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十年後再訪雪域高原,習近平劃出三條“線”

2021-07-25 10:03:00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字號

  (近觀中國)十年後再訪雪域高原,習近平劃出三條“線”

  中新社北京7月24日電 題:十年後再訪雪域高原,習近平劃出三條“線”

  中新社記者 黃鈺欽 梁曉輝

  中共百年慶典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的首次國內考察之行來到雪域高原——他于7月21日至23日在西藏考察調研。

  這是習近平時隔10年再次踏訪雪域高原,也是西藏和平解放70週年之際,習近平作為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到西藏慶祝西藏和平解放,在黨和國家歷史上是第一次。

  特殊時點、特殊之行,如何觀察習近平此次西藏考察?三條“線”或可作為參考維度。

  一條“紅線”:生態安全

  “雅魯藏布江水系是難得的一塊綠地、綠肺,它的生態還很脆弱。要以保護為主,保護住這一塊‘凈土’,一起把這件事情做好。”習近平此行考察首站便來到有“雪域江南”之稱的林芝。在穿城而過的尼洋河上,習近平遠眺雅尼濕地説,“守護好這裡的生靈草木、萬水千山”。

  事實上,實地察看生態保護情況,多次成為習近平國內考察行程中的“首選項”,也幾乎成為“必選項”。在習近平眼中生態安全是“紅線”:“要牢固樹立生態紅線的觀念”“不能越雷池一步”。

  此行“先看生態”的安排,更進一步凸顯西藏作為中國生態安全屏障的特殊性。青藏高原是“亞洲水塔”“地球第三極”,改善西藏生態環境不僅是對歷史負責、對中國負責,也是對世界負責。

  正因如此,早在10年前習近平考察西藏時就曾指出,西藏生態保護是重要課題,要很好地保護西藏的碧水藍天;去年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談會上,習近平強調,“必須堅持生態保護第一”;在來西藏之前,習近平7月9日主持中央深改委會議,研究推動青藏高原生態保護和可持續發展議題;本次考察中,在聽取雅魯藏布江及尼洋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和自然保護區建設等情況時,習近平再次明確,要堅持保護優先。不難看出,這一條生態“紅線”,貫穿始終。

  “嚴守西藏生態紅線既有極強的現實意義,也有深遠的世界意義。”西藏自治區社會科學院經濟戰略研究所副所長陳樸説。

  一條“生命線”:民族團結

  “民族團結是我國各族人民的生命線。”習近平曾數次強調的這條“生命線”,成為他此次西藏之行的另一關注重點。

  在嘎拉村,他稱讚這裡是“民族團結進步之花盛開的地方”;在八廓街特色商品店,他詢問藏文化傳承保護情況;在西藏人民會堂,他同各族幹部群眾共同觀看民族文藝演出……

  “推動西藏高品質發展,要堅持所有發展都要賦予民族團結進步的意義,都要賦予改善民生、凝聚人心的意義,都要有利於提升各族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習近平如是説,再次闡明高品質發展與民族團結的關係。

  外界注意到,包括此次西藏行在內,習近平已經連續三次國內考察去到少數民族地區,都談到了這一主題。

  今年4月,在中國少數民族人口最多的自治區廣西,習近平要求,在推動邊疆民族地區高品質發展上闖出新路子。6月,在少數民族人口接近全省總人口一半的青海,習近平指出,要把産業培育、企業發展同群眾就業、鄉村振興、民族團結更好統籌起來。

  為何如此強調這對關係?

  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邊疆研究所研究員張永攀指出,特殊的自然地理、歷史因素,決定了民族地區的發展是重點和難點,而民族團結進步又與民族地區的發展密不可分。“當前促進民族團結進步需要高品質發展,這也是西藏和各民族地區工作的著眼點和著力點。”

  正如習近平此前的論斷:“民族團結是發展進步的基石”,“發展是解決民族地區各種問題的總鑰匙”。

  一條“幸福線”:民生改善

  習近平在此次考察中,又走了一趟林芝、拉薩之間的路。兩地路程用時的大幅縮短,成為西藏數十年來民生改善的一個縮影。

  1998年6月,時任福建省委副書記的習近平率福建省第二批援藏幹部進藏。據當時的隨團記者回憶,從拉薩貢嘎機場到林芝八一鎮之間,500多公里的路程,習近平乘車走了一天。“狂風卷著碎石拋向四野,砸得車窗劈啪作響。”

  如今,西藏首條電氣化鐵路拉林鐵路開通運營,拉薩、林芝兩地之間的最短通行時間只要3個多小時。習近平在此行考察中,特別坐上專列實地察看拉林鐵路沿線建設情況。他指出,規劃建設川藏鐵路是促進西藏發展和民生改善的一項重大舉措。

  當下,習近平所乘坐的這條鐵路,正被當地視作西藏民生改善的“幸福線”。

  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教授竹立家表示,西藏交通基礎設施的建設和改善,體現出中國共産黨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體現出新時代治理西藏的特徵。

  習近平此次再次強調,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更加聚焦群眾普遍關注的民生問題,“讓各族群眾的獲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續、安全感更有保障”。

  “持續提高少數民族地區民生水準,辦好就業、教育、社保、醫療、養老、托幼、住房等民生實事。這條‘幸福線’,仍將是中國民族工作的重點。”竹立家説。(完)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