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從黨的歷史中汲取智慧與力量

2016年06月27日 08:22:10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字號:    

  【發刊詞】

  一個笑著奔跑的少年

  他來到這裡——上海。興業路76號。一座磚木結構的兩層小樓。95年前,這裡是法租界,望志路106號。他拾級而上,從木質樓梯沉悶的迴響中,找尋一段凝固的時光。他沒有想到,95年前,透過厚厚的窗簾縫隙,那漏出的一縷微弱光線,竟然指引了歷史的方向。

從黨的歷史中汲取智慧與力量

  中共一大會址

  他來到這裡——嘉興南湖。蓮葉何田田,湖水碧于天。95年前,這艘普普通通的紅船,在暑氣蒸騰中竟然承載了一個國家和民族的命運。那綿延不絕的濤聲,多麼像真理的喃喃自語。

  他回溯自己成長的足跡——京漢鐵路的汽笛,撕碎過童年的夢境;南昌起義的槍聲,響徹舊中國的夜空。在井岡,他看見一大片槍刺閃著堅定的光芒;在瑞金,他聽見貧苦民眾的歡呼匯成了海。

  在鮮血染紅的湘江,他叩問蒼茫大地;在痛定思痛的遵義,他重振渙散軍心。大渡河冰冷的鐵索,幾乎被鬥士的熱血融化;清涼山習習的晨風,吹拂著革命者嶄新的黎明。

  他歷數著崢嶸歲月的回憶——八年烽火,他見證了太陽旗的日落;解放戰爭,他目送了蔣家王朝的覆滅。在天安門廣場,他聽見一位偉人的湘音,勾畫了年輕共和國的壯麗圖景;在艱難歲月,他看見——面對邪惡,正義從沒有退卻。

  十年之後,他再次聽見真理的聲音傳遍神州大地;南海之濱,他目睹了那位老人畫下的一個“圈”。在貧瘠的小崗村,幾十個鮮紅的手印,喚醒了希望的田野;在《復興之路》展板前,中國夢的瑰麗前景,鋪陳在十三億民眾的心中。

  他!他是群像,是8700萬份理想與信念的鋼鐵組合;

  他!他是真理,是貫穿古今、燭照未來的精神指引;

  他!他是力量,是無堅不摧、一往無前的信心所在;

  他!他是光明,是凝聚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價值方向。

  他是旗幟,集結岩石,動員松柏,把每一粒土壤都壘成一個堅強的祖國;他是颶風,向星辰下令,讓大海凝神,讓每個人的血管裏都捲起風暴。

  硝煙歲月,他是迎風沖天的火炬;和平年代,他是嫋嫋升起的炊煙。他是大地上此起彼伏的書聲,他是孩子們夢鄉里甜甜的微笑。他是夜行人前路上的嚮導,他是真理與格言中最醒目的符號。

  95年來,他奮力前行。95年後,他依然年輕。他把13億人的夢想,緊緊地揣在懷裏。有夢的人,心裏永遠有一個笑著奔跑的少年。

  主持人

  光明日報記者 戶華為

  嘉賓

  中央黨史研究室主任 曲青山

  中央文獻研究室原常務副主任 金衝及

  中央黨校副校長 黃浩濤

  山東社會科學院黨委書記 唐洲雁

  編者按

  崢嶸歲月,如歌情懷,在95年的奮鬥歷程中,我們黨領導人民取得了偉大勝利和輝煌成就,書寫了壯麗多彩的歷史畫卷,留下了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黨的歷史包含著黨的奮鬥發展史、黨的理論創新史、黨的自身建設史等豐富內容,是黨的根、黨的魂,具有以史鑒今、資政育人的重要作用。“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站在新的歷史起點,迎著中國夢的瑰麗前景,四位著名黨史專家與我們共同回首中國共産黨95載風雲歲月,從黨的歷史中汲取不斷開拓進取的智慧與力量。

  學習黨史:這門“必修課”不僅必修,而且必須修好

  記者: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學習黨史、國史,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把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繼續推向前進的必修課。這門功課不僅必修,而且必須修好。”在紀念我們黨95週年華誕的歷史節點,了解和學習黨史有哪些重要意義和作用?

[責任編輯:張玲]