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別讓“高流量”帶偏正能量

2021-09-01 22:25:00
來源:光明日報
字號

  【文化評析新時代需要健康的審美觀⑤】

  近段時間以來,“流量明星”成為公眾熱議話題。唯流量論的不良傾向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影視行業的正常生産規則。“流量明星”一夜成名,但有些人德不配位、才不配位,急功近利的心態使他們最終“翻車”。“流量明星”現象的核心在於價值觀、審美觀和藝術觀的走偏。

  首先,是價值觀的走偏。“流量明星”作為從事演藝工作的個體,本應通過誠實努力的勞動,為社會帶來健康積極的精神價值。但是,一些“流量明星”盲目尊崇“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甚至推行極端的“個人主義”,在個人思想和精神價值上逐漸走入歧途。有的“流量明星”為了一己之私而挑戰社會倫理道德,借助資本哄抬帶來的“聲譽”,瘋狂撈取個人的好處和利益,甚至還有人借助“飯圈”粉絲的崇拜,不惜觸碰法律紅線、道德底線,最終個人形象崩塌,“人設”碎了一地,受到法律嚴懲。這些藝人無視社會基本的倫理道德規範,甚至無視法律法規,這種價值觀的走偏令人警醒。

  其次,是審美觀的走偏。一段時期以來,很多藝人或以羸弱形象示人,或追求“螞蟻腰”“瓜子臉”等所謂的“高顏值”,扭曲了健康的審美觀。為了追求這樣的顏值,這些人不惜對自己的真實容顏進行砍削和藻飾,變成千篇一律、蒼白無力的形象,而這種畸形的審美居然在“飯圈”粉絲的追捧中成了一種“時尚”。走偏的病態審美對社會尤其是青少年的審美取向産生了極大的影響,無論是從傳統文化的傳承還是從新時代的社會需求來看,這種病態審美觀都不符合時代需求,會將年青一代的審美觀引入歧途。

  再次,是藝術觀的走偏。很多“流量明星”自以為有了名氣和流量,受到了“飯圈”追捧和資本追逐,就頻繁奔赴在電影、電視劇、綜藝節目以及各類活動的現場。他們大多沒有經過嚴格、專業的藝術訓練,也缺乏深入生活的體驗,只靠一張“完美”顏值的臉來敷衍藝術創作。這樣的態度顯然難以塑造出紮實厚重且富於生命力的藝術角色和藝術形象。

  造成以上價值觀、審美觀、藝術觀走偏的癥結是多方面的。比如,有的“流量明星”本人缺乏生活積累和閱歷,缺乏專業、嚴格的訓練和艱苦的藝術創作積澱;而有些媒體平臺熱衷炒作、一味追求熱度和“眼球”,借助“飯圈”來推動市場,形成産業鏈,撈取各方利益;更深層次原因,則是資本的推動。很多利益集團通過“流量明星”來攫取各種利益,同時又不斷“造星”,讓一個又一個“流量明星”成為自己的“搖錢樹”“發財樹”。

  面對“流量明星”的這些亂象,深思其中的種種原因,我們應當進行認真和嚴肅的反思,在價值觀、審美觀和藝術觀上,旗幟鮮明地提出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求的各種主張。

  在價值觀上,大力倡導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遵循,努力做有益於時代、有益於社會、有益於人民的正能量的文藝工作者;在審美觀上,積極倡導健康向上、自然本真的具有中國特色的審美風尚,要把中國文化中自然天成的審美追求,同社會主義文藝健康向上的審美需求,以及新時代富於理想和時代光芒的價值觀、審美觀和時代精神融為一體,創作出更多新時代有筋骨、有風骨、有溫度的優秀文藝作品;在藝術觀上,應當倡導遵循藝術創作規律的文藝工作態度,演藝工作者應當自覺深入生活、紮根人民,從新時代沸騰的生活中、從人民的智慧中汲取營養和能量。同時努力學習各種文藝理論、中外藝術經典和人文知識,用豐厚的藝術底蘊涵養和武裝自己,努力讓自己成為有思想、有學養、有經驗的藝術工作者。

  總之,別讓“高流量”帶偏正能量。今天我們面對“流量明星”出現的問題,需要從認知上看到深層次的原因。我們要從演藝從業者個人素養的提升、媒介的規範和資本的監管等多個渠道入手,營造風清氣正的文藝生態。廣大的藝術工作者應當努力錘鍊自己的藝術本領,不負時代、不負人民,以積極健康的價值觀、審美觀、藝術觀,塑造新時代的藝術經典,為新時代創作出具有中國特色、中國氣質和時代風采的文藝經典與藝術佳作。

  (作者:胡智鋒,係北京電影學院黨委副書記、副校長)

[責任編輯:房琳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