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青藏高原生態保護,總書記如此重視!

2021-07-24 21:22:00
來源:新華社
字號

  這次到西藏考察調研,習近平總書記一下飛機就來到尼洋河大橋,實地察看雅魯藏布江及尼洋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情況。

  看的是江河、察的是生態。

  從考察行程,可以解讀出習近平總書記對青藏高原這塊“生態文明高地”的格外關注和珍視。

  一以貫之重視青藏高原生態

  7月21日上午,習近平在林芝尼洋河大橋考察雅尼濕地。新華社記者 李學仁 攝

  在尼洋河大橋,提出“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

  在林芝市城市規劃館,要求“科學劃定城市開發邊界和生態保護紅線”;

  在因桃花而聞名的林芝市巴宜區林芝鎮的嘎拉村,了解“綠色銀行”兌換商店等情況;

  在林芝工佈公園,察看公園綠化和基礎設施;

  在部署川藏鐵路建設時,要求要堅持“綠色施工”;

  ……

  一路走來,總書記要求西藏“切實保護好地球第三極生態”。

  上個月,習近平總書記剛剛赴青海考察調研,特意去青海湖畔走一走看一看,了解青海湖生態環境保護等情況。總書記同樣叮囑青海,“切實保護好地球第三極生態”。

  就在前不久,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二十次會議,審議通過《青藏高原生態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方案》。

  習近平總書記一直十分重視青藏高原的生態保護。

  10年前,習近平率中央代表團出席西藏和平解放60週年慶祝活動,就提出西藏生態保護是重要課題,要很好地保護西藏的碧水藍天。

  2011年7月19日,西藏和平解放60週年慶祝大會在拉薩舉行。習近平在慶祝大會上講話。新華社記者 丁林 攝

  2015年,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堅持生態保護第一,採取綜合舉措,加大對青藏高原空氣污染源、土地荒漠化的控制和治理,加大草地、濕地、天然林保護力度。

  2020年,中央召開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談會。習近平總書記要求,守護好高原的生靈草木、萬水千山,把青藏高原打造成為全國乃至國際生態文明高地。

  明確而具體的特殊要求

  習近平總書記對青藏高原生態保護的要求明確而具體,強調新時代黨的治藏方略,“必須堅持生態保護第一”;保護好青藏高原生態就是對中華民族生存和發展的最大貢獻。

  青藏高原大部分地區海拔超過4000米,被譽為“世界屋脊”“地球第三極”“亞洲水塔”,是亞洲多條主要大江大河的源頭區,是中國乃至亞洲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

  這是2021年5月25日拍攝的三江源國家公園黃河源園區內的鄂陵湖(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李佔軼 攝

  這裡是全球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地區之一,雪豹、藏羚羊、岩羊等多種特色的野生動物在這裡繁衍生息。

  這裡是地球上最潔凈的地區之一,空氣品質與北極地區相當,土壤環境總體處於自然本底狀態。

  但與此同時,這片雪域高原也是全球氣候變化的敏感區,年平均氣溫增速超過同期全球的兩倍,出現冰川退縮、凍土消融等問題。

  青藏高原的生態非常脆弱敏感,一旦破壞,修復的難度非常大。

  正是深刻認識到青藏高原生態的重要和特殊,習近平總書記反覆強調青藏高原生態保護工作。

  雪域高原的冰雪是資源,也是獨特的自然生態系統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總書記提出要“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

  在山水林田湖草沙之外,再加上一個“冰”字,體現了對青藏高原生態保護的特殊針對性。

  對歷史負責、對人民負責、對世界負責

  “對歷史負責、對人民負責、對世界負責”,習近平總書記用三個“負責”表示出對青藏高原生態保護問題的堅定態度。

  堅持保護優先,把生態環境保護作為區域發展的基本前提和剛性約束,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系統治理,嚴守生態安全紅線。

  這是2019年6月22日拍攝的祁連山(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吳剛 攝

  中國是這麼説的,也是這麼做的。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全面開展西藏生態安全屏障、三江源、祁連山等重點區域生態保護修復,加大生態保護補償和轉移支付力度,有效遏制了青藏高原生態惡化趨勢。

  當前,西藏禁止和限制開發區域面積佔全區國土面積的80%。青海90%以上國土屬於限制開發區或禁止開發區。

  守護生靈草木、萬水千山。青藏高原這塊全國乃至國際生態文明高地,正在書寫更精彩的篇章。

  監製:趙承

  策劃:霍小光

  主筆:高敬

  統籌:張曉松、鄒偉、王絢、施永南

  視覺 | 編輯:包昱涵、朱高祥

  新華社國內部製作

  新華社第一工作室出品

[責任編輯:張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