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大黨丨窯洞燈火

2021-07-21 15:06:00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字號

  

△大黨丨窯洞燈火

  1937年10月,中國抗日軍政大學迎來了近千名學員,教育長羅瑞卿組織大家自己動手挖窯洞,建成了新校舍。

  從前線返回延安的高級幹部,很多人住不慣延安的土窯洞,吃不慣陜北的小米飯。毛澤東跟這些同志講:“不習慣蹲窯洞,這是要不得的。延安的窯洞是最革命的,延安的窯洞有馬列主義,延安的窯洞能指揮全國的抗日戰爭。”

  在延安的土窯洞裏,毛澤東領導全黨學馬列、用馬列,撰寫了大量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著作。《毛澤東選集》(1991年版)四卷共收錄文章159篇,延安時期創作的就有112篇。

  為迎接中國共産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而專門修建的延安楊家嶺中央大禮堂,就是一座中西相結合的建築。禮堂外表吸收了西式建築的一些元素,內廳則採用了陜北窯洞的拱形支撐。朱德同志風趣地説,這是我們黨第一次在自己修建的房子裏召開代表大會。

  中國共産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開創了許多第一:第一次沒有共産國際參與的黨代會;第一次中國共産黨獨立自主召開的全國代表大會;第一次明確地把毛澤東思想確立為全黨的指導思想,並莊嚴地寫入黨章,這也是七大會議的一個重要貢獻。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百年來,我們黨堅持解放思想和實事求是相統一、培元固本和守正創新相統一,不斷開闢馬克思主義新境界,産生了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産生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黨和人民事業發展提供了科學理論指導。我們黨的歷史,就是一部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就是一部不斷推進理論創新、進行理論創造的歷史。”

  “把堅持馬克思主義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統一起來,結合新的實踐不斷作出新的理論創造,這是馬克思主義永葆生機活力的奧妙所在。”

[責任編輯: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