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福州馬尾舉行甲午海戰英烈公祭活動

2021-09-18 09:27: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中新網福州9月17日電 (王曉霞)甲午海戰英烈公祭活動17日在位於福州馬尾的馬江昭忠祠舉行。由於疫情防控要求,今年的公祭活動小規模舉辦,但流程、規制嚴格按照歷史上昭忠祠甲午海戰烈士祭奠儀式的儀程進行。

  值得一提的是,于近期發現的昭忠祠檔案中,不僅找到了缺失近半個世紀的碑文內容,更填補了昭忠祠直接檔案的空白,為昭忠祠注入生動鮮明的文化內涵。

  當天,參加活動的船政後裔及社會各界代表肅然佇立馬江昭忠祠大殿內,集體行三鞠躬禮,齊聲誦讀祭文,致敬英雄。

  船政後裔陳榕在公祭儀式後親眼一覽馬江昭忠祠檔案,“我的祖父陳兆鏘曾經作為北洋海軍軍官參加過甲午黃海海戰,1915年調任福州船政局局長,主持船政工作。面對當時船政財政困難的境地,1920年,他動員海軍有志同僚,集資重建昭忠祠,之後又推動甲午海戰北洋海軍烈士合祀入祠,並撰寫《重建馬江昭忠祠、墓記》鐫刻與昭忠祠碑石之上,但後來由於戰亂,碑文破損。”

  重見碑文全文,讓陳榕很是興奮,“時隔半個世紀,破損的石碑被補齊,不僅補齊了相關史實,更傳承愛國精神。”

  這次馬江昭忠祠檔案的發現是多方協力的結果,馬尾船政文化研究會、福州研究者、船政後裔、四川日報以及臺灣學者長期關注研究,在臺灣保存的民國時期的檔案裏面,意外地發現了幾套完整的昭忠祠的卷宗,揭開了很多秘密。

  “這批檔案對於中國海軍歷史研究意義重大。”馬尾船政文化研究會會長陳悅告訴記者,“1920年代,海軍部為了把甲午烈士迎入馬尾的馬江昭忠祠祭祀,需要徵集這些烈士的事跡,也就是在這時,發現從清代以來竟然沒有系統整理過甲午海軍烈士的名單,因而當時在海軍界內部掀起了一場活動,主要由曾經參加過甲午海戰的將士,以及曾經跟甲午將士相識的官兵,通過回憶一點一點記錄,形成了在今天流傳十分廣泛的這份甲午烈士名單,並據此奉入昭忠祠合祀。”

  也正是這場聲勢浩大的共同回憶和事跡徵集,發現了許多生動的事跡。這其中就包括鄧世昌的兒子報送的鄧世昌的事跡,還有甲午海戰親歷者——冰心父親謝葆璋的一段不為人知的往事。

  “福州海軍學校報送的報告裏詳細記錄了當時謝葆璋所在的‘來遠’艦著了大火,謝葆璋在輪機艙幫助處理輪機,保持軍艦能夠正常運作。但因為火勢太大,煙霧籠罩著整個機艙,什麼都看不見,所有機艙人員都趴在地板上,防止煙灌入口鼻,依靠手來摸索閥開關保持蒸汽機的運轉,他們在如此艱難的環境下,英勇抗爭,戰鬥到最後一刻。”如此詳細的記錄,補充了甲午海戰的歷史細節。同時,一些檔案還修正了甲午海戰的某些歷史評價和敘述。

  據了解,下階段,這批檔案將作為重要資料收入馬江昭忠祠館藏,為昭忠祠注入豐富的內容內涵,使得昭忠祠成為搜尋中國近代海軍烈士事跡的重要檔案庫。馬尾船政文化研究會聯合相關學者正在整理這批檔案,後期將出版公佈。

  陳悅説,文獻史料躺在庫房裏、博物館的展櫃裏,無法發揮它的更多價值,只有公之於眾才能引起研究熱潮,為研究者們提供更多的素材更多的資料,推動研究的深入。(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