利。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

  《歷史關頭——紅色紀念館之旅》

  11月8日

  CCTV-10 12:00首播

[責任編輯:王思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