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時政新聞眼丨一次特殊的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習近平強調“五個始終堅持”

2021-06-27 08:10:00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字號

  黨的十八大以來,幾乎每年七一前夕,中央政治局都會圍繞黨建主題開展一次集體學習,以這種獨特的方式慶祝黨的生日。去年6月29日,建黨99週年之際,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集體學習時重點談的是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今年6月25日,在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100週年之際,又一次集體學習如約而至。在這個特殊的時間節點,集體學習怎麼學、學什麼?總書記在主持學習時又會著重強調什麼呢?

  △聯播視頻丨習近平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一次集體學習

  第三次走出中南海的集體學習

  6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用好紅色資源、賡續紅色血脈進行第三十一次集體學習。這次集體學習是中央政治局帶頭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的一項重要安排。當天的行程包括到北大紅樓參觀主題展覽、到豐澤園毛澤東同志故居參觀瞻仰,最後回到懷仁堂圍繞主題進一步開展學習。

  △中南海懷仁堂(總臺央視記者張曉鵬拍攝)

  黨的十八大以來,十八屆、十九屆中央政治局一共展開了74次集體學習。25日這次集體學習,也是第三次把“課堂”設在中南海以外。前兩次分別是2013年9月在中關村調研科技創新、2019年1月在人民日報社調研媒體融合發展,學習形式均採用“參觀+討論”。

  慶祝建黨百年前夕,再次採取參觀和討論相結合的形式展開集體學習,釋放了豐富資訊。

  北大紅樓:覺醒年代 策源之地

  25日下午,習近平帶領中央政治局同志來到北大紅樓,參觀“光輝偉業 紅色序章——北大紅樓與中國共産黨早期北京革命活動主題展”。

  △北大紅樓位於北京東城區五四大街29號,這是經全面修繕後的外景。(資料圖)

  北大紅樓始建於1916年,落成于1918年,是當時北大校部、文科和圖書館所在地。大樓主體採用赭紅色的磚砌成,青磚窗套,紅瓦披頂,被人們形象地稱為“紅樓”。

  頗有巧合意味的是,大樓的紅色主色調,成為了中國革命的象徵和主調。五四運動從這裡出發,馬克思主義最早從這裡傳播,星火燎原,北大紅樓是燃火之地。

  △北大紅樓內,《新青年》北京編輯部舊址景觀。(總臺央視記者李曉周拍攝)

  在北大紅樓,習近平帶領中央政治局同志重溫李大釗、陳獨秀等開展革命活動、推動馬克思主義在中國早期傳播、醞釀和籌建中國共産黨等革命歷史。

  △1915年9月出版的《新青年(原名青年雜誌)》創刊號。(資料圖)

  1917年12月,李大釗任北大圖書館主任。從北大紅樓建成到1922年12月,李大釗一直在這裡工作。他在《新青年》發表《我的馬克思主義觀》等文章,系統介紹馬克思主義理論。1920年10月,以李大釗為代表的3名北大師生成立了北京共産主義小組,這是北京歷史上第一個中國共産黨的黨組織。

  △李大釗在《新青年》第六卷第五號上發表《我的馬克思主義觀(上)》。(總臺央視記者段德文拍攝)

  △李大釗在北大紅樓的辦公室。(總臺央視記者李曉周拍攝)

  1918年10月到1919年3月,毛澤東在北大圖書館任職,管理15種以上的中外文報紙,每月領取薪金8元。毛澤東稱李大釗為“真正的老師”,他後來在和斯諾交談時曾説,在李大釗的指導下,自己“迅速地朝著馬克思主義的方向發展”。

  △毛澤東當年在北大圖書館工作的舊址復原。(總臺央視記者李曉周拍攝)

  2014年5月和2018年5月,習近平兩次在北京大學考察時,都曾談到這所學校與馬克思主義傳播、與中國共産黨建黨的緊密關聯。他説,“北京大學是新文化運動的中心和五四運動的策源地,是這段光榮歷史的見證者。”“中國共産黨的主要創始人和一些早期著名活動家,正是在北大工作或學習期間開始閱讀馬克思主義著作、傳播馬克思主義的,並推動了中國共産黨的建立。這是北大的驕傲,也是北大的光榮。”

