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記住英雄母親的這封遺書(青春之聲把青春奮鬥融入黨和人民事業②)

2021-08-15 13:20:0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字號

  “我最親愛的孩子啊!母親不用千言萬語來教育你,就用實行來教育你。在你長大成人之後,希望不要忘記你的母親是為國而犧牲的!”這封催人淚下的家書,是抗日英雄趙一曼犧牲前寫給年幼孩子的絕筆信。信中,一名母親對孩子的深情,讓讀者無不動容。

  不久前,我在國家大劇院參觀為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100週年舉辦的“不忘來時路 永遠跟黨走——講述革命文物背後的故事”展覽時,為我們做講解的志願者,也是一位母親。誦讀這封家書時,她眼裏泛著淚光,飽含深情地説:“同為一名母親,我特別能體會趙一曼對孩子的眷戀與不捨。但是,在國破家亡、民族危難之際,這位至死不忘育兒之責的母親,還是選擇用生命兌現一名共産黨員對國家、民族的錚錚誓言——她的遺書是寫給年幼孩子的,更是寫給中華民族的!”

  能讓趙一曼放下心心唸唸的孩子,忍痛捨棄母親身份的,除了國家和民族,還能有誰呢?面對敵人的屠刀,趙一曼依然高呼“打倒日本帝國主義”“中國共産黨萬歲”的口號。犧牲時,她年僅31歲,正值青春年華。

  如今,中國共産黨已歷經百年芳華,新中國也已走過70多年的光輝歷程。在中國共産黨的堅強領導下,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人民過上了美好的小康生活,正闊步前行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輝道路上。今天重讀這封書信,我們為足以告慰英雄的成就感到欣慰,同時也應永遠牢記英雄母親趙一曼深情熾熱的話語:“不要忘記你的母親是為國而犧牲的!”——不要忘記那些為國犧牲的愛國者,不要忘記愛國主義傳統,這是中華民族之所以能夠歷經磨難而生生不息、薪火相傳,始終保持旺盛生命力的精神動力!

  身處不同的年代,中國人的愛國心卻總是相通的。對每一個中國人來説,愛國是本分,也是職責,是心之所繫、情之所歸。在中華民族綿延發展的歷史長河中,愛國主義始終是激昂的主旋律,是中華民族團結奮鬥、自強不息的精神紐帶。從“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到“這是英雄的祖國,是我生長的地方”“我和我的祖國,一刻也不能分割”,愛國主義精神被寫入詩裏,唱到歌裏,烙進心裏,成為中華民族的民族魂,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為祖國發展繁榮而不懈奮鬥。

  愛國是一種情感,更是一種行動。從深藏功名、無私奉獻的老英雄張富清,到默默守島32年、認定“家就是島,島就是國”的王繼才;從在生命最後時刻依然牽掛著科研項目的黃大年,到守護邊境50余載、在邊境線10多萬塊石頭上刻下“中國”兩個字的布茹瑪汗毛勒朵;再到奮戰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一線的90後、00後,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主戰場上奔波忙碌的年輕駐村第一書記,在探月工程、探火工程中日夜攻關的青年科技工作者……正是因為有無數愛國人士的奮鬥付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才離我們越來越近。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對新時代中國青年來説,熱愛祖國是立身之本、成才之基。”青年最富有朝氣,最富有夢想,是未來的領導者和建設者。國家的前途,民族的命運,人民的幸福,是當代中國青年必須和必將承擔的重任。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中,期待每一位中國青年都能緊隨祖國前進的腳步,經風雨、壯筋骨、長本領,以無數個為國為民的青春之“我”,成就永遠的青春中國。

[責任編輯:李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