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鞏固脫貧成果 推進鄉村振興(外媒看中國)

2021-08-15 11:13:0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字號

  《中華人民共和國鄉村振興促進法》正式施行以來,外媒持續關注中國鄉村振興的統籌規劃和具體舉措,聚焦中國山鄉巨變的脫貧故事和發展經驗,點讚中國政府為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所採取的各項舉措。

  “激發農業領域更大活力”

  西班牙《國家報》網站日前發表文章稱,進入21世紀,中國將未來發展的目光再次投向農業領域,希望“充分運用高新技術,提高農業生産率,激發農業領域更大活力”。文章表示,今年初,中國發佈的中央一號文件,表明當前中國“三農”工作將“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農業技術諮詢公司特裏維尤姆中國公司分析師埃文羅傑斯帕伊表示,中國政府希望避免脫貧人口返貧,將脫貧攻堅成果轉化為更多就業、更高效的農業和更好的互聯互通,推動農村地區更好發展。

  《國家報》網站的文章還表示,鄉村振興的目標還包括促進農村增收和消費,中國各大科技公司積極參與這一領域。京東提供了一項服務,讓消費者可以購買還未從地裏採摘的新鮮蔬菜。據介紹,消費者通過數字平臺完成交易後,農民從田間採摘訂單農産品,4個小時之內就可以運達交貨點,有助於減少存儲成本和浪費現象,實現了農民和消費者的雙贏。

  泰國春日新聞網近日報道稱,經過多年努力,中國已經消除農村地區的絕對貧困,未來將引導人才回流農村,在農村創造就業機會,改善農村的生活條件,留住人才,實現鄉村振興。

  西班牙歐洲通訊社網站近日發表文章稱,中國國家鄉村振興局正式掛牌成立,意味著中國在取得脫貧攻堅全面勝利後,開始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工作。文章説:“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文章以四川為例介紹説,中國的鄉村振興規劃已進入落實階段。作為農業大省,四川以現代農業園區為抓手,加速農業農村現代化,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已規劃建設了118個現代農業産業融合示範園區,扶貧産業覆蓋了80%以上的脫貧戶,傳統的種植養殖業正在向現代農業、高效農業發展。

  “當地居民有了更多收入”

  從一個個鄉村脫貧振興的生動案例中,外國媒體關注到中國老百姓的生活變遷,探尋中國農村發展經驗。

  日本《赤旗報》日前刊文報道中國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通過光伏産業助力農村脫貧。文章介紹稱,在河北省張家口市張北縣德勝村,中國民營企業在當地建設村級光伏扶貧電站,幫助貧困人口實現脫貧。德勝村每年的賣電收入用來支付扶貧公益崗位工資、發放特困救助、增加村集體收入,還搭建起280棟塑膠大棚,種植優質馬鈴薯。通過土地流轉、管理太陽能發電站、種植馬鈴薯種苗,村民陸金旺現在的年收入是之前的4倍,他表示:“我們的生活有了很大改變。”

  《日本經濟新聞》日前報道稱,河北淶水縣野三坡地區風景秀美,在當地政府的幫助下,一些村子發展鄉村旅遊,村民提高了收入,實現了脫貧。比如茍各莊村以及南峪村等都成立了合作社,農戶以土地等方式入股參與分紅。文章説,當地道路由政府出資修建,淶水縣為野三坡景區建設投入了1000萬元人民幣。

  尼日利亞《領導力報》網站日前刊文稱,中國農民科學素養的提高為鄉村振興提供了有力支援。如今,中國各地都在出臺新的政策和措施,鼓勵農民學習技術。山東為職業農民設立專業職稱制度,江蘇昆山為職業農民提供免費的大學教育,甘肅為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和動物防疫協調員提供培訓,將技術推廣到田間,解決農業生産中的實際問題。

  摩洛哥Hespress新聞網站刊發文章以廣東省廣州市從化區溪頭村為例講述中國脫貧經驗。文章介紹説,當地政府與高校和科研人員合作,分析競爭優勢,制定相應措施,如開發旅遊設施,指導村民翻新傳統建築,發展有特色的蔬果、美食和農副産品等産業,讓“回頭客”不斷,“當地居民有了更多收入”。

  日本《讀賣新聞》日前刊發整版報道,介紹甘肅省隴南市山背村通過易地扶貧搬遷、直播帶貨、職業培訓等方式實現脫貧。版面刊登了5幅照片,展示了村民易地扶貧搬遷的新家模樣,以及村民通過直播銷售木耳、農村年輕人免費學習烹飪技術等場景。文章説,“十三五”期間,中國易地扶貧搬遷總人口達1000萬,政府還幫助他們就業,不讓脫貧人口再返貧。

  “為全球減貧事業提供了可供參考的經驗”

  外媒還關注到中國政府為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採取的各項舉措,認為中國經驗對全球減貧事業具有借鑒意義。

  泰國暹羅線上網近日刊文報道中國加強道路基礎設施建設,促進鄉村振興繁榮。文章説,多年以來,中國不斷完善城鄉之間、平原和山區之間的道路基礎設施,有助於提高社會經濟發展效率,對於廣大山區發展起著重要作用。報道以蘇皖共同打造連接安徽郎溪與江蘇溧陽的1號旅遊公路為例説:“1號旅遊公路沿線的村莊生活條件、設施不斷改善,當地特色産業茶葉種植也開展得如火如荼,新農村建設取得了積極效果。”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報道説,發展鄉村休閒旅遊業是中國扶貧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十三五”以來,僅在中國雲南省,鄉村旅遊綜合帶動80余萬人脫貧增收,實現旅遊收入1300多億美元。

  摩洛哥“明日24”新聞網圍繞中國減貧經驗先後發表多篇評論,介紹中國減貧實踐以及中國對非洲減貧事業的大力支援。文章高度評價中國共産黨在脫貧攻堅戰中的堅強領導,認為“中國消除貧困的做法為全球減貧事業提供了可供參考的經驗”,值得分享和借鑒,這將惠及世界發展。

  世界經濟論壇網站刊文稱,網際網路和數字技術對中國農村經濟産生深遠影響,更多中國農民成為電商創業者,數字基礎設施升級、數字技術運用正在改變傳統農業模式,讓農民更賺錢。中國農民借助社交電商平臺,獲取用戶需求資訊,並隨之調整他們的生産和銷售計劃。農民以更低的配送成本和更多訂單實現增收。對世界普遍面臨的數字鴻溝挑戰而言,中國的“數字鄉村”試點具有寶貴的參考意義。

  辛巴威《商業週刊》發表評論稱,中國鄉村發展經驗值得辛巴威學習借鑒。過去幾十年間,中國鄉村逐步富裕、生産力大幅提升、農民生活水準顯著提高,農業投入、機械化生産不斷增加。尼日利亞藍圖報業公司網站的文章強調,中國已取得脫貧攻堅戰勝利,將繼續鞏固脫貧成果,著力推進鄉村振興。

  (本報北京、馬德里、曼谷、東京、約翰內斯堡、開羅、華盛頓8月14日電 記者龔鳴、姜波、趙益普、劉軍國、閆韞明、周輖、李志偉)

  《 人民日報 》( 2021年08月15日 03 版)

  (責編:岳弘彬、燕動)

[責任編輯:李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