  △北大紅樓展廳一隅(總臺央視記者段德文拍攝)

  這次在北大紅樓,總書記強調,要加強紅色資源保護和利用,尊重歷史事實,準確評價歷史,正確學史用史。

  △“光輝偉業 紅色序章——北大紅樓與中國共産黨早期北京革命活動主題展”講解員朱寧、謝尹楠。(總臺央視記者李曉周拍攝)

  從香山到豐澤園:緬懷與追憶

  豐澤園毛澤東同志故居,是毛澤東同志從1949年9月21日開始工作和生活了17年的地方。他在這裡籌劃了新中國建立和建設的一系列大政方略。25日下午,習近平帶領中央政治局同志到這裡參觀瞻仰。

  △豐澤園(總臺央視記者馬超拍攝)

  搬進豐澤園之前,毛澤東曾在香山雙清別墅居住工作半年。1949年3月23日,中共中央和毛澤東同志離開西柏坡前往北平,25日進駐北京香山,這裡成為黨中央所在地。

  2019年9月12日,在慶祝新中國成立70週年前夕,習近平曾專程前往香山革命紀念地,瞻仰雙清別墅,仔細察看別墅內的傢具陳設、床上的書籍、墻上的《中國解放區現勢圖》《最新北平大地圖》等,緬懷毛澤東同志等老一輩革命家的豐功偉績。

  △雙清別墅(圖/視覺中國)

  這一次,在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100週年前夕,習近平在豐澤園仔細察看毛澤東批改過的重要文件、閱讀過的書籍、穿過的衣物、使用過的日常用品和書信、手稿、照片等,追憶他的卓越功勳和崇高風範。

  △毛澤東穿過的衣物、閱讀過的書籍。(總臺央視記者石偉明、馬超拍攝)

  歷史,總是在一些特殊年份給人們以汲取智慧、繼續前行的力量。三年前,習近平説,中共中央在北京香山雖然只有半年時間,但在中國共産黨歷史、中華人民共和國歷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三年後,總書記強調,北大紅樓和豐澤園在黨的歷史上都具有標誌性意義,生動詮釋了中國共産黨是怎麼來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是怎麼來的。

  △1961年11月14日,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等同志在頤年堂會見越南民主共和國主席胡志明。(資料圖)

  紅色是最鮮亮的底色

  25日下午,參觀結束後,習近平在中南海懷仁堂主持學習時發表了重要講話。這次集體學習的主題是“用好紅色資源、賡續紅色血脈”。從空間來看,紅色資源星羅棋佈;從歷程來看,紅色血脈代代相傳。

  總書記這樣闡述“紅色資源”與“紅色血脈”的關聯:每一個歷史事件、每一位革命英雄、每一種革命精神、每一件革命文物,都代表著我們黨走過的光輝歷程、取得的重大成就,展現了我們黨的夢想和追求、情懷和擔當、犧牲和奉獻,匯聚成我們黨的紅色血脈。

  △北大紅樓內展出的描繪“南陳北李 相約建黨”的畫作。(總臺央視記者段德文拍攝)

  總書記強調,紅色是中國共産黨、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鮮亮的底色。兩年前,在參加文化藝術界、社會科學界委員聯組會時,他曾指出,“共和國是紅色的,不能淡化這個顏色。”紅色,也是中國共産黨不變的底色。黨的十八大以來,總書記在地方考察調研時多次強調,要用好紅色資源,傳承好紅色基因,把紅色江山世世代代傳下去。

  △李大釗常在辦公室與進步青年共同討論、研究各種新思潮。1920年還在此會見共産國際代表維經斯基,研究醞釀成立共産黨。(總臺央視記者李曉周拍攝)

  25日在主持這次集體學習時,總書記要求,用心用情用力保護好、管理好、運用好紅色資源。他尤其提到,要增強表現力、傳播力、影響力,生動傳播紅色文化,要設計符合青少年認知特點的教育活動,引導他們從小在心裏樹立紅色理想。

  △李大釗被捕後撰寫的《獄中自述》。(總臺央視記者李輝拍攝)

  總書記強調“五個始終堅持”

  如何用好紅色資源、賡續紅色血脈?在25日的重要講話中,習近平強調,要教育引導全黨做到“五個始終堅持”。

  △1920年11月,北京共産主義小組創辦了向工人進行社會主義宣傳的通俗小報——《勞動音》週刊。(總臺央視記者段德文拍攝)

  始終堅持科學理論指導

  五年前,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95週年大會上指出:“馬克思主義是我們立黨立國的根本指導思想。背離或放棄馬克思主義,我們黨就會失去靈魂、迷失方向。”

  25日的集體學習,第一站就是最早在我國傳播馬克思主義思想的北大紅樓。在當天的講話中,總書記作出這樣的論斷:“中國共産黨為什麼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麼好,從根本上説,是因為馬克思主義行。”

  △《新青年》八大編輯(總臺央視記者李曉周拍攝)

  始終堅持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之火一經點燃,就永遠不會熄滅。”兩年前在江西贛州考察時,習近平發出這樣的警示:“沒有堅定的理想信念,就會在亂雲飛渡的複雜環境中迷失方向、在泰山壓頂的巨大壓力下退縮逃避、在糖衣炮彈的輪番轟炸下繳械投降。”

  針對今年開展的黨史學習教育,總書記鮮明指出,“學史增信,就是要增強信仰、信念、信心。”在25日的講話中,總書記強調,共産主義是我們黨的遠大理想,為了實現這個遠大理想,就必須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

  △北大紅樓第二閱覽室舊址復原(總臺央視記者李曉周拍攝)

  始終堅持初心使命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黨的十九大莊嚴宣示:“中國共産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牢記和踐行這一初心使命,是貫穿我們黨百年奮鬥史的一條紅線。

  這次集體學習,總書記重申了他多次強調的一句話:“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他指出,對我們這樣一個長期執政的黨而言,沒有比忘記初心使命、脫離群眾更大的危險。

  △北大紅樓內的李大釗塑像(總臺央視記者段德文拍攝)

  始終堅持光榮革命傳統

  今年3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黨校中青年幹部培訓班開班式上重點談到,要持之以恒發揚黨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從對黨忠誠、理論聯繫實際,到敢於鬥爭、艱苦奮鬥,總書記要求年輕幹部立志做黨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的忠實傳人。

  △這是工作人員為毛澤東外出途中喝水製作的攜帶型水具箱,現陳列在豐澤園毛澤東同志故居。(總臺央視記者石偉明拍攝)

  在25日的講話中,總書記強調了“三個決不能”:決不能丟掉革命加拼命的精神,決不能丟掉謙虛謹慎、戒驕戒躁、艱苦奮鬥、勤儉節約的傳統,決不能丟掉不畏強敵、不懼風險、敢於鬥爭、敢於勝利的勇氣。

  △這是毛澤東到外地調研、開會時用的隨行書箱,現陳列在豐澤園毛澤東同志故居。(總臺央視記者石偉明拍攝)

  始終堅持推進自我革命

  兩年前的6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曾就“牢記初心使命,推進自我革命”舉行第十五次集體學習。總書記當時強調,越是長期執政,越不能忘記黨的初心使命,越不能喪失自我革命精神。

  時隔兩年,總書記在主持這次集體學習時再提“自我革命”。他指出,自我革命精神是黨的執政能力的強大支撐。以新時代黨的自我革命引領新的偉大社會革命,這是當代中國共産黨人的使命擔當。

  △毛澤東圈劃過的達爾文《物種起源》。(總臺央視記者馬超拍攝)

  今年2月20日,總書記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強調,要教育引導全黨大力發揚紅色傳統、傳承紅色基因,賡續共産黨人精神血脈。四個月後,盛典前夕,總書記再次強調用好紅色資源、賡續紅色血脈,努力創造無愧於歷史和人民的新業績。這是百年大黨繼往開來、開拓前進的豪邁宣示。

[責任編輯:李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