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大黨丨逢山開道 遇水架橋

2021-08-15 09:25:00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字號

  八月,金色的陽光灑向中國共産黨歷史展覽館。

  李大釗英勇就義的絞刑架、趙一曼在犧牲前留給兒子的遺書、遵義會議復原景觀、抗美援朝戰場上志願軍使用過的武器、鄧小平同志《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講話提綱、脫貧攻堅數據圖表……展館內,一件件展品向前來參觀的中外人士講述著中國共産黨人“敢教日月換新天”的恢宏史詩。

  “敢於鬥爭,善於鬥爭,逢山開道、遇水架橋,勇於戰勝一切風險挑戰!”2021年7月1日,在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100週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話語鏗鏘。

  一百年來,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一代代中國共産黨人前仆後繼、浴血奮戰,艱苦奮鬥、無私奉獻。

  在鬥爭中誕生、在鬥爭中發展、在鬥爭中壯大,中國共産黨錘鍊了不畏強敵、不懼風險、敢於鬥爭、勇於勝利的風骨和品質。這是我們黨最鮮明的特質和特點。

  如何理解中國共産黨人的鬥爭精神?

  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我們講的鬥爭,不是為了鬥爭而鬥爭,也不是為了一己私利而鬥爭,而是為了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知重負重、苦幹實幹、攻堅克難。”

  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靠著“風雨浸衣骨更硬,野菜充饑志越堅”的鬥爭精神,中國共産黨領導全國人民結束了舊中國一盤散沙的局面。

  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憑著“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的鬥爭精神,我們實現了由一個一窮二白、人口眾多的東方大國大步邁進社會主義社會的偉大飛躍。

  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時期,發揚“殺出一條血路來”的鬥爭精神,中國大踏步趕上了時代!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堅持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團結帶領人民擺脫貧困、實現全面小康千年夢想,開闢出中國廣闊的發展新空間。

  我們黨依靠鬥爭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鬥爭贏得未來。

  逢山開道遇水架橋,一路風雨一路歌。

  新冠肺炎疫情對各行各業來説,都是一場沒有先例可循的大考。

  “把疫情防控中催生的新業態新模式加快壯大起來”,2020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北省考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時指出,要加快數字經濟、生物醫藥、醫療器械、生命健康等産業發展,促進經濟行穩致遠。

  中共中央、國務院出臺政策文件,推動人工智慧、數字經濟等産業蓬勃發展。雲上辦公、遠端醫療、直播帶貨......以大數據等數字技術為支撐的新産業新業態迅速壯大,形成發展新動能。

  翻開2021年上半年我國經濟數據“成績單”,數字經濟等産業的表現十分亮眼:

  一邊戰疫情,一邊謀發展,展現出在多重挑戰下一個大黨“在危機中育先機、于變局中開新局”的鬥爭精神和責任擔當。

  今天,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國際環境錯綜複雜。這是一個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時候,是一個愈進愈難、愈進愈險而又不進則退、非進不可的時候。

  習近平總書記告誡全黨,要充分認識這場偉大鬥爭的長期性、複雜性、艱巨性。

  凡是危害中國共産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各種風險挑戰,凡是危害我國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各種風險挑戰,凡是危害我國核心利益和重大原則的各種風險挑戰,凡是危害我國人民根本利益的各種風險挑戰,凡是危害我國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各種風險挑戰,只要來了,我們就必須進行堅決鬥爭,而且必須取得鬥爭勝利。

  牢記習近平總書記諄諄教導,廣大黨員、幹部要敢字為先、幹字當頭,勇於擔當、善於作為,在有效應對重大挑戰、抵禦重大風險、克服重大阻力、解決重大矛盾中衝鋒在前、建功立業。

  △中國共産黨歷史展覽館

  千磨萬擊還堅勁,越是艱險越向前。

  回望百年曆程,中國共産黨誕生於國家內憂外患、民族危難之時,一路走來就是在鬥爭和不斷開拓中求得生存、獲得發展、贏得勝利。

  展望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共産黨將繼續不屈不撓、一往無前,引領“中國號”巨輪向著夢想劈波斬浪。

  監製丨王姍姍 張鷗

  製片人丨興來 吳璇

  主編 丨寧黎黎

  編輯丨程昱

  視覺丨江雨航

  校對丨楊彩雲

[責任編輯:李